良心國劇沒爆,不應該啊

2019-09-09     牛牛影視創想

2008年,央視開年大戲《闖關東》開播。火爆到什麼程度?我就說說我家,一到點全家人啥也不幹,就坐在電視機前等著看。

那個年代的電視劇都是一天播個兩三集,因為害怕錯過播放時間,所以還沒到點,全家就會在電視機前提前守著觀看,生怕錯過一秒。

轉眼這麼多年過去,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正在慢慢消失。可能,以後很少會有像那個年代的國產劇,能讓全家人坐在一起,那麼狂熱的追劇了。

因為科技日新月異,網際網路飛速發展,想看什麼影視劇,都可以在視頻網站找得到,想看那集看那集,還可以後退快進,甚至想知道大結局,可以熬夜一口氣看完。

但想一想,還很懷念全家人共同追劇的時候啊!


看過《闖關東》朋友都會有印象,這部劇的編劇是高滿堂。他編劇的影視作品還有《溫州一家人》《老農民》


就在最近,他編劇的另一部電視劇開播了,他說這部戲是他壓箱底的作品——

《老酒館》

導演劉江,白玉蘭獎最佳導演,代表作有《黎明之前》《局中局》等。

演員方面,這部戲也稱得上是頂級配置,戲骨雲集。

男主演陳寶國。

他的拿手好戲,拎出來瞅瞅,可都是國產劇里的頂尖級別。

讓人百看不厭的經典《大宅門》里,他飾演白景琦白七爺,一生快意恩仇,瀟洒自在,敢愛敢恨,敢作敢當。

張黎執導的國劇巔峰《大明王朝1566》,他飾演嘉靖帝。

演技沒的說吧。

更讓人驚喜的是,這部劇里和他搭檔的,也都是些有名的演技派。

秦海璐,劉樺、馮雷,程煜,馮恩鶴、鞏漢林、牛犇,石兆琪等,都是實打實的優秀演員,不看真的可惜!

再來看看講了個什麼故事。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初民國時期,大連,好漢街。

某天,這街上突然出現了幾個粗獷的漢子,他們背著厚厚的背囊,身上裹著嚴嚴實實的大襖子。

這裝扮打眼一看,不用多說,一定是闖關東下來的老客。

為首的叫陳懷海(陳寶國 飾),帶著兄弟走南闖北多年,就打算在這好漢街盤一間屋子,做個酒館生意,圖個安寧。

可沒成想,腳還沒站穩就被當地人來了個下馬威。

一伙人剛進了提前盤好的小酒館,還沒卸包袱,就遇見了一件怪事。

正當屋裡,擺著一具屍體。

更巧的是,就在這一眾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屋裡突然闖進來一街坊鄰居。

街坊一臉看笑話的表情告知他們,這死者正是這件屋子的前主人,老潘頭。

還當即表示,千萬別報警,自己肯定會裝作沒看見。但隔天他就反悔了,更是一臉蠻橫揚言要報官。

更稀奇的是,過了一夜以後,這老潘頭的屍體竟然消失了。

陳懷海一下子明白了,這是掉進了別人的陷阱。

如今人不僅死在了屋裡,就連屍首也沒了。人證物證都沒有,這就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陳懷海被叫到警察局,警長的態度卻相當有趣,他說,這事可大可小,花錢就能買平安。

陳懷海眼一晃,原來警長在暗示:該給錢了!

可陳懷海不樂意了,這些年夥計們辛辛苦苦用血汗淘出來的沙金,難道就這麼拱手相讓麼?

咱們闖關東下來的老客,也是有名的不好惹啊!

大丈夫敢作敢當,但沒做過的事,堅決不背鍋。

陳懷海放出話,要想整,那就整個明白,玩個魚死網破。

他自己去到警察局,不僅叫來了記者,竟然還找來了失蹤的老潘頭。

奇怪的是老潘頭竟然也沒死,反而是喝醉了酒正呼呼大睡。

警長一看,立馬慫了。

喝藥假死的那點小伎倆,到底是騙不過闖關東的好漢。

原來闖關東回來路過此地的人,照例都要被警察局給蛻層皮。

可遇見了陳懷海,警長也只能笑悠悠地說一句:果然是關東山鑽出來的人啊!

這事才算是了了。

沒幾日,酒館終於順利開張,取名就叫「山東老酒館」。

幾個糙漢子把里里外外收拾的乾乾淨淨,炒的菜最正宗,進的酒最對味。

陳懷海這個掌柜呢,不僅忠厚仁義,大氣隱忍,而且有勇有謀。

把這酒館經營得非常討人喜歡,來者不看貧富,進門便是客。

待客也有原則。沒酒德的人當場攆走,當漢奸的人不許進門。

陳寶國說:《老酒館》里這角色,是他往前倒三年,往後到三年,最滿意的角色。

更有趣的是,陳懷海這個人物形象,竟正是來源於編劇高滿堂的父親。而故事,也是改編自父親曾經在大連開酒館的真實經歷。

故事有原型,在心裡藏了十年,高滿堂寫起這故事來就毫不費勁。他下筆如有神助,短短三年,就寫盡了這間老酒館裡的人生百態。

酒缸前藏龍臥虎,有酒自然就有故事,故事裡的人就更是鮮活。

看這劇的時候,如果倒上一小杯慢酌,也許更能品得出味兒來。

整部戲裡,最讓我感動的,要數牛犇飾演的老二兩

他雖然衣衫襤褸,但總是乾乾淨淨。平日裡雖然靠討飯生活,住在借來的草屋,但從沒缺過一頓酒錢。

良心國劇沒爆,不應該啊

每天,他都要到山東老酒館點上二兩酒。

自知人家賺不了他多少錢,他就自帶小菜,也不坐桌,只是站在酒館角落的窗邊獨自品酒。

喝酒時,他常常自言自語,嘴裡念叨的也是和酒相關的事兒:

醉了酒是豹子膽,醒了酒是兔子膽,借酒說事小心點,白吃白喝看白眼,喝酒應事的躲遠點。

老二兩是個既愛酒,又有酒德之人。

每天為了喝這二兩酒,他要奔波走十里地,夜裡喝完酒回去,又是十里地。

有一天下大雨,陳懷海瞞著他租了馬車想要送他回去,他還不樂意。

他說,凡事不能壞了規矩。自己給多少錢受多少好處。

一個人走來酒館,也正是為了迎著酒館裡的熱乎氣,這樣喝酒才有酒味兒。

說完,自顧自戴上草帽裹上雨衣,顫顫巍巍消失在茫茫雨夜中。

這股子泰然,真應了蘇軾的那首《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老酒館開門迎客,酒客形形色色,還經常有有趣兒的事發生。

比如某天,警長通知江洋大盜金小手已經到了大連街。

他來無影去無蹤,一來二去的就被街坊傳的相當邪乎。

但陳懷海不但不怕,反而對他有一絲敬佩。因為金小手向來仗義行俠,專門偷日本人的錢來劫富濟貧。

更神的是,金小手似乎無處不在,一旦有人議論起了他,就會立刻被襲擊。

就連陳懷海這樣的厲害人物,都不是他的對手。

只要一個不留神,陳懷海睡覺的枕頭,貼身的帽子和把腳的鞋,都能被金小手偷了去。

害怕金小手來偷自己的沙金,生意都沒法好好做,天天顧著和金小手捉迷藏。

好不容易心裡有了懷疑對象,但無憑無據不敢確定,為此設了個圈套。

他在院子裡的酒缸地下特意挖了個洞,放進去一個酒罈子,每天神神叨叨地假裝鎮靜往那轉幾圈,讓金小手以為沙金就藏在缸底下。

又在睡前,把屋裡撒上薄薄一層白灰。

果不其然,不久就揪住了金小手的小尾巴。

轉天來的客人里,果真有一個鞋底沾了白灰,還正是陳懷海的那個懷疑對象。

陳懷海也不打算揭發他,反而提上好酒,請他到酒窖喝酒。

再加上這金小手也是關東山出身,倆人一來二往反而就成了好兄弟。

值得一提的是,扮演金小手的演員陳月末,正是陳寶國現實生活中的兒子,真·父子變成了兄弟!

老酒館一年一年開著,來來往往的過客之中,當然也不乏有許多悲劇人物。

說評書的杜先生,就是其中一個。

不用說也能看出來,這演員又是一個大熟人,鞏漢林

鞏漢林嘴皮子溜,說評書再適合不過。只不過讓人唏噓的是,這角色卻十分具有悲劇色彩。

眾所周知,這說評書的,全靠一張嘴。可杜先生這嘴,卻有點小毛病。

說好也好,講的評書精彩至極,遠近街坊都能愛聽,甚至還有人非他不聽。

可壞就壞他這嘴,總是沒個把門的,常常不過腦子,就說出來了得罪人的話。

街上一旦發生點什麼事,他總愛跟人叨叨。金小手進了大連街,他就說金小手,隔壁楊府鬧人命,他就講人家府里的瑣碎。

良心國劇沒爆,不應該啊

有一次,就發生了可笑的事。有個客人專門請了貴客來談事,點名要聽他講武二郎醉打蔣門神。

結果他呢,喝了點酒直接把書講串了,硬是講成了怒打潘金蓮,把客人氣的當場要暴打他。

就這麼作著作著,終於有一天,杜先生這舌頭,還是沒能保住。

只硬生生叫人給割了,從此再也說不出話來,把陳懷海可惜的直掉眼淚。

如果說杜先生只是一個平凡的市井小人物,那劇里也不乏被時代浪潮毀掉人生的生動角色。

馮恩鶴飾演的老爺子那正紅,就是一個。

那正紅是滿族人,曾經在皇宮裡教小王爺們摜跤,跟大街上的百姓比自然是不一樣。

可惜的是,自打918事變以後,日本人占領了東三省,在中國土地上成立了滿洲國。

那正紅也早早地就從宮裡出來,來到了大連。

作為清朝皇帝的忠實擁躉,他一心想著哪天清朝捲土重來,他還要伴皇帝左右。

為表忠心,老爺子硬是沒有剪掉常常的辮子,哪怕是酷暑,他出門也要圍上圍巾。

只要見到宮裡的人,他保准畢恭畢敬,哪怕一個落魄王爺。

為了溥儀的妻子婉容,他更是願意賠上自己全部財產,變賣房產,只為能讓主子吃上好吃的。

可這樣一個人,最後的下場卻讓人唏噓不已。

他永遠做著大清能夠再次振興,自己能夠重回皇帝身邊的夢,不願接受現實。

直到最後辮子被日本人一刀割掉,那正紅一心堅守的信仰,也就破了相。

從此潦倒街頭,整個人再無神采。

電視劇中故事高滿堂從風雨搖擺的1928年寫起,一直寫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那段時期的歷史真相為根基,再進行藝術創作。

每個角色都有血有肉,讓人印象深刻。故事稍顯傳奇,但又不算離奇。來往的酒客不僅撐起了整部劇,更讓陳懷海這個人物變得更加豐滿有味道。

慢慢的老酒館升級成了大酒樓,酒客仍舊一個接一個的來,等過一段日子呢,又一個接一個的離開。

這時候,新的一波酒客就又馬不停蹄亮相登場,一出出好戲,就此開唱。

充滿人情味的老酒館,一盞油燈,一碟花生米,一盅小酒,不僅能嘗出人生的酸甜苦辣,還能瞥見在歷史的車輪下風雲變幻的世間百態。

真是讓人越品,越上頭!

文章轉載原創作者:表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5MAFm0BJleJMoPMrX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