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3歲前跟誰睡就跟誰親,是真的嗎?心理學家的解釋讓人服氣

2019-11-04   豆寶娘親

萌萌家寶寶剛出生不久,婆婆為了讓她好好休息,就把寶寶抱到自己房間睡覺了,剛開始萌萌還挺高興,因為自己不用半夜起來給寶寶喂奶了,但是有一次萌萌帶著寶寶出去玩,在外面過夜的時候,寶寶哭鬧的特別嚴重,非要找奶奶,萌萌怎麼哄都不行,這時候萌萌才意識到自己的偷懶,竟讓孩子離她越來越遠。其實不少寶媽有同樣的問題,難道寶寶真的和誰睡就會和誰更親嗎?寶媽們快來了解一下吧。

寶寶和誰睡覺自然就越親密

曾有學家做過實驗,將鴨子分為兩組,一組有鴨媽媽孵化,另一組則有機器孵化,當兩組鴨子受到驚嚇以後第一組的鴨子跑到了鴨媽媽身邊,而第二組跑到了機器身邊,它們認為機器就是自己的媽媽。雖然寶寶出生後視力比較弱,對媽媽的味道比較敏感。但是由於睡覺的時候人體的氣味最濃郁,如果寶寶經常和誰睡覺,就會更熟悉他的氣味,自然也就會和這個人更親近。如果寶媽不想寶寶對自己陌生,那麼寶寶出生以後,不管多辛苦都應該由自己來帶。

付出多,關係越親近

心理學家曾指出,寶寶的交際關係先是從親子關係,然後慢慢到玩伴關係,最後才到群體關係。1歲前寶媽可以通過身體接觸和及時回應來與寶寶建立信任關係,如果這種關係被其他人代替,那麼寶寶的依戀對象也就會變化,這就是為什麼在養育寶寶過程中,照顧和付出最多的人會和寶寶關係更親密。這種依戀轉移是不可逆的,如果寶寶在3歲前,父母缺失陪伴,就會錯過親子關係發展的最佳期,甚至會影響寶寶玩伴關係和群體關係的建立。所以3歲之前寶媽要儘量多給寶寶陪伴和關心。

長輩的幫忙不應該變成撫養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兩個人一起工作,寶寶交由老人看管,但是如果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全權交給長輩照顧,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老人並不擅長用科學的教育方式養育寶寶,總是習慣性的遷就他的壞習慣,比如晚睡、不刷牙等等,甚至還會因為遷就影響到寶寶的性格養成。所以寶媽在讓長輩幫忙照看寶寶的同時,應該把握好度,不能讓老人的幫忙變成了真正意義的撫養,平時對於寶寶的管教,寶媽不能疏忽大意,否則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最後提醒家長,與其擔心寶寶以後不和自己親近,不如現在多花點心思陪伴寶寶,如果真的特別忙,也要陪著寶寶一起入睡,增加陪伴的時間,還能增近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