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80後,貓爸現在越來越理解不了年輕人的婚姻觀。我有幾個90後的表妹,二個已經離婚,一個已經在離婚的邊緣,原因都是感情不合。前兩天還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個表妹與老公打架,她7歲的女兒哭著給我打電話。
隔著電話我都能感受到孩子的那種恐懼,說實話,我並不心疼表妹,畢竟成年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可是孩子是無辜的。但事實卻是,每當父母吵架,最受傷的永遠是那個天真無邪的孩子。
作家畢淑敏說:「在紛亂和醜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偽劣家庭的痛苦產品。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事經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
心理學家做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父母感情不好的孩子,其負面心理症狀的出現頻率,遠高於其他孩子。那麼從小父母感情不合,孩子長大後會怎麼樣呢?
貓爸的一個朋友,30多歲目前還是單身,工作收入都很不錯,人長得也不錯,可是這些年她一直不想結婚。她給我說過,她也曾經對男人動心過,可是一想到父母的婚姻生活,她就會陷入深深的恐懼中。她說,比起孤獨,我更怕失望。
原來從她有記憶開始,她的父母就一直吵架。有一回,父母甚至把飯桌掀翻了扭打起來,8歲的她哭著想把他們拉開,卻被父親打倒在地,小手被破盤子片扎傷流血……
心理學家卡明斯認為:孩子會非常留意父母之間的情感互動,並以此來作為判斷家庭環境是否安全的依據。如果父母相愛,孩子就會充滿幸福感。如果父母感情不合,甚至勢成水火,孩子只會如履薄冰,感受不到愛和溫暖,甚至會想要逃離這個家。
朋友就是這樣,當年她拚命地學習,小學就選擇住校,就是想要逃離這個家,因為她覺得努力學習考上大學,就可以遠遠地離開這個讓她傷心的家。大學畢來後,她拚命工作,比一般年輕人都更努力,就是因為她感受不到任何安全感,不相信如果哪天她落魄了,會有任何人來幫助她。所以我一直覺得她是一個沒有幸福感的人,甚至覺得她有點可憐,也因此我們成了朋友。
正如尹建莉老師所言:父母應該儘量努力去解決自己婚姻中的問題,好好相處。實在沒有辦法相處的情況下可以離婚,但離婚一定要體面,同時一定要給孩子安全感。
所以,為了孩子的未來,父母一定要努力解決自己的婚姻問題,好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如果實在沒法妥協,那就別再牽扯不休,選擇放手對於自己和孩子來學也許是更好的選擇。但是不管怎樣選擇,我們都要記住:愛,永遠是每個人行走世間的最佳庇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