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認識200多個漢字,關鍵是沒刻意教,媽媽的方法值得學習

2020-05-12     育兒育兒雙千柔

原標題:2歲寶寶認識200多個漢字,關鍵是沒刻意教,媽媽的方法值得學習

關於寶寶識字的問題,很多父母都非常糾結,看到別人的孩子認識了很多漢字,自己的孩子卻啥都不會,內心總是焦灼的,但是一想到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父母還要占用大量的時間讓他學習,心疼孩子的心理占了上風,學齡前兒童到底該不該學習識字?多大學識字合適?有什麼好處和弊端?今天就一次性解決父母們的迷茫。

一個媽媽分享,他的孩子兩歲的時候就認識了200多個漢字,此話一出有人羨慕有人質疑,這麼小的孩子就學習漢字,這學前教育是不是太早了?這樣會扼殺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但媽媽後面的解釋就讓人沒話說了,媽媽說,我並沒有刻意教孩子認字,孩子識字完全是自主的興趣,他看到宣傳欄上的字很好奇,我就讀給他聽,並且解釋這是什麼意思,他下次看到了還會問,慢慢地,我發現他認識了不少漢字,也留心計算,才發現他已經認識了這麼多漢字,也著實嚇一跳呢。這位媽媽用什麼方法讓孩子記住這麼多漢字呢?

象形字可以用模仿的方式認識

中國的祖先創造文字其實很有意思,遵循象形、指示、會意等方法,孩子還很小的時候,象形字是很好記憶的,比如孩子問我,「大」是什麼,我告訴他,這個字念大,還誇張地伸出手臂做出大的動作,告訴孩子,這樣就是很大的意思。再比如「口」子,我就對孩子張開了血盆大口,告訴她這就是口,是用來吃飯和說話的,給媽媽一個大大的吻也需要一個大大的「口」,這樣孩子很容易就記住這些象形字了。

給孩子讀繪本

很多媽媽會發現,給孩子讀過的繪本,尤其是反覆讀過很多遍的,孩子很容易重複下大部分的內容,有一次他拿著繪本,嘴裡還念念有詞,爸爸驚奇地問我,他是不是都認識啊?其實,他只是認識一小部分,而且是出現頻率比較高的一些字,其他的就靠記憶和故事的情節去拼湊,並且,如果媽媽每次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都用手指著文字,寶寶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在媽媽的指尖,所謂人跟人之間還能混個臉熟,寶寶的記憶力超群,對重複出現的漢字也能有印象,媽媽讀的時候,他可能會會記住很多字的發音。

孩子想認字的時候,不應該阻攔

很多人都說,學齡前的寶寶不應該刻意學習漢字,這點我是認同的,學習漢字占用大量的時間,強迫孩子記憶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也耽想像力和創造力方面的發展和拓展,但是如果寶寶有認字的慾望,媽媽可不要阻攔,比如孩子好奇地問這個字念什麼,代表什麼意思,媽媽應該耐心地解釋,並且告訴孩子正確的讀音,如果孩子試圖書寫,就要引導正確的筆畫順序,以免陰道錯誤,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的孩子天生對文字敏感,這也是學習的好時機呢。

不要阻攔孩子玩手機

一個媽媽說,大寶在一歲半就能唱一百多首兒歌,節奏感把握得特別準確,在兩歲半的時候,就能認識400多個漢字,老師還專門請她去分享經驗,她也沒有刻意教孩子,都是給孩子看手機、看繪本,她告訴大家,只要掌握時間和姿勢,孩子看手機是有好處的,很多孩子看手機看壞了眼睛,都是姿勢和時間沒把握好,另外,媽媽不要扔給孩子手機就沒事了,要給孩子挑選一些真正對他有好處的視頻來看,這些也能促進孩子對文字的掌握能力。從這一點我想到了自己,小時候看著廣告就認識了很多漢字,雖然不會寫,但是上來就能讀出來,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閱讀能力呢。

關於孩子識字的問題,從大腦發育、早教等方面全面解釋,看完也許你就不迷茫了

關於寶寶認字,專家的解釋是,在0-4歲,是寶寶發展情緒、情感和認知的重要時期,父母不應該刻意教孩子認字,但是,如果孩子表現出對文字的興趣,父母需要積極地回應,沒有必要限制,從這個大前提來談孩子識字,是所有父母應該達成的共識。

孩子到底什麼時候應該學習識字?從孩子的發育角度來分析,4-5歲是邏輯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而認字發展是邏輯能力,所以一般的孩子從4歲開始識字還是比較科學的,這裡的識字也僅限於會讀,認識,並不提倡父母讓孩子寫,只要孩子見到了知道是什麼意思就可以。可能有的父母會不認同,為什麼讓孩子六七歲才開始上學呢?說明孩子六七歲認識漢字才是最科學的,對於這種說法,只能說孩子的邏輯思維在這個年齡段有更好的發展,並且,他能夠有自控能力,去主動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年齡太小的孩子,根本就坐不住課堂呢。

很多人對孩子認字之所以如此排斥,主要原因是識字占用時間,影響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其實,專家解釋,0-4歲的兒童,吃喝玩樂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但是識字並不是不可以的,如果孩子說話很早,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好,並且對文字表現出了興趣,拿出一部分時間來學習並不是不可以,但是這裡強調的是,不能占用大量的時間去刻意教,所以主動權完全在孩子,他主動的時候,父母要積極呼應,他不主動,父母不能主動回應,硬教是不可取的。

那麼,識字早且識字多,是不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呢?其實也不一定,孩子學習的路徑不同,有的孩子喜歡看,有的孩子喜歡聽,孩子把看到聽到的東西融會貫通,最後收集積累起來,就是他自己的東西,並不能說識字多的孩子就是聰明,這未免有點片面了,只能說識字多的孩子,在閱讀方面更有優勢,比如楊振寧四歲開始學習識字,一年後能夠認識3000多個漢字,冰心四歲識字,七歲能夠讀《三國演義》,這都得益於識字量。

孩子的早期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目的並不是讓孩子記住多少知識,而是通過閱讀,孩子會進行思考,對文字和圖片產生興趣,這是一種腦力活動,也是未來一種興趣習慣的早期培養,如果父母堅持,孩子長大後的效果是很明顯的。

最後,一些所謂的說法提到孩子識字會過度關注文字,從而忽略了圖像和色彩對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作用,其實,這種說法也是片面的,文字和圖畫對孩子的想像力是不同緯度的表現,沒有任何研究表明,文字比圖象缺乏想像力,圖片帶給孩子的是空間想像,而文字可以跨越時間維度,比如一張圖可以想到發生這件事的情景,但是一段繪聲繪色的文字,卻可以讓你進入那個時間維度去跨越時空,所以不要把想像力僅僅局限在空間上。

所以,孩子識字的主動權在自己手上,父母要細心地觀察孩子,通過多閱讀,重複的閱讀,讓孩子增加閱讀量,通過閱讀去主動認識漢字,這是遵循孩子生長特點的,也不會違背孩子發育的天性,所以,您的疑問是不是都迎刃而解了呢?您覺得寶寶應該提前積累一些漢字基礎嗎?歡迎分享您的看法以及經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zyPCHIBiuFnsJQVcR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