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明進 編輯 | 金雀兒
社會各界習慣戴著放大鏡來看待「中小學生作文能力愈來愈低落」這一現象,卻很少有人認真去發現或者協助孩子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寫出感人文章的能力。」
比較悲哀的是,很久很久以來,我們的小朋友,多數從小就失去學習作文的自信心,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感到羞愧,感到乏善可陳,甚至於感到一無是處。作文,恐怕讓大部分人在成長歲月里受到了深深的傷害。
我們用心想一想:是不是整個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幾乎沒有人完整地教我們一套寫作的基本功夫?或者您一直認為:寫作多少是跟天賦有關,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沒什麼好學的。
我們做孩子的時候沒人教,等到我們當老師的時候也沒教人家。大家都因為沒有寫作的基本功夫,而寫不好作文,到頭來變成不會寫作文,這就是今天基礎寫作的窘境。我們承認:想成為頂級的寫作高手,多少要有一定的天分,這不是人人都可以達到的。
但是,能夠寫出一篇流利、完整、明白、穩當的文章,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是辦得到的。這種能力的關鍵,其實只是在於要具備作文基本功!
一、從字到詞到句,練好字詞句子基本功
學習我國語文,語法是最基本的知識之一。
但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很少有系統學習的機會。有人怕學語法,有人怕教語法。其實如果我們把語法當成基礎知識來接觸,對文字的理解運用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教授語法,需要有系統有步驟地累積,讓孩子在輕鬆而且沒有負擔的心情下,學好語法基本的知識。這樣,詞語句子的連綴才能有紮實的基礎。
我國文字中,很多單字已經能夠表現特定的意義,如「家」「走」「熱」等等,這些單字如果與其他語素組合起來,就會成為不同的詞。
如:
「家」:家人、家風、家道、家鄉;
「走」:走失、走廊、走味、走運;
「熱」:熱心、熱血、熱鬧、熱愛。
這樣有系統的從一個單字到詞語、成語再到完整的句子,像蹲馬步一般,厚實孩子最基本的語文能力,一步一步建立孩子的文字基地。
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再進一步開發雙聲字和疊韻字、同義詞與反義詞、主動句與被動句、順序句與倒裝句、否定句與雙重否定句、整齊句與參差句、以及散句與駢句的交錯運用、長句與短句的搭配應用等等。
可以用照樣造詞、照樣造句等仿寫手法,或者詞語接龍、成語接龍、短文續寫、片段銜接等方法進行練習。
引領孩子有條不紊地打好基本句型的基礎,循序漸進地有效學習,具備正確甚至精準的措辭造句能力。
長此以往,便可以看得到應有的學習成就。
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因」該、成「積」、「由」其等等錯別字的誤用,或者「罄竹難書」 「音容宛在」等特定成語的錯用情況,都會因基本語文能力的有效提升而獲得改善。
以六年級孩子造句為例,下列的造句就不應該再出現:
- 「還好……要不然……」——還好你沒生氣,要不然你就會被揍。
- 「不管……還是……都是……」——不管是菜,還是菜,都是菜。
測驗作文《體諒別人的辛勞》一題,就不再會出現下列令人噴飯的句子:
- 媽媽終於癌症死了,我終於感受到媽媽的辛勞了。
- 天黑了,爸爸終於陸陸續續回家了,爸爸真辛苦。
有了正確造字遣詞的基本能力,寫作時就不應出現下列口語化、俗語化、外來語、網絡流行用語化的文字,比如:「我跟你講」 「我給你說」 「我有告訴你」 「我氣到不行」 「偶氣到要死」 「醬紫」 「本來粉不錯滴」 「她是星座達人」 「今天的運氣有夠衰」 「3Q」 「Orz」 「同學們要做反省的動作」……
二、用好五感七竅,培養觀察力基本功
培養「觀察力基本功」,就是引導孩子好好運用五官七竅的感受,通過對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等的細緻描寫,達到好的寫作效果。
對於孩子來說,寫作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就是敏銳的感受力。然而養成這種能力,除了仔細運用感官的觀察與感受外,並沒有更好的途徑。
1視覺能力培養
觀察力的首要訓練,就是對視覺能力的培養。
引導孩子仔細體會身邊的事物,觀察它們的形狀、紋理、顏色,甚至進一步了解它們背後所隱藏的現象,以及它們的來龍去脈。
有了注意觀察、仔細體會、專注追蹤的步驟,就能把事物的形貌與神態寫得清晰、明白、逼真、生動。
2聽覺能力培養
同樣的,聲音能帶給人們喜怒哀樂等不同感受。
音樂家對不同聲音加以組合,可以完成不同的曲譜;寫作者自然也能借著聲音的感受,寫出美麗曼妙的文字。
大自然有太多美妙的聲音: 潺潺的水聲、蕭蕭的風聲、唧唧的蟲聲、呢呢喃喃的鳥語、轟隆隆的雷鳴、喔喔喔的雞鳴……
只要用心傾聽,這些大自然中的天籟就能觸動我們的心弦。寫作時,如果能充分打開感官的「雷達站」,巧妙地捕捉各種聲音,在視覺的「色」上更加以聽覺的「聲」,文章就有聲有色了。
進行這一觀察力教學時,要真切地帶領孩子打開耳朵的世界,仔細聆聽天籟、人聲、物語……用心聽一聽一切的聲音。孩子以前一直忽略的經驗,往往就是最好的寫作素材。
3嗅覺、味覺、觸覺培養
就像視覺、聽覺一般,嗅覺、味覺、觸覺同樣具有敏銳的感受能力。
不妨有計劃地安排孩子,讓他們分門別類談一談自己感受撲鼻香味或者逼人臭氣的體驗。孩子也多有過吃山珍海味或粗茶淡飯的經歷,無論熟食生食、蒸煮炒炸、南北佳肴、各地小吃……設法讓孩子把自身體會真實地表達出來。
我們也可以刻意安排觸摸特殊事物的奇妙實驗,感受一下睜眼時與閉眼時的觸覺,有什麼不同……
三、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孩子上自然課或者生物課,都有解剖實驗的課程,需要精準地觀察,才能知其所以。
為什麼我們的作文課不能安排動態的觀察訓練?
如果你要孩子寫一篇《荷花池畔》,為什麼不能在荷花盛開的季節,帶領孩子實際走一趟,好好觀察一番?
如果你能夠讓孩子在秋天、冬天、春天分別觀察荷花池,看秋天的蕭索枯黃、看冬天的寂寥凋零、看春天的初綠生機,然後再看荷團夏意,經過完整又長久的醞釀,這一次《荷花池畔》的寫作,孩子的成功率是不是會提高很多?
雖然一線的語文教學工作者,有一個共同的傾向,就是會自然而然地特別關切有寫作潛力的孩子。
但是我這裡提醒下,老師們不要忘了,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教會教好每一位孩子,讓每一位孩子具備基本的語文表達能力、駕馭文字的能力、與人生社會息息相關的實用語文能力。
這種寫作能力便可以從鍛鍊觀察力基本功開始:從真實體驗出發,累積真實的寫作材料,漸漸地自然也就能寫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到了這個層次,作品離感人肺腑就不遠了。
觀察力基本功,可以從感官分項練習開始:
- 第1步:逐次鍛練對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摹寫。
- 第2步:再以兩種感官搭配練習,如視覺與聽覺、視覺與觸覺、聽覺與嗅覺、嗅覺與味覺、聽覺與觸覺……
- 第3步:要求孩子對指定或任意的三種感官進行摹寫。
- 第4步:最後,就可以讓孩子自由馳騁,進行多面向的綜合摹寫。
當觀察力基本功訓練得徹底後,孩子就擁有了具體、鮮明、細膩、靈活、真切的描寫與記敘能力。
林明進
台灣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結業。台灣省最頂尖高中——台北建國高中國文教師三十年經歷。教育部國文課程修訂委員、教育部閱讀教學策略開發徵選計劃委員、考試院命題組成員。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得主。每年對全台灣中小學教師進行寫作演講達百場。台灣各級作文競賽評委嘉賓。著作《自然而然的寫作力》《創意與整合的寫作》《理解與分析的寫作》《林明進作文教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