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晚9點27分,紐交所內一片繁忙,人聲鼎沸,資本大鱷雲集,他們正在見證一個歷史時刻的到來——阿里巴巴紐約上市。這次阿里巴巴上市,在華爾街引發了軒然大波,不是阿里的市值,而是當天敲鐘的時候,大家找不到馬雲,馬雲派出8個小人物敲鐘。
「今天,敲響我們上市鐘聲的將是和我們阿里巴巴合作多年的8名客戶,因為只有客戶成功了,我們才會成功。」馬雲說,「此刻的紐交所就像我們的雙十一網購狂歡節,不過,明天開始,我們的路程將更加艱難,全世界都在關注我們,今天我們融到的不是錢,是信任。所以未來的15年,未來的87年,我們堅持要感恩這個時代、感恩網際網路、感恩中國、感恩中小企業。」晚9點30分,8名(3男5女)和阿里巴巴合作多年的年輕客戶,穿著印有淘公仔的白T恤,代替阿里巴巴的高管們站在了紐交所的台上,敲響了上市鐘聲。
8名敲鐘人的身份分別是勞麗詩(淘寶店主,前奧運冠軍);黃碧姬(雲客服,90後大學生);何寧寧(淘女郎、自閉症兒童教師);王志強(農民店主);王淑娟(海歸回國,帶動青川地震災區電商創業);喬麗(擁有「淘寶博物館」的10年用戶);竇立國(快遞員,邊送快遞邊為貧困地區收集舊衣舊書,建立兩座鄉村圖書館);Peter VERBRUGGE(皮特·維爾布魯格)(美國農場主,通過天貓將車厘子賣到中國)。
這8個人沒有一個大人物,馬雲這麼做是要告訴華爾街一件事:企業的成長不是靠個人,靠的是一場人民戰爭。
我們看看馬雲的奮鬥歷程,就是靠抓住占據人口最大多數的草根一步步崛起的。馬雲發展壯大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由非主流人群購買非主流商品。當時,中國網絡環境還比較糟糕,當時有一群數量龐大的以大學生為主體的能上網的屌絲,他們消費能力有限,到網上找便宜貨,叫非主流人群買非主流商品。有情操的商家企業都不願意上,怕影響品牌形象。
第二階段,當這些非主流人群成長5到8年之後,大學畢業以後,開始結婚生子,他們已經成為社會上最有力量的一幫白領。這是馬雲非常大的轉折點,變成主流人群買非主流商品。
第三階段,當主流人群買非主流商品、上淘寶以後,主流的商品供應商自己也開始要上淘寶(天貓)。
第四階段,一直到2011年,變成主流人群開始進入,主流商品都在淘寶上,形成了這個平台。
你觀察這個時間軸,實際上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馬雲認為商機有四個階段,一是看不見,二是看不起,三是看不懂,四是來不及了。分析阿里巴巴稱為NO.1電商平台,就是如此,得草根者得天下。那這套理論去分析今天與阿里巴巴一較高下的拼多多,依然適用。問題是,你眼裡的草根在哪裡,你看得見、看得上還看的懂嗎?
創業從來都與坎坷相伴,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最後拼的是眼光,馬雲的眼睛盯的是最大多數,打的是人民戰爭,所以他才沒有對手。《馬云:我可以沒有對手》是一本創業的經典教材,是一部讓你開竅的人生手冊,學習會讓你永遠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