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丨中國人燒給死人的紙紮,竟登上了巴黎設計周,被法國的博物館收藏,老外:中國人太浪漫了

2019-12-10     插畫與品牌設計

大大推薦| 總 第 2461

來源:MICU設計

ID:micudesign

轉載請註明出處

尊重原作者的版權

——再小的個體,都可能成為品牌——

傳統工藝那惟妙惟肖精緻入微的技藝,無論是有著歷史意義的靈厝,還是融入現代社會創新元素的生活用品,都體現著對逝去亡靈的一種美好寄託

米醋曾聽過這樣一段話

「傳承,是表達思念最美語言

其實這是一段評價紙紮藝術的話

提到中國傳統工藝的紙紮

人們總是對其充滿恐懼與禁忌

可當他們走向世界國際時

卻跳出了人們對其固有的看法

在外國人看來這是一個對逝去親人

「最浪漫的思念」

就如同曾經米醋分享的那篇

被BBC報道的陰間設計師:以創意敬仰逝者!

歐陽秉志用父輩傳承下來的技藝

將紙紮進行潮流創新出符合客人需求的作品

而這些做起卻承載著客人

對逝去親人思念之情。

對於紙紮工藝走向國際

讓更多外國友人了解這項傳統技藝

還要說說前段時間

在以浪漫之都著稱的法國巴黎

「凱布朗利博物館 Musée du Quai Branly」

舉辦的《極樂天堂》紙紮展覽

這個令中國人忌諱的紙紮展覽

卻在巴黎引起了超高興趣

更意外的是還被法國雜誌評選為

「巴黎10大必看展覽之一

而此次紙紮傳統技藝展覽的出現

主要是想通過展覽來維護傳統的價值觀,

連續創新和活化。

展廳內眾多的展品都展現著

傳統工藝那惟妙惟肖精緻入微的技藝

無論是有著歷史意義的靈厝

還是融入現代社會創新元素的生活用品

都體現著對逝去亡靈的一種美好寄託

件件作品細節都讓人折服

時髦精巧的連衣裙與背包

1:1仿真效果的紙紮電子用品

就連各種微小的食品都做的入目三分

在普通人看來紙紮不過是曇花一現的作品

可紙紮卻是伴隨著燃燒的熊熊烈火

來表達對死亡的一種尊重。

可能會有人問這些

精妙的作品是出自誰手呢?

此次展覽的作品是來自台灣

「新興糊紙店」和「天堂紙紮屋」

說到新興糊紙店這個紙紮傳統工藝店鋪

卻有著一些曲折的故事

新興糊紙店祖傳至今已傳承四代,

始終堅持純手工技藝的古法創作,

店內的負責人張徐沛

還是台灣新北市傳統文化藝術獎紙糊藝師

張徐沛作為第三代傳人

更是將這項技藝融會貫通

在他手上的作品各個令人肅然起敬

精妙到每個細節都讓你看不出

任何紙紮的破綻

雖說紙紮令人忌諱

卻也是在考量著製作者的耐心與技藝。

曾經這家擁有百年名號的老店

也經歷過輝煌與鼎盛時期

無論是紅事、白事店裡更是忙得不可開膠

可如今提倡環保祭祀和印刷技術愈發進步

傳統工藝的紙紮也就慢慢被眾人冷落

張徐沛曾說「手工做出來的東西,

有機器無法取代的感覺,

如果手作感消失了,那人情味也就沒了。」

別看這些看似簡單的紙紮作品

卻要耗費很長時間才可以完成

比如我們看到那些

華麗絢爛宛如一場夜晚嘉年華的「靈厝」,

從材料的準備到製作完成

便要花費一家人三個月的時間。

面對快速發展的社會生活

精工出細活的傳統工藝已經開始與社會慢慢脫節,

而店鋪也面臨隨時無單可接時

張徐沛也想過要關掉鋪面。

可偏偏使鋪面發生轉機的是

從小唾棄紙紮工藝的兒子張徐展

也許是受父親從小耳濡目染的技藝薰陶

或是從骨髓里便傳承的紙紮精髓

兒子張徐展曾靠著一雙巧手

創作出奇異怪誕的美學影像動畫作品

並且還連連榮獲大獎。

2016年關渡雙年展 《自卑的蝙蝠(零零參系列)》

第12屆上海雙年展《「明鏡」系列》

隨著看待事物的不同

張徐展也發現這樣一個有鮮活度的技藝

不應該隨著時代而被世人遺忘

於是他與姐姐鼓勵父母

創建了「新興糊紙文化」

姐弟二人還自發開通了facebook帳號

「@新興糊紙店-紙紮工藝美學」

在帳號裡面發布

一系列紙紮人偶的情境對話

而後還鼓勵父母開創更多與紙紮有關的事業

紙紮教育工作坊、創意紙紮人偶

將紙紮代入到息息相關的現代生活中

使這項技藝通過更多方式得以傳承。

正因為他們不屑努力對傳統工藝的敬畏之情

最終得以收到巴黎設計周和

法國巴黎凱布朗利博物館的邀請

將這項寄託思念的傳統技藝帶到了世界

能受到外國友人的喜愛與誇讚

也是對他們的那份堅持最好的饋贈。

最後米醋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

讓這個具有東方神秘美學的技藝

在世界各地大放異彩,

讓人們拋出偏見正視傳統技藝的美貌。

MICU設計整理編輯(ID:micudesign)

部分文字及圖片源自:微博及網絡

學習各類插畫課程:水彩、彩鉛、丙烯、油畫;學習人物、動物、風景、創意理念等;網絡授課,幾十門插畫課程,超低價超專業培訓,點擊,圓你的插畫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mas8G4BMH2_cNUgOoK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