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任務結束後,沒有一支醫療隊提出離開

2020-03-25     平安吉林

「醫療隊在結束各自任務後,沒有一支提出離開。他們都主動申請任務,希望留下來繼續救治病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動情落淚。數天前,她登機送別天津首批醫療隊,哽咽話別的場面令人動容。

從1月24日到3月7日,幾乎每天都有醫療隊馳援武漢,高峰時一天有6000名醫務人員抵達。當前,絕大部分患者治癒出院,武漢醫院正常診療逐漸恢復。焦雅輝稱,這離不開醫務人員的艱辛付出,他們「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配得上所有的讚譽和尊重」。

作為疫情中心,武漢一度成為最危險的地方。但焦雅輝表示,醫務人員無需任何動員,都主動請戰「逆行」。「許多通過微信群報名上前線,有的在請戰書上摁下一個個紅手印,關鍵時刻無人退縮。」

疫情十萬火急,醫療隊高效集結。「大家都提前打包好行李,隨時等待命令,接到任務即刻出發。」焦雅輝說,從當地集結到抵達武漢,醫療隊用時不到24小時,且這個時間不斷被刷新。

前期抵達武漢後,由於工作條件和防護條件都不具備,醫務人員承擔了多重角色。焦雅輝舉例,雷神山醫院邊建設邊收治病人,遼寧醫療隊抵達後,立即開始清理打掃病房,搬運物品,克服了重重困難。

圖為焦雅輝。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沒有任何人叫苦叫累,在工作場所完成改造後,他們立即進入隔離病房救治患者。」焦雅輝說,早期為節約防護物資,醫務人員穿著紙尿褲在病房裡不吃不喝,一待就是6小時、8小時甚至更久。「他們的心思全撲在患者身上,顧不上自己的危險。」

「醫務人員拼盡全力救治患者,我們也要竭盡全力保障好他們」,焦雅輝說,最為重要的是給醫務人員安全的防護。「我們強調院感先行,醫療隊員要首先進行院感培訓,強化個人防護意識」,此外,想方設法籌集防護物資,在武漢資源緊張時要求醫療隊自己攜帶物資,「大家真的是傾其所有」。

醫務人員的工作負荷也儘量科學合理。焦雅輝說,早期大量病人入院,醫務人員常常超負荷運轉,隨著出院病人增多以及醫療隊陸續抵達,工作負荷慢慢趨於合理。「通過輪換休整措施來降低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保護他們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對醫務人員的激勵政策也陸續出台,包括津貼、臨時性補助以及各類表彰等。各地也結合實際出台了系列政策,如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入學予以優待、未入編者提供編制等。焦雅輝稱,後續將持續追蹤各地補貼落實情況。

「醫務人員配得上所有的讚譽」,焦雅輝也呼籲,全社會對醫務人員的尊重能夠長久持續下去,而不僅僅只在疫情期間。

3月17日起,援助湖北醫療隊開始分批撤離,焦雅輝也多次到機場、火車站為大家送行。

「去為天津醫療隊送行時,我和同事們站成一排看著飛機滑上跑道,都舉起了手機拍照記錄。」焦雅輝說,「網友們都說物資可以送,但醫務人員是借的,看著他們平安回家,內心很多感慨。」

來源:中國新聞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kIYEnEBnkjnB-0znBN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