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成都,他說「租房不是家,買房才是」

2019-06-25     好好住

「對我而言,租房不是家,租房沒法好好住。

租房的時候我會克制自己的儀式感,

有儀式感固然是一件好事,

但超過自己能力的儀式感就適得其反了。」

三年前,安先生搬到這個家裡,結束了在成都十幾年的租房生活。三年來,他家不少家具已經換過幾次,畢竟如他所說「當初什麼審美都沒有,也完全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他家不複雜,極其普通的格局,沒有用力的硬裝,保留著純粹的大白牆與木地板。最初不懂自己家需要是什麼風格,居住後也不急著為自己定義某種風格,但住著住著,卻意外發現,這個家長成了所謂「日系輕工業」的樣子,溫和的原木色中間雜著冷感的金屬家具,也長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簡單但是卻有著煙火氣。

Q & A

好好住 & 安安安先生

Q1 你在這裡住了多久了?

從 2016 年 11 月開始住在這裡,差不多三年了。

大門後一個從日亞海淘的山崎傘架,磁鐵也帶不幹膠,造型簡單耐看用起來也很順手。

Q2 當時你是想要怎麼裝修設計這個家?

當時有一個簡單卻也野心很大的目標,就是想讓裝修後,家裡每個角落都很適合拍照,我骨子裡還是會偏日系,所以當時對家的設計想法,可能還是以原木和白色為主的「日系」為基礎吧。

餐廳

餐廳與客廳連接著,靠牆擺放的四人餐桌,家具以木質為主。餐桌找朋友定做,餐椅來自二黑木作。

客餐廳一角,兩個小型落地木櫃用來擺放雜誌與玩物。左側雙層餐邊櫃來自淘寶店「木應良品」,右側雜誌櫃來自二黑木作。

上圖中間白牆留白處,最近添置了一個整體置物木架,來自蘑菇空間,可以掛衣服、擺放包袋和鞋子等。

Q3 後來我看到你一直在改變你家的角落樣貌,你家現在和 3 年前的樣子相差挺大了其實。

對於家,我始終堅持「修正主義」原則,在三年前,我對家居和生活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審美,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這三年來,我一直在學習和摸索,住久了之後,自然而然也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慢慢地我把家裡一些有著泛認知北歐感覺比如宜家的家具出掉,置換上一些更有年代感和肌理感的家具。對於家居審美,有的人會在模仿中進步,不斷調整,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風格,有的人就止步於模仿了。

最初的客廳,宜家的沙發和地毯,一側是落地書櫃,沙發前一個老柜子充當茶几。

後來,換了一個定做的沙發,添置了更多家具,一側的落地櫃也換成了上牆置物架。

Q4 對現在的你來說,理想中的家會是什麼樣子?

Instagram 上有一位京都的博主,我關注了很久 ,他們家就是我理想中的樣子,簡單來說,就是光線很好,有煙火氣也有生活氣吧。

instagram: @akipinnote

Q5 那下一步,你想改變家裡的哪裡呢?

廚房!一定是廚房。剛剛也說了,裝修之初我是毫無審美的,而櫥櫃是我在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花的第一筆家具錢。現在,我家廚房除了不好看之外,空間布局利用什麼的都極不合理,完全沒有一個優點!

(因為廚房太醜,此處沒有任何廚房配圖)

Q6 說到廚房,你是愛做飯的人嗎?

我常做飯,我是一個人獨居嘛,就很享受一個人在家生活的各種可能性,比如做飯、清潔我都很享受的。我之前租了 10 年房子,那 10 年,房子對我來說不過是洗熱水澡和睡覺的地方,我能節省的儘量都節省下來,所以現在有了自己的房子後,就想著一定要過上自己想過的日子,多享受,儘量滿足自己想要的一切和對家的期待。

當代獨居人士的精緻生活離不開各式廚房小家電神器,譬如 BRUNO 的電烤爐,Balmuda 的烤箱等等便是他的下廚好幫手。

Q7 你和我們之前老提的「租房也是家」的觀念差很多!

對的,對我來說,租房不是家,租房沒有歸屬感。有了房子之後,生活上就能有儀式感,租房的時候我會克制自己的儀式感吧,有儀式感自然是好事,但超過自己能力的儀式感就適得其反了。

釀酒與下廚一樣,也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樂子,這三年釀了梅子酒、荔枝酒、白杏酒和楊梅酒,每年釀一次酒似乎成為了某種儀式,某種程度上這些酒瓶子也是歲月的證明。

Q8 你平時在家的時間會多嗎?

工作日只有晚上在家,周末的話我基本是一天計劃出去玩,一天在家。每個星期都要花完整的一天來做清潔,因為我總是會幻想這麼一個場景——朋友突然上門作客,然後嘖嘖稱讚「你家好乾凈呀好整齊」,所以咯,就一定要做好清潔提前做好準備,雖然朋友突然上門造訪的事請從來未發生過。

正負零的吸塵器,吸力不錯,簡潔的設計與純白的顏色和家裡的氣質十分契合。

Q9 除了睡覺,你在家最常呆著的地方是哪裡?

工作檯,我喜歡夜裡在這裡工作,不開照明燈,只開氛圍燈或小檯燈,這時候暖黃的燈光下,就很容易覺得自己特別有「匠人氣質」。

工作檯

陽台改成了自己的工作區,桌面是自己釘的木板,搭配一把偏工業質感的椅子,椅子來自蘑菇空間,一側放著宜家的黑色推車。

Q10 你說你最近迷戀露營風嘛,你是怎麼愛上「露營風」的?

我之前看到「蘑菇空間」一個與露營相關的推送,那些露營的小設備特別打動我,打動都是一瞬間的,在那一瞬間你覺得自己的審美被提高,某種想法被顛覆了。所以,我就對客廳進行了一點小改變,用「沙發+茶几+露營椅」圍合出一個小小的會客區。

蘑菇空間部分露營單品

蘑菇空間

客廳略顯雜亂,卻隨意而自然,越來越趨近於自己最追求的「生活感」。

煤油暖爐、帆布椅、烤肉架一般的鐵藝茶几,慢慢在客廳里添置更多「露營系」單品。

Q11 那你會怎麼定義家呢?

我不是成都人,在成都租房子租久了,就會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城市,夜裡下班後,別人都可以回家,我只能外食之後回到出租房裡睡覺。我是比較求穩的人,家就是能讓我覺得踏實安定的地方,外面再差也可以回去的地方,給自己無限底氣的狗窩吧。

臥室

臥室以大床為核心,床頭牆上裝了一塊木擱板用以放置投影儀,從而臥室就也成為自己的家庭影院。

臥室是休息的空間,如果打開臥室的門,迎面而來就是一整面牆的衣櫃,那視覺上就會很堵塞,於是安先生把衣帽間獨立出去,臥室里只裝了這個掛衣架用來掛置隔夜衣服。

Q12 你家裡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

我那 6 台相機,包括單反、雙反、膠片機。我家裡好像全是毀壞了可以再買到的東西,不算特別,只有那些相機,鏡頭壞了就買不到了。相機幫我記錄了我家所有我想記錄下來的時刻,譬如有一次,我打開門,突然被家裡的夕陽光線閃到,於是我快步走到客廳,把相機拿出來到門口拍照。

相機統一放置在工作檯旁的柜子里。

相機記錄下的夕陽一刻。

Q13 再來推薦 3 件你家中的好物吧。

(1)主臥里的床,找朋友定做的,品牌是堃所物原,床是陪你時間最多的家具,一定要買貴的和好的。

(2)客廳的置物板,它是一個「一字板 + 一根鐵桿」的組合,我看到 instagram 上有一個家居博主這樣做,就找了個朋友幫我做了一個類似的款式。「擱板+鐵桿」的上下搭配,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空間,也能掛著展示自己收藏的一些小物件,利用率很高也好看。

相沙發旁還有一個小小工作檯,工作檯旁便是置物架了。這個置物架可以充分利用空間,上可放音箱和擺件,下可掛蒲扇、燈籠等。

(3)最後就是我的一張黑膠碟,這是《水形物語》里女主角給怪物播放的那張黑膠,我專門淘回來一張同款收藏。

黑膠連同雜誌一起放在客廳一角的雜誌架中。

Q14 吸引你的東西都有什麼共通之處?

共通之處就是好看。對我來說,美就是最大的功能,不好看的東西,我真的拿它沒有辦法。想到之前有一次,我在買水龍頭,看中的一個型號有弧形和直線條兩種款式,直線條的比弧形的貴了一千塊,但二者功能上是完全一樣的,當時我糾結了很久,值不值得為這個直線條多花一千塊。最後,我弟弟一句話讓我醍醐灌頂,他說,「一件東西如果你第一次見到它時就感到不滿意,那之後的每一次你都會不滿意。」於是,我立刻買下了直線條的那個水龍頭,後來這句話也影響了我多次消費決策。

家裡有不少只負責「美麗」的玩物,比如窗前的動態裝置。

比如木托盤上一片琴葉榕枯葉成為了眼鏡收納地。

再比如 Dulton 收納柜子以及柜子上的鴨玩具。

Q15 如果你之後有機會搬家,你會可惜現在這個房子的裝修嗎?

完全不會!我覺得我再裝修一定會比這套好,這一套房子的裝修就是交學費。

次臥

次臥以白色為主,除了床之外,還擺著一個簡易的純白色落地衣架。

45 塊錢一個的木板買了四塊拼成床板,宜家買了床墊,就有了次臥的雛形。

次臥床頭直接挨著飄窗,陽光可以透過百葉窗灑在飄窗與床上。

Q16 最後,身為在成都住了 15 年的人,推薦 3 個成都你最喜歡的地方吧!

(1)第一個推薦就是度倉,它和其他家居店很不一樣,既是家居店也是茶館,兩種功能就這麼融合在一起,你能感受到老闆做生意的態度很隨性,也不功利,賣不賣得出去都很隨緣;

(2)第二個是钂鈀街上的路邊攤燒烤,好吃不貴,其實成都在那些網紅地點之外,還有很多待挖掘的蒼蠅小店小攤子;

(3)最後一個當然就是我家

度倉

地址:青蓮上街 5 號附 10 號

你也有買房的執念嗎?

租房和買房之間你的選擇是?

來評論區里聊聊!

本文圖片來自屋主 @安安安先生

直接到好好住 APP 上

和他交流勾搭起來

還有這些「家」值得一看

版權聲明

好好住出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轉載本文或商業合作,請郵件聯繫:[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ieR72wBJleJMoPMz_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