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低配戰鬥機成為「以武拒統」的利器?先吹為敬

2020-06-11     火星方陣

原標題:一款低配戰鬥機成為「以武拒統」的利器?先吹為敬

文/行走斯圖卡

對岸當局一直幻想「以武拒統」,但這需要足夠的實力。對於島內當局來說,最好的辦法還是買買買,只可惜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對岸能買武器的途徑越來越少,就算買,大多數也只能買些垃圾;因此自造武器成了他們的救命稻草——每當有新武器問世時,島內一些媒體都會例行公事地「先吹為敬」。

據環球時報6月11日援引島內媒體的報道稱,日前在台中清泉崗,一架號稱台灣自造的「勇鷹」高級教練機,在兩架IDF「經國號」戰鬥機的伴隨下,進行了長達20分鐘的首飛。

消息傳出後,島內一些綠媒激動萬分,將其誇得天花亂墜,甚至要叫囂這款教練機具有「平戰轉換」能力,必要的時候掛載武器,就可以變身成為戰鬥機,成為「抵禦解放軍」的所謂「利器」。

不過眼尖的網友已經發現了,這款所謂「利器」,跟旁邊的「經國號」戰鬥機一模一樣,因此有網友嘲諷說,所謂新型戰機,不就是「經國號」加個座嘛;事實上這款教練機,作戰性能還不如「經國號」,歸根到底,這款高級教練機其實就是「簡配版經國號」,設計定位就是一款廉價教練機。為了減輕重量,拆除了原來「經國號」上的雷達和火控系統。

「經國號」戰鬥機本來性能就很差,在國際同類機型中並不出色,而「勇鷹」教練機甚至拆掉了雷達和火控,作戰性能進一步降低,就算能夠掛載武器,那也是「人操靶機」,上天就是送死,給對手刷軍功的角色。

但就這樣一款戰機,都要被綠媒捧出來誇成「利器」,這種捧殺是嫌對岸那些飛行員的命太長了?解放軍的空戰體系已經逐漸形成以五代機為奇兵、先進的四代半戰鬥機為主力,以及大量電子、偵察、干擾等輔助機型的完善體系,還能得到地面的強力支援,對岸那點可憐的空軍,一旦到了戰時,壽命只剩下幾個小時,因為機場必然會被解放軍的東風飛彈先行摧毀。

這對島內某些人來說,是一個非常絕望的形勢,別說「經國號」戰鬥機,就算是F-16V都沒有任何機會,能把銀槍蠟槍頭的「勇鷹」教練機都吹成「利器」,他們這是多麼渴望救命稻草。

不管兩岸局勢如何緊張,解放軍都是鎮住那些牛鬼蛇神的鎮妖石。1996年時,對岸沒有得逞,2003年時,對岸也沒有得逞,現在對岸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已經無法和大陸相提並論,「以武拒統」的圖謀更不可能得逞。

當對岸某些人還將一款早就過時的教練機視為救命稻草的時候,解放軍的殲-20隱身戰鬥機已經列裝王海大隊等作戰部隊好幾個月了,前幾天解放軍多批次戰鬥機進入台灣空域,無疑就是在向對方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美國保不住他們,那些武器也保不住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到正軌,再執迷不悟下去,解放軍的打擊必定如期而至——到那個時候再後悔,可就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fq1o3IBnkjnB-0zX8w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