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不知道 |「青春」永駐:古墓中的屍體怎麼防腐?

2019-10-25     蝌蚪五線譜

據媒體報道,近日在北京地鐵14號線的工地上挖出了古墓,多處考古坑內被清理出了骨架。初步判斷此為明清時期的墓葬。

圖片來源於:新京報

幾年前,小說《盜墓筆記》風靡一時;之後被改編成由井柏然、鹿晗主演的同名影視作品,再次燃起了人們對「挖墳」話題的興趣。

電影《盜墓筆記》劇照

圖片來源於:豆瓣

其實在古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地球的其他任何地方,有錢有勢的達官貴人、皇親國戚死後都要「厚葬」。他們的墓穴除了有很多珍貴寶物外,大多還供奉著死者本人的屍體。相信陰間、輪迴的古人往往認為,如果一個人的屍體保存得完整得當,那麼這個人就可以在另一個世界或者來世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所以他們在屍體的保存技術上可謂是登峰造極、花樣百出,比如世界聞名的埃及木乃伊。當然,這只是迷信,而不是科學。

那麼古人是怎麼保存屍體的呢?

要防止屍體腐敗,我們就得先知道屍體為什麼會腐敗。眾所周知,在我們的身體內,特別是腸道里生活著無數的細菌,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同樣也有很多細菌。作為「優質飼料」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受到它們的攻擊,但因為有免疫系統在,它們無法輕易得逞;而當我們死去之後,免疫系統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崩潰。失去了這道防線後,細菌大軍就開始長驅直入地分解我們的組織、器官,我們的身體就慢慢腐敗了。

古人雖然因條件所限不知道腐敗是由細菌引起的,但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他們也總結出了很多防腐的經驗。

首先,華麗的梳洗打扮。古代達官貴人逝去後,負責安葬的「下人」們一定會將屍體仔細梳洗打扮一番,不但要洗凈他的身體,還要噴塗上很多香料,再用各種名貴的綾羅綢緞、金絲玉縷一層層地包起來。你別以為這是古人生活奢華,其實那些香料、壽衣都是有講究的。它們一方面可以對屍體起到殺毒滅菌的作用,還能通過層層的塗抹、包裹,在屍體周圍形成一個缺氧的環境。這都抑制了細菌的繁殖。

其次,低溫存屍。很多時候剛被洗凈、更衣之後的屍體並不能立刻就下葬,這時候就需要對屍體進行低溫保存。《禮記·喪大記》《儀禮·士喪禮》都有記載,古人在停屍階段會把冰塊或者冷水放在屍床之下以達到冷藏的效果。

第三,汞、砷與酒精的使用。除了香料之外,有條件的古人還會用汞、砷、酒精來輔助防腐。

最後,就是陵墓和棺槨的設計。對屍體的處理雖然重要,但屍體的保存更是重頭戲。一個好的陵墓在保存屍體中要起到兩個重要作用,一是防止屍體被物理過程損毀,也就是說不能讓被安放的屍體突然從高處掉下來;二是要製造封閉、穩定的環境來儘量延緩細菌繁殖。

很多陵墓在被設計的時候就是一層包一層的,磚層之間還要用糯米漿等材料填充,目的就是降低熱傳導以保證陵墓內的低溫環境。而棺槨的設計也大多密不透風,進一步創造了缺氧的環境。

電影《盜墓筆記》劇照圖片來源於:豆瓣

如此下來,一具屍體完全有可能做到千年不腐。所以說,古人的智慧真的是不可小覷。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

作者:單少傑

蝌蚪五線譜

專注做權威、有趣、貼近生活的網際網路科學傳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_fGBG4BMH2_cNUgR2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