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排行│張家界已顯老態,誰是湖南遊的新龍頭?

2019-07-22     廣東省情

文 / Crom 字數 / 2036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旅行實驗公眾號微信號:CNROM-BJ),原標題:《湖南旅遊不進則退,張家界已顯老態,長沙應成新龍頭》。

據說長沙人周末也會一大家人跑到星級酒店聚會,因此長沙的酒店行業很發達。

不僅僅是酒店行業,愛吃、會玩、富有娛樂精神的長沙人,把餐飲、娛樂行業也培育的很興旺。長沙因此具備了新時代旅遊網紅目的地的潛質,吃小龍蝦的文和友今年五一期間七千多號排隊,也許只是未來火爆的預演而已。

但是,重慶火了、成都火了,甚至西安都火了,而長沙總是差點意思。

湖南為廣東省貢獻了最多的外來人口,也是和廣東往來最密切的省份。這為其旅遊產業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湖南旅遊沒有辜負這一地利,是毗鄰廣東的閩、贛、湘、桂、瓊五省中,連續多年的遊客總量和總收入頭名。

但是,湖南旅遊產業的各項關鍵數據在2016、2017年間被更偏遠的貴州超越,到了2018年自己的增幅也出現明顯下降。

2018年湖南旅遊總人數7.54億人次、增長12.5%,總收入8355.7億元、增長16.5%。

2018年貴州旅遊總人數9.69億人次、增長30.2%,總收入9471.03億元,增長33.1%。

該出的風頭被別人搶了,該守住的江湖地位也被人搶了,湖南旅遊出什麼問題?

在31省市旅遊產業排名中,湖南排15名,可以看到和周邊省份相比只比廣西高兩個名次,落後於貴州、江西、福建。

從第17名廣西到第7名河南,指數差距僅有12分。一方面說明這一區間內的11個省市彼此競爭激烈,另一方面湖南或其他省市只要把握住機會,都較容易衝進前十。

從近十年的旅遊產業收入趨勢圖上可以看出,湖南原本一直保持在領先的位置,但在最後被貴州超越,且迅速拉開了距離。

從遊客數量上看的更明顯,最後湖南貴州各自走勢形成的巨大剪刀差十分可怕。

原因,一方面是貴州、湖南毗鄰,貴州吸納大量遊客的同時,必然會對湖南客源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湖南和廣西類似,都屬於很早了確立發展旅遊產業,也形成了成熟的景點和運營模式,但近兩年這些景點和模式都有些過時了。

再看人均消費走勢圖,湖南和貴州的走勢也出現了很嚇人的 剪刀差,但這一次上去的是湖南,底下的是貴州。

大家可以對比以上三張圖,可以發現人均消費是前因,人數和收入是後果。

旅遊人均消費的提升大體會有兩個原因,也會對應兩個結果。

1、旅遊產業升級,提供更高質量的旅遊體驗和更多的旅遊服務,吸引遊客更多的消費。由於消費並不是強迫,基礎服務的價格甚至會因為產業發展而降低,例如一些門票減免,因此不但會保證原有遊客數量增長的同時,還能吸納更多的其他種類的遊客。產業進入良性發展循環。

2、旅遊產品和服務並沒有改變,單純由於成本上漲或者追求更大利潤,提升產品價格。在初期,遊客並不減少,甚至還會慣性增加。但隨著人均消費上漲,會讓越來越多的遊客覺得吃虧。負面口碑往往會與需求轉移同時到來,遊客和收入增幅隨之明顯下降,如果不採取措施,將會迎來負增長。

我們再來看看湖南旅遊龍頭——張家界的表現。

張家界在2008和2013年的旅遊人次有明顯下降,當年都有一些經濟或社會原因影響了旅遊市場,但是影響最大的往往是自然資源類的景點,也就是觀光游的目的地。

縱觀十年走勢,張家界的增長性無疑是最差的,這和張家界開發早,景區相對成熟有關。恩施雖然2018年排名是最後,但應該是增幅最大的,因為它最近十年一直處於持續投入,開發建設的階段。

大同的階段性更明顯,2009年開始大規模城市和景區改造,2013年大規模改造告一段落,因此客流增長也分為了三個階段。在第三階段,也就是現在,正處於一飛沖天的狀態。

而這種一飛沖天的背景,是大同為了從一座煤城向旅遊城市轉變,持續不斷地投入、開發、建設。

湖南旅遊產業以張家界為龍頭已經多年,而如今的張家界已經顯露出局限性,在旅遊市場整體轉型的現在,湖南必須找到新的龍頭,旅遊產業才能取得突破,再創佳績。

通過五省運營數據可以看到,貴州取得四項第一,人均消費最低何其讓利給遊客,減免門票交通有關。

湖南人均收入最低,這說明從這個省來看,湖南旅遊產業還是有很大的潛力。百度指數也是最低,說明湖南旅遊在整體宣傳上,工作做得不夠。

再看湖南旅遊住宿配套的詳情,可以發現整體很不均衡。

長沙的住宿指數很高,其次是張家界和鳳凰兩個旅遊目的地。

自郴州一下一共10個地市住宿指數偏低,要知道湖南是全省都有旅遊資源的省份,如此大面積的地市住宿配套不足,顯然會制約旅遊在對應地區的發展。

在旅遊資源詳情列表里,湖南相比周邊省份在景區、世界遺產等項目上都不占優勢,而在文物保護單位這一項上優勢明顯。再加上湖南人本身具有的文藝天賦,在人文旅遊方面應該有更大作為。

不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價值的歷史遺存在湖南也很豐富,這也是一筆很豐厚的旅遊資源。比如一些廠礦、一些現當代的有價值的建築景觀。這是湖南相比周邊地區更具優勢的地方。

總之湖南需要跳出自然資源景區的發展套路,向體驗游、文化游轉型。

長沙和周邊湘潭、株洲是個很大的寶庫,有必要對一些有價值的近現代建築和廠礦給予保護,有條件的儘快開發。不必建成專門的旅遊景點,做成博物館或者文創園區、綜合體甚至文體場館都可以。

旅遊產業既是入口,也是出口,在樹立品牌形象、增加人氣、解決銷路等多方面都會對周邊產業形成支持。將是湖南吸收、承接、轉化廣東外溢的第三產業的一大助力。

長沙因為相對成熟的住宿、餐飲、娛樂配套,義無反顧的應該承擔起旅遊產業新龍頭的角色。中心城市文旅產業有了活力,才能帶動周邊的人文景點的活躍,鳳凰古城之類的景點也會獲得更多產業支持和收入來源,最終擺脫糾結。

只有這樣,湖南旅遊才能重新確立自己的優勢。

又寫多了,旅遊推薦就不寫了。

·END·

本文轉載自旅行實驗公眾號,內容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_eVJ2wBmyVoG_1ZIkB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