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中國最精銳的德械師裝備情況解密淞滬戰役失敗的主要原因

2020-10-18     沐一場月光雨

原標題:二戰時期中國最精銳的德械師裝備情況解密淞滬戰役失敗的主要原因

1933年開始中國軍隊就開始模範德軍編制,並且開始採購大量的德械裝備作為我軍主力,來替代漢陽造步槍,以當時國民革命軍成立的第88步兵師為例,主要的武器是以中正式步槍為主,該槍是仿製德國毛瑟1924式步槍,其口徑達到7.92毫米,有效射程達到400米,在當時第88師編制中幾乎可以人手一把,對比日軍的38式步槍,中正式步槍的威力根本不落下風,屬於同個時期對等武器,但由於當時中國工業基礎有限不能全部軍隊統一裝備,但在淞滬抗戰時期,當時我軍僅有的7個德械師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都參加了淞滬抗戰,給予日軍打擊強大的打擊,當時對戰我們絲毫不落下風。

當時德械師所裝備的機槍統一是捷克ZB-26輕機槍口徑7·92MM,表尺射程1500米,裝彈基數是20發,而日軍當時主力裝備最多的還是在使用大年一式輕機槍和九六式機槍其中日軍的九六式機槍也是仿造捷克輕機槍外形設計,1932年日本陸軍的小倉兵工廠測試了自中華民國 國民革命軍捕獲的一些 捷克斯洛伐克制 ZB26式輕機槍機槍樣本,並且借用其中的外形設計和擊發原理,從而研製出了96式機槍,在機槍裝備上面1937年其性能威力是基本相當的,而原裝進口的捷克ZB-26輕機槍的穩定性是日本人仿製不出來的,當時我軍開赴淞滬戰場的6個德械師和教導總隊中是平均一個班一把,強大的火力只能讓日軍固守閘北區登錄場一線組織方防禦,而當時日軍隨後的增兵中幾乎全部主力的5個甲級師都投入的戰鬥,而當時我軍的以進攻為主,要把日軍趕下海去,這就造成了後來日軍海陸空全部單位到位後比較被動原因。

當時德械師的頭戴德式鋼盔在氣質上軍容上基本都要比日本更加精銳。

而在炮兵方面當時我軍一個德械師裝備火炮統一為12門75毫米26倍徑博斯福步兵炮,也稱為山炮作為我軍的支援火力,該炮火力強勁是當時歐洲統一標準的通用火炮之一,不僅是瑞典的主力裝備,波蘭,捷克,德國,希臘等國家也大量裝備該炮作為支援步兵的主要火力,不僅在打擊堅固據點時發揮出色,該型火炮在裝備破甲彈,穿甲彈情況下,能過正面擊毀當時德軍裝備三號坦克的正面裝甲,而對付日軍輕型坦克,使用高爆彈即可,不管是曲射,還平射都能無差別擊毀的日軍任何一種坦克單位。

在步兵火炮方面在淞滬戰役初期我們是完全可以壓著日軍打的,日軍剛開始傷亡每天是以數千為計算的,大多打數日軍都是被該型火炮的直接火力覆蓋下被炸死的。但隨著日軍的增兵,日軍甲級師團的火炮數量,是中國一個師總火力的3倍左右,這導致初期的優勢被日軍完全顛覆了,火炮數量太少也是戰役初期我軍進攻不利的一個原因之一,日軍在海軍協助下也是優先炮擊我軍重型單位據點,在制海權,制空權缺失情況下,最終導致淞滬戰役的失利,但也有效打日本士氣,消滅大量日軍有生力量,根據統計淞滬戰役一個月時間中一共有2萬名日軍被擊斃,4萬名日軍被擊傷失去作戰能力, 整體的傷亡在6萬人左右,相當於日軍3個師團被我們完全殲滅,這在二戰初期是無法想像到的戰果的。

淞滬戰役日軍重炮陣地

在沒有制空權,制海權的情況下,進行一場反兩棲作戰,嚴格意義上來講取得是很難取得完全勝利的,日軍一個師規模相當我們一個軍的規模,加上我們7個德械部隊主力打光之後就沒有了,而日軍則是有大量補充單位從海上運往前線,今天消滅他一輛坦克,明天日本人就可以造出三輛,在這樣差距下,回顧淞滬戰役的成敗已經不重要的,關鍵是我們面對強敵可以.以最大勇氣去發動反擊,我們沒有去屈服,這本身就是一場勝利,因為當時兩國的工業基礎是在是相差太大了。我們必須以這樣精神去對待那個時期為此付出生命的先烈們,他們是當時整個亞洲唯一敢於跟日本帝國主義抗爭到底的英雄們,並取得最終勝利,拖住日軍主力高達110萬人,成為亞州第一主戰場,並最終獲得國際上認可,我們才有今天的五常的地位,仔細一想從清代到二戰時期儘管列強林立但始終沒有一個國家能真正戰勝過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_JmOnUBURTf-Dn5FJ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