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美英聯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在推翻薩達姆政權之後,美國在伊拉克實行民主選舉,並決心把伊拉克打造成中東地區國家的「民主樣板」,而這只是當年美國布希政府制定的大中東民主計劃的第一步。2011年,中東、北非地區的多個國家爆發「阿拉伯之春」運動,美國等西方國家乘機推波助瀾,多個國家陷入內亂或內戰。
迄今為止,敘利亞和利比亞仍未能實現和平,由於外國勢力的介入,導致8年過去了,兩國仍陷入在戰爭之中。戰前的敘利亞,雖然沒有大量石油收入,卻是中東地區中等富裕的國家,人均GDP比中國還高。但經過8年多的戰爭賓,大部分城鎮已變成殘垣斷壁,到處都是一片廢墟。內戰導致50多萬人死亡,數百萬人成為國際難民,國內有近千萬人靠微薄的救濟物資活命。
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深度介入到敘利亞和利比亞內戰,是導致戰爭持續至今的主要因素。而被美軍占領並成功建立起親美政權的伊拉克,在經過與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戰爭之後,又再度陷入到內部激烈的衝突之中。據媒體報道稱,自10月1日起,因為對失業、腐敗和公共服務不佳而感到不滿,伊拉克民眾在首都巴格達舉行示威遊行並爆發激烈衝突,近幾天已陷入持續動盪。
連日來,在首都巴格達,示威者與防暴警察發生衝突,並試圖衝擊伊拉克的多個主要政府機構和外國使館所在地「綠區」,同時,通往巴格達機場的主要入口也被抗議者封鎖。10月5日,這場抗議活動從巴格達開始蔓延到濟加爾、瓦西特、穆薩納、納傑夫、巴斯拉、納西里耶和迪瓦尼亞等地。
參與此次抗議活動,有很多是剛剛畢業的伊拉克大學生,因為無法找到工作,陷入生活困難而走上了街頭。一直以來,美國的政客們都習慣把示威抗議活動,比喻為所在國"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而現在,當這道」美麗的風景線「出現在美軍占領並控制的伊拉克時,美國打造的所謂」民主樣板國家「,也終於露出了真面目。
學生和民眾要求的是工作機會和反對政府腐敗,以及提高政府機關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但這樣的訴求,卻遭至美國的盟友,伊拉克安全部隊的鎮壓。在近五天的衝突之中,共有93人被打死,3978人受傷。這場衝突,已經有超過4000人死作。伊拉克的局勢驟然緊張,成為各國媒體關注的新熱點。
美國在中東樹立的民主樣板倒了,這場暴力衝突很可能在伊拉克引發一場新的內戰。但美國政客們並沒有要求伊拉克政府保持克制,這也充分暴露出美國等西方國家宣稱的」民主、自由和人權「,不過是個美麗的謊言。不久前,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還批評美國習慣打著「為其他國家人民利益」的幌子,對別國進行軍事干預。
他質問美國,這些年來,美國為哪個國家『帶來了民主』,又讓哪個國家再現了經濟繁榮,有哪個國家的人民,在美國幫助之下,獲得了幸福嗎?「是伊拉克?阿富汗?還是敘利亞?」。紹依古強調稱,只要是美國不喜歡的國家,美國的政客們就會有摧毀這些國家的慾望。紹依古的講話,揭露了美國的真實面目,它不是」民主燈塔「,而只是一個製造混亂與衝突的攪屎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