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瞧不起的她,擁有《甄嬛傳》里最好的結局。

2021-03-18     練瑜伽

原標題:甄嬛瞧不起的她,擁有《甄嬛傳》里最好的結局。

公號:宛央女子(ID: Apple1990-kun)

今日,上海又是雨天,很適合窩在家裡,讀讀書,追追劇。

早上八點在雨聲中醒來,拉開窗簾,看著窗前雨打風吹已有飄零姿態的一株紅玉蘭樹,心裡莫名有一絲悲愴,再也無法像往日一樣,繼續睡個回籠覺。

於是醒來。

讀了幾頁張愛玲的《小團圓》,打開電視,繼續看《甄嬛傳》——再一次看到了華妃撞牆而死。

本以為自己重溫了太多遍,早該心如死水,不會再泛漣漪,卻還是沒能忍住,任由淚水,像江南的雨季一樣泛濫。

《甄嬛傳》的大悲之音,是從華妃之死,開始敲起的。從此之後,曾經劇中眾人心照不宣虛掩著的一扇門,終於被推開了,於是觀眾看到,原來奼紫嫣紅背後,全是不忍細看的斷井頹垣。

我應該會為華妃再寫一篇。

但今天,更想寫一寫她身邊的頌芝。

其實很早就有讀者一再提議讓我寫一寫三個人,分別是:流朱、頌芝、剪秋。

一直沒寫的原因是,我從前覺得這三個人雖然性格各異,但有一個極為鮮明的共同特徵——忠誠。

也正是因為過於忠誠,反而顯得有點扁平,尤其是和浣碧這種比較複雜的角色相比,就會覺得她們人性里的灰色有點少,那麼值得反覆咀嚼的東西也就很少。

該寫點什麼呢?好像僅是「忠誠」二字,就已經總結完了她們的一生。哪像浣碧,複雜到罵也不對,贊也不對,時間那麼多形容詞,挑哪一個放在她身上都顯得,嗯,有點單薄。

但是今天重看,我對頌芝,也有了百轉千回的情緒。

頌芝最被人記得的一段劇情是,四郎後來封了她當答應,這也是她在一眾丫鬟角色中,有那麼點特別的原因,到底,她也算是皇上的女人。

但讓我百轉千回無盡嘆息的也是這一點——她做了皇上的女人,卻從沒真正把自己當成過皇上的女人。

那讓我意識到,原來頌芝是那樣清醒的一個女子。

皇上封頌芝為答應,是因為喜歡她嗎?

當然不,事實上,頌芝成為答應,是華妃窮途末路之下的一種無可奈何,是皇上為了讓華妃放鬆警惕的一次有意為之。

表面上看,皇上是因為頌芝手白,心細,在為皇上送洗手水時,很會說話,而注意到頌芝的。

華妃也的確因此,醋意大發,怨怪頌芝話多還故意顯擺自己的手。

可頌芝真的是故意想要勾引皇上嗎?其實也不是。

頌芝聰明伶俐,一向都是如此,她本就不是崔槿汐那種沉默謹慎的性格,跟著華妃的這麼多年,她從來沒變過。

只是,這次復位以後,華妃隱隱不安,總覺得皇上和從前很不一樣,因此沒有了從前的氣盛和自信,開始在一些小事上留意。

頌芝還是做著從前的事兒,但華妃的心境變了,導致頌芝做的事似乎也變了。

更何況四郎這個大豬蹄子,還故意設局,利用頌芝,來算計年羹堯和華妃,試圖徹底將年氏的勢力一網打盡。

讓頌芝為他布菜,說頌芝手白人也聰明,問頌芝叫什麼名字,都是四郎故意做給華妃看的,倒不是為了離間華妃和頌芝的感情,而是,讓華妃亂了分寸,放鬆對甄嬛以及甄遠道的警惕,從而方便甄家秘密行事,為他扳倒年氏。

這是帝王的攻心。

所以,四郎宮內撩撥了頌芝之後,在宮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輕輕打壓了一下年羹堯。

果然原本就誠惶誠恐的華妃,完全落入了帝王的圈套,慌不擇路,把頌芝送到了四郎的床上,希望自己不方便說的話,不方便打探的消息,可以借頌芝來完成。

四郎於是就裝作一副很寵頌芝的樣子,又給華妃吃了一顆定心丸——讓她以為一切都沒變,讓年氏一族繼續仗著榮寵多行不義,如此,四郎收拾他們時,就顯得名正言順。

四郎對頌芝,那是一點點其他想法都沒有的,他只是料定了頌芝對華妃夠忠誠,什麼話都會告訴華妃,才擇定了她成為自己的一顆棋子。頌芝抱著他時,他臉上嫌棄的表情,也說明了一切。

那麼頌芝,對皇上有沒有一點喜歡呢?

也沒有。

成為答應,是華妃希望她做的事,她就做了。

如果非要說,這裡面有沒有一點屬於她的私人感情,那也是有的。但和愛情無關,而是作為影子,發現自己也可以成為一種獨立的存在,而被人看見時,那一點小小的安慰。

所以,當皇上問她是不是叫頌芝的時候,她回答的是,自己姓喬,頌芝是華妃給的名字。

「後宮之大,希望有人記得我姓名,哪怕只有一次」——這是這個宮女,最大的願望了。

至於名利、情愛,她從來沒有奢望過。

這也是別人怎麼說頌芝得寵,頌芝也沒得意忘形,但甄嬛一懟她不過是個沒有姓名的奴婢,她就惱羞成怒的原因。

論誅心,甄嬛無人能比。

曹貴人和甄嬛討論頌芝成為答應的那一次,甄嬛問了曹琴默一個問題,說:「頌芝可否成大器,姐姐可曾留心?」

曹琴默的回答是:「頌芝確實有幾分小聰明,也頗有姿色,可她太過畏懼華妃,太聽話了,因此不足以成大器。」

兩人言語之間,滿滿都是對頌芝的嘲諷和看不起。

可,作為觀眾,頌芝最讓我感動和敬佩的,便是她們眼中的這一點「不成大器」。

頌芝始終跟隨華妃,真的只是因為懼怕嗎?

事實上,年家失勢後,華妃已經一無所有,根本不存在害怕不害怕這個問題。

如果頌芝是一個和余答應一樣貪慕權勢地位的人,當初,那很可能也會機關算盡,利用自身可以利用的一切,去討好皇上。

但,自始至終,頌芝從來沒有。

一來,的確是因為忠誠,這是她人性里最高光的部分。

二來,我覺得,是因為常年浸淫在後宮這種名利場,跟著華妃見過了那麼多高低起伏,她遠遠要比余答應清醒,明白宮裡的許多事,再盤算,也是徒勞,到頭來,不過都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頌芝,對恩寵是不抱幻想的。

她也清醒地知道,皇上只是拿她用用,隨時可以丟棄。所以她根本不會被這點演給別人看的「虛妄之愛」沖昏頭腦。

比起名利、恩寵,頌芝真正珍惜的,是她和華妃半生相處的時光與情意。

所以,她從來沒想過要爭些什麼,一直陪伴著華妃走到最後。

這一點守望相助的清醒和深情,讓我再也不敢小看頌芝。

她有機會,也曾被引誘展現自己人性里晦暗的東西,卻從來沒有滿足那些看客,給她們看「主僕翻臉成仇人」的戲碼。

甄嬛和曹貴人那麼瞧不起頌芝,認為她的「不成器」只是太懦弱,不知道後來的她們會不會有一點明白:

原來那個不起眼的女子,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對抗了這無常的人生。

不知道她們會不會有一點羨慕:

無論如何,至少頌芝有機會,成全自己的心意,做了一次真正屬於自己的選擇——她活成了華妃生命里最後一點光,也照亮了自己的餘生。

頌芝的結局,是皇上口中的一句「隨她去」,不知為何,我竟然覺得這是最好的結局了。

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最難得,也就是這一句「隨她去」。

-轉發、點贊、點在看,都是鼓勵-

- End -

林宛央. 公眾號:宛央女子,瀟洒派生活者,暢銷書作者,未來知名編劇.一個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卻過得比誰都瀟洒的姑娘.忌矯情,治拎不清,喜歡你的不盲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Qc4S3gBMMueE88vvo3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