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AngelaBaby們」就欠上這樣的節目

2019-10-27     電影工廠

所謂「熱搜體質」。

在勇哥這來看,就是不用費勁搞出什麼像樣的作品。

隨便一句話,就能引爆討論。

這不,最近播出的《奇遇人生》第二季,就在「穎言穎語」第一彈上的基礎上增添了生動形象的一筆。

什麼「粉飾太平」?

什麼「一舉刷新節目尷尬閾值」?

要勇哥來說,像大寶貝這樣時刻放不下精美包裝的藝人,都該上這樣一檔訪談節目摔打一番。

要尬,索性就尬穿地心——

《扎克咖喱飯的蕨間訪談》

你可能對這個奇葩的節目名字沒什麼印象。

但實際上,它貢獻出過訪談史上不少的名場面。

比如布拉德·皮特吐口香糖.gif——

比如鞭笞賈斯汀·比伯.gif——

比如布萊德利·庫帕互刪耳光.gif——

微博的推文為它獻上過「震驚體」。

甚至前兩年李誕做客許知遠的《十三邀》的時候,都給出過這樣的評價。

我感覺他就是做了一檔中國版的《蕨間訪談》

他不大在乎嘉賓的感受,就還挺好玩的

那麼,作為參考系本身的它。

究竟有多不在乎?

究竟有多好玩?

勇哥這就來帶你們看看。

哪壺不開「玩」哪壺

在國內,你看到的可能是某人念錯一個名字。說錯一句話,都會被群起圍攻。

但在《蕨間訪談》里,這只能算是開胃菜。

奧斯卡影帝馬修·麥康納的名字,磕磕絆絆才念對。

如果說發音拗口還算是情有可原。

到了布萊德利·庫帕這裡,直接改成了「布萊德·李·庫帕」。

本·斯蒂勒的名字改成了「本·希特勒」。

看到這兒你就明白。

一次是疏忽,兩次是巧合。

但一直如此,說明主持人肯定是故意的。

更過分的是,他還愛給名人起外號

有一期節目錄製當天,嘉賓希拉蕊被診斷得了肺炎。

結果他不遮不掩,直接在字幕上打出「肺炎患者希拉蕊」。

介紹環節下來,不少明星已經開始如坐針氈。

這個時候,真正的提問才剛剛開始。

來看看他給明星都準備了些什麼問題。

問從未提名奧斯卡的布魯斯·威利斯——

「你把獎盃都放在哪兒了?」

問當年被花邊新聞鬧得滿城風雨的皮特——

「你跟朱莉(現任)是一見鍾情嗎?就像《老友記》里羅絲見到瑞秋(前任)那樣?」

問拍《達拉斯買家俱樂部》而暴瘦的馬修·麥康納——

「你覺得你跟克里斯蒂安·貝爾(《蝙蝠俠》男主)誰會先餓死?」

這是面對男嘉賓的反應,不噎死人決不罷休。

面對女嘉賓,則是犯賤耍混,毫無底線。

對著溫柔可愛的娜塔莉·波特曼扯了一大堆,結果問人家要電話號碼。

逮著「驚隊」布麗·拉爾森問:

「我知道你很注意隱私,那麼你是什麼時候來第一次大姨媽的呢?」

一旦嘉賓感到尷尬無話可說,主持人就像連發彈珠一樣刨根問底。

但如果有人認真回答問題,他立馬擺出一副不耐煩的臭臉。

實在聽不下去的時候,他要麼就按下桌上的紅色按鈕製造混亂。

要麼把硬廣懟到明星臉上,強勢搶戲。

總之,不給別人留任何長篇大論的機會。

每期訪談有5分鐘左右的時間。

就在這5分鐘內,空氣遲凝,刀光劍影。

比起好萊塢大腕兒們為什麼要上這個節目。

勇哥知道,你們還有一個更大的疑問。

這胖子怎麼還沒被人打死

扎克·加利凡納基斯,簡稱「咖喱飯」。

人們對他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宿醉》里那個永遠不合時宜的異類。

可以這麼說。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成為影史最成功的低俗喜劇電影,軍功章有一半要頒給這位。

所以,在《宿醉》橫掃獎項和票房的時候。

咖喱飯也一度成為好萊塢最招人喜歡的胖子。

就在《宿醉》上映前後。

咖喱飯苦心孤詣,搞出了這麼檔惡搞的節目:

兩盆蕨類盆栽之間,一場張口開噴的明星訪談。

目的也很簡單。

就是為了「粗魯」。

可以在任何地方、對任何人說沒禮貌的話,太好玩了。

當我看到有人在公共場合表現粗魯,我就笑得不行,不是因為我同意他,而是因為我在取笑他。

咖喱飯自己說,《蕨間訪談》存在的意義,就是戳破好萊塢訪談節目中阿諛奉承的風氣。

當然。

咖喱飯在自己的節目裡也不是屢戰屢勝。

比如氣場兩米八的查理茲·塞隆,先咬耳朵調戲他,然後又對著鏡頭管他叫「死胖子」。

比如喜劇界大佬史蒂夫·卡瑞爾一上來就對他開啟嘲諷三連擊,刀刀戳中要害。

咖喱飯好不容易瞅準時機,無力地辯解一句。

結果回身坐下,椅子被瞬間壓塌。

所有的衝突,所有的不可預料。

讓它反倒成為一股清流,連續拿下兩年的艾美獎。

播出10多年的時間,總共才更新了23期。

就這,還能在豆瓣上拿下9.2分,在IMDB上拿下8.6分

好萊塢頂流們,都排隊搶著要上咖喱飯的訪談節目。

甚至還火出了圈。

當年奧觀海在任,曾上過一期《蕨間訪談》。

這期節目,給希拉蕊看完樂得夠嗆。

結果兩年以後在她大選期間,主動報名參加了錄製。

結果,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幕。

自己錄節目,插播競選對頭的贊助廣告。

靠著這樣史詩級別的綜藝時刻,希拉蕊的這期《蕨間訪談》在一天之內獲得了3000萬的點擊量。

越是痛點,咖喱飯戳得越過癮。

當你對《蕨間訪談》的風格足夠了解以後。

相信所有人都會有同樣的問題。

這都是真的嗎

網飛最近推出了一部《蕨間訪談》的電影。

說實話,除了幾場高光的訪談,整部片子乏善可陳。

但花絮片段算是半遮半掩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原來讀到某些精彩的片段時,咖喱飯和嘉賓還是忍不住會同時笑場。

《蕨間訪談》系列導演Scott Aukerman曾在回答文章Quora上說到。

這個節目發生的事,某種程度上是真的。

每個卡司都知道訪談的走向,因為他們都預先排練過。

但我們從來不寫大綱,所以它比任何有腳本的訪談節目都真實。

所有受訪嘉賓都會被突然的問題震驚。

受到情景的衝擊,釋放自然反應。

在表演中,被叫做「天性解放」。

事實上,這本應該是學習表演的第一課。

但在我們這裡。

勇哥看到的,更多是被解放的天性慢慢閉合。

說到底,還是名利所累。

想說的說不出,想做的不敢做。

因為有那麼多的粉絲在背後注視著你。

連忠於自己都缺少勇氣。

久而久之,國產明星們就常會陷入兩難的矛盾境地。

一面越被愛越缺愛,越沒有安全感。

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建築在流量數據搭建起來的沙灘城堡,一戳即碎。

所以小心翼翼,所以淺嘗輒止。

另一面大聲宣揚,希望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身上的附加價值。

所以硬拗人設,所以裝X翻車。

勇哥這麼喜歡《蕨間訪談》,不光在於它荒誕的喜劇外殼。

更重要的是,它撿拾起來的許多問題本身就在那裡存在著——

只不過,通常情況下人們為了顧及顏面而選擇無視。

它就不給你任何無視的空間。

它把難堪劈頭蓋臉地甩在你眼前。

在那之後,你或許放下執念,或許開始自省。

無論是哪種,你心裡都會多了一份堅定。

而勇哥看現在的國產明星,缺的就是這份堅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QXzDG4BMH2_cNUgv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