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杆-最容易忽視的重點

2019-06-06     撞球控

握杆為撞球之根本,如果基本功不紮實的話,那麼在以後的突破上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而且握杆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個問題,細節里有很多內容,以下內容是在這方面重複看了無數遍視頻才發現原來這個小細節里有大智慧。這是打球過程中重複無數次的動作,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如果去搜索握杆技巧,基本都在講握杆的力度,所謂不松不緊,像握雞蛋或者有水的海綿,有些教程甚至還會片面的說握杆一定要虎口貼緊杆不能分開,這些是握杆的要領,不是握杆技術。當今的握杆技術有大致三種,除大拇指緊貼球桿之外,食指中指無名指緊貼球桿、食指中指緊貼球桿、中指無名指緊貼球桿。

1.食指中指無名指緊貼球桿:

代表人物 Stephen Hendry,John Higgins


這種握杆技術要求手的虎口緊貼球桿以保證擊球方向穩定準確,因為虎口的位置決定出杆的最終方向,如果脫離就有可能打不准。這種技術的優點是發力擊球時更穩定,缺點是擊球後的桿頭隨球前進的距離相對較短,對白球施加強力旋轉的難度就更大。

2.食指中指緊貼球桿:

其實使用第一種技術的選手都會在某些需要發力的時候不自覺的使用第二種技術,這樣可以增加運杆距離來提高發力程度。下圖是Mark Allen的一張特寫。

Mark Allen算是這種技術比較明顯的選手,這種技術的要點和第一種技術相似,也需要手的虎口緊貼球桿。

3.中指無名指緊貼球桿:

代表人物 Ronnie O'Sullivan

這種技術是想著重解讀的一種技術,目前也在使用這種方法握杆。這種握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我們潛意識認為中指和無名指力量較弱,所以會刻意的用中指無名指使勁握杆,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帶動球桿運動最主要的是摩擦力,這個力一般情況下並不需要特別大,所以在握杆力度上還是要保證緊貼放鬆就完全可以了。

這種握杆技術的優點是無論在向後的運杆距離和向前的隨球擊打距離都比較長,更容易對母球施加較強的旋轉(所以我們在看奧沙利文比賽時上海衛視的主持人總會感嘆奧沙利文發力透徹,打出去的母球可以很滑),缺點是穩定性不如前兩種那麼高,需要持杆手的肘部和肩部以及身體重心非常穩定,才可以保證擊球方向的穩定性。

關於握杆的力度,確實握杆不需要用力去握,緊貼並且放鬆就可以,目的是保證運杆過程中,球桿左右鎖定,前後自由,這樣就可以准並且發力透徹。

4.注意:

每根球桿(九球桿除外)後面都會有一個斜面(上面貼有品牌標誌),這個斜面在擊球時朝上(正對手的虎口)最好,因為球桿在擊球形變之後恢復原狀的過程中(也就是球桿對母球施加作用力時)會有微小的左右偏差,這個偏差只有在斜面朝上時是最小的,所以斜面朝上可以保證我們的擊打方向最準確的轉化為母球的運動方向。雖然這個影響很小,但撞球這個運動本身勝負就在毫釐之間,努力做到最好吧!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撞球控」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PDpRmwB8g2yegNDSw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