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的叛逆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相信很多家長會認為是在青春期,因為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比較敏感、有主見,在情緒表達上更加激烈,叛逆的表現的比較敏感。但是事實上,孩子的叛逆期在2歲的時候就開始了,也因此2-3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讓家長覺得比較難帶。
朋友家的寶寶2歲半了,相較於之前的乖巧聽話,如今的寶寶更加喜歡說「不」,對媽媽的安排也是常常拒絕。比如說朋友叫寶寶過來吃早飯,但是寶寶卻說「不要,我要玩玩具!」;朋友給寶寶穿上紅色的外套,寶寶會把外套脫下來表示抗議。朋友吐槽說,別看寶寶只有2歲半,但是脾氣可不小!叛逆期的寶寶真的是讓家長很煩惱。
相信類似的狀況並不少見,2-3歲的時候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對家長的引導不再是言聽計從,更多的時候會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
一、寶寶第一次「叛逆期」,會有什麼表現?
1.喜歡說「不」
這個階段的孩子尤其喜歡說「不」,這種表示拒絕的態度是孩子較為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些時候孩子明明喜歡,但是因為不想順從父母的安排也會堅持說不,這種為了拒絕而拒絕的態度是這個階段孩子常有的心理狀態。
2.家長不讓做的事,非要去嘗試
這種和家長作對的行為表現非常明顯,即使家長嚴厲地告知不可以,但孩子還是會嘗試一下。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對孩子的照顧要特別的細緻,尤其是安全方面,需要家長多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避免危險的發生。
3.有攻擊行為
這個時候孩子的攻擊行為非常明顯。比如說鄰居趙姐家的寶寶娜娜,在小區里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認識,因為娜娜在與同伴玩耍的時候經常會有些攻擊的行為,不是把同伴推倒了,就是把同伴抓傷了。雖然娜娜只有2歲,但是如此叛逆的反應也讓趙姐很苦惱。
4.喜歡搞破壞
比如說樓下張姐家的寶寶楠楠和趙姐家的娜娜不同,楠楠更喜歡待在家裡玩耍,結果家裡的玩具幾乎都被楠楠弄壞了。媽媽剛收拾好的房間沒過幾分鐘就被楠楠弄亂了,剛拖好的地板也被楠楠撒了一地餅乾渣。雖然家裡只有楠楠一個孩子,但是張姐卻吐槽說2歲的楠楠破壞力快趕上一個連了。
在孩子處於叛逆期時,很多家長並不能做到理智的應對,常常被孩子的情緒或者行為所影響,容易出現一些比較急躁的情緒。這使得家長們在孩子的叛逆期階段更加難以找到恰當的方法應對。
二、教育2歲的孩子時,家長最容易走進的誤區
1.過早的給孩子貼標籤
當孩子有叛逆的表現時,家長過早的強調孩子的壞脾氣,這樣的負面評價會使得孩子在潛意識裡受到影響,對孩子的性格形成產生不利的影響。孩子不會分析父母評價的對錯,甚至會按照父母的評價行事,進而真的變成了壞脾氣的小孩。
2.不允許孩子表達負面的情緒
當孩子有負面的情緒產生時,比如說大聲的哭鬧,很多家長會大聲的呵止:「哭什麼哭,給我憋回去!」父母這種不允許孩子發泄情緒的教育方式,不能使孩子內心的負面感受得到釋放,進而對父母的逆反心理更加深。
3.認為孩子的逆反是在挑戰家長的權威
有些家長面對孩子的逆反表現時,喜歡賦予這些逆反行為一定的意義,比如說這是孩子在挑戰父母的權威。這時家長就會訓斥孩子,希望在這場挑戰中獲得主動權,以此維護父母的威信。
顯然,上面所提到的教育誤區並非是家長恰當教育方式的好參照,由於缺乏對孩子內心狀態的了解,對孩子的需求沒有充分的關注,使得家長的引導和糾正更加傾向於自己的主觀想像。
三、寶寶不聽話,家長可以這樣做
1.減少命令的語氣,和孩子商量著來
這個階段的孩子渴望自己的想法被表達和被聽取,所以當家長不再以命令的方式和孩子說話時,孩子更加能夠接受一些。當家長用商量的語氣表達內容時,孩子會更加有參與感,很多時候可以得到孩子正面的回應。
2.制定規則,破壞了就要受到懲罰
很多時候與叛逆期的孩子講道理很有可能會遭到無視,但是如果家長建立好規則,提前和孩子做好約定,並且不輕易妥協,孩子就會知道自己犯錯了會受到實質性的懲罰,進而在行為上有所收斂。
3.適當的冷處理
當孩子的情緒處於很激動的狀態時,父母的說教並不會得到孩子的回應,這時候孩子是根本聽不進去的,所以家長可以選擇冷處理的方式,當孩子的情緒有所釋放後,家長再跟孩子冷靜的處理問題。
育兒是一門大學問,當面對孩子的叛逆期時,父母更應該給孩子足夠的關注,了解孩子的內心訴求,適當的給予滿足。同時,這也是培養孩子行為邊界感的有利時機,適當的設定規則,更加能夠讓孩子的行為得到規範。
今日互動話題:在育兒的過程中,家長的耐心和機智都很重要,你在面對孩子的叛逆期時是如何應對的呢?其中又有哪些印象比較深刻的故事發生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我是雅雅媽媽,每天在帶娃養娃中與寶寶一起成長。
每天分享育兒經驗,歡迎各位寶爸寶媽與我共同分享養娃過程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