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蝴蝶結走紅擾民,別再浪漫美化荒誕打卡點

2021-05-11     一夜美學

原標題:武康路蝴蝶結走紅擾民,別再浪漫美化荒誕打卡點

你可能很難想像, 如今上海正火的「網紅打卡點」,不是某家咖啡館或大牌藝術裝置,而是一個「蝴蝶結」。武康路129號,一棟看似不起眼的二層小樓,因為半空陽台上懸掛了一個碩大的粉紅色蝴蝶結,在剛過去的「五一」長假忽然在小紅書和抖音上爆火。然而這個蝴蝶結卻給居住在其中的居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煩惱,也引發了關於荒誕審美的激烈討論。

本文授權轉載自外灘TheBund(ID:the-bund),

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

即便是長假已經結束,如果你白天經過那裡,會發現這棟小樓對面的馬路上站滿了拍照打卡的年輕人。

和蝴蝶結一起走紅的,還有一位住在樓里的老奶奶。因為偶然間被拍到她站在蝴蝶結後和樓下人群開心揮手,許多人以為她就是蝴蝶結的主人,開始用「網紅奶奶」來稱呼她。

截圖來自wsletty

但隨著這個蝴蝶結的熱度越來越高,前來打卡湊熱鬧的人越來越多,事情開始不受控制了。被干擾了正常生活的樓里居民怨聲載道,「網紅奶奶」的臉上也不見了笑容。

昨天下午,外灘君來到武康路129號實地看了看,也和這位「網紅奶奶」以及樓里的其他鄰居聊了很久,真切感受到了這樣所謂「網紅打卡點」背後的荒誕和混亂。

01

莫名其妙成了「網紅」的老奶奶

-

位於舊法租界的武康路,因為有著諸多保存完好的歐式歷史建築,道路精緻、洋氣,經常是外地遊客來上海必逛的馬路之一。

如果你現在打開小紅書搜索「武康路」,卻會發現第一頁上人氣最高的並不是武康大樓,而是「蝴蝶結」這三個字。

這個蝴蝶結懸掛在武康路129號的二樓小陽台鐵欄杆上,以歐式小洋樓為背景,乍一看的確有些復古浪漫的情懷。

「這個蝴蝶結不是我掛上去的,我這把歲數了搞這些東西做什麼嘛?」

被網民稱為「網紅奶奶」的老太太,如此對外灘君說道。

老太太今年已經80歲了,老家在安徽,她說自己在這棟樓里已經住了30多年,陽台後面就是她的家。

今年過年的時候,樓下的另外一家年輕住戶想裝點一下節日氣氛,看中了這座臨街挑空的小陽台,徵求老奶奶同意後掛了些裝飾上去。

「一樓那戶人家的媳婦,是個小姑娘,當時掛了這個蝴蝶結,旁邊還掛了兩個紅燈籠。後來過完年燈籠摘下來了,蝴蝶結就一直留在那裡。」

3月時的武康路129號陽台,還掛著紅燈籠(圖:糰子糰子團團)

蝴蝶結剛開始走紅的時候,老奶奶並沒有太在意。因為每天出門上下樓梯這個陽台是必經之處,有時候看到樓下呼啦啦的人群,她還會覺得很熱鬧,站在陽台上揮揮手跟下面打招呼。

結果經過各種小紅書、抖音博主傳來傳去,她成了蝴蝶結的主人,「網紅奶奶」的名氣越來越響。

專程來看蝴蝶結的人,甚至會把偶遇網紅奶奶當作彩蛋,看到了她、和她說上話才算不虛此行。

02

鄔達克作品的另類走紅

-

這座小樓的歷史已經超過90年,由大名鼎鼎的匈牙利籍設計師拉斯洛·鄔達克在1929年-1930年設計建造,是一座西班牙風格獨立式花園住宅,建築占地面積160平方米。

在解放前,這座小樓曾是外僑私宅,原名為「德利那齊宅」,建國後曾作為市化工局機關辦公地,現在則是普通居民樓,其中住戶多為老年人。

走武康路沿街的主入口進入,沿著筒型樓梯間往上至二樓,就是懸掛著蝴蝶結的這座小陽台。陽台臨街挑出,拱券型落地長窗搭配花朵輪廓的鐵欄杆,是很巧妙的設計。

但直到這隻蝴蝶結走紅網絡之前,來來往往的路人並不會太留意這座細節滿滿的小陽台,以及這座在這裡默默佇立了近一個世紀的老樓。

據居住在附近的另一位街坊透露,過年期間蝴蝶結和燈籠剛掛出來的時候,也就是周圍路過的人會抬頭看一眼,並不會有遊客專門來拍照打卡。

「燈籠摘下來大概也就是一個月前的事情,只剩一個蝴蝶結的時候反而是火了,來拍照的人都說什麼『哇像城堡一樣好浪漫』,不就是嫌紅燈籠土嘛?」

隨著來看蝴蝶結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今年「五一」假期,這裡的馬路兩旁每天都圍得水泄不通,許多人來回穿越車流到樓下擺姿勢拍照,甚至還有站在馬路中間找最佳機位的,讓人捏一把汗。

因為如此,樓里的鄰居們對這隻蝴蝶結很是心煩,同樣在這裡居住了30年的另一對老兩口就明確表示,自己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嚴重干擾。

「鄔達克都去世那麼多年了,以前也沒看見有多少人對這座樓感興趣,現在掛了一個蝴蝶結,都涌過來拍照,真是搞不懂這些年輕人。」

來的人多了,不守規矩、不懂禮貌的也大有人在。

「經常會碰到,我們一開門,有人就往裡面闖。還有人會在陽台下面亂叫,『網紅老太出來啊』,真的很討厭。」

這段博主文字描述中的「她家的老爺爺」其實只是鄰居,正是他對外灘君說,陌生人的打擾讓自己非常反感。

03

不打擾居民生活是底線

-

「網紅奶奶」也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因為成了紅人,她如今走在附近路上格外小心翼翼,如果人群認出來她了就會團團圍住拍照,所以武康路上如果有不認識的人和她打招呼,問她是不是掛蝴蝶結的網紅奶奶,她都會搖搖頭說不知道。

鄰居們說,自己因為這件事情和老太太談過很多次了,但可能是因為蝴蝶結不是她掛上去的,所以一直都還留在那裡。

「我們主要還是為了安全著想,老太太80歲了,又是一個人住,萬一哪天有陌生人衝進去怎麼辦?」

另一方面,武康路的這一段是不寬的單行道,但因為附近有幼兒園,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學時候車流密集,且有很多快速竄行的電瓶車。在這裡為了拍照打卡,頻繁亂穿馬路的遊客,也成了肉眼可見的交通隱患。

諷刺的是,在小紅書上,這座小樓的畫風仍然恬靜,「唯浪漫至死方休」。

這樣的鬧劇,隨著網紅打卡熱潮的發展,近兩年在上海一再發生。

不久前,另一座被稱為「魔都小眾拍照打卡地」的良友公寓在小紅書上爆紅,闖入樓里探秘拍照的陌生人引起居民反感,進而集體抗議。

位於楊浦的隆昌公寓,因為老舊的內部格局被網民稱為上海「豬籠城寨」,也曾吸引許多莫名其妙的攝影師潛入拍攝「破敗日常」,住戶們怨聲載道。

同樣的故事,我們聽到過太多,從前幾年的「流浪大師」,到今年的山東「拉麵哥」、貴州「爆米花老爺爺」,越來越多的無辜者正在被網紅文化毀掉生活。

去蝴蝶結陽台下「擾民式打卡」的博主們,也並不比堵在「拉麵哥」門口直播的快手主播高級,這些行為的本質是一樣的,都在為了追求自己的網絡存在感,而干擾他人現實中正常的生活秩序。

而來拍攝蝴蝶結的打卡人群中,又有多少人會耐心看一看武康路129號門口的建築介紹,願意了解鄔達克作品的美妙之處呢?

文、圖/Cardi C、菠蘿狗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對於蝴蝶結引發的這些荒誕事,

你怎麼看?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O5MWnkBDlXMa8eqvrb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