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籠罩下的宜賓南溪:我們被一群不知道名字的人,努力保護著!

2020-02-22     宜賓傳媒網



疫情當前 總有一些溫暖不期而遇

總有一群「逆行者」衝鋒在前

無關於薪資報酬與責任義務

他們自願集結在一起為南溪這座城

抵禦嚴寒 守護一方平安

他們就是今天這篇文章的主人公

來自南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們

...

文 | 五雙

多一些理解...

來自受疫情影響,南溪這座城失去了往常的熱鬧。大部分的人都響應號召,選擇蝸居在家,沒有人敢出門。大街上空空蕩蕩的,偶爾經過零星的幾個人,也是面戴口罩,互相之間保持著安全的距離,反倒顯得這座城市更加冷清了。


但就在這個大家都對病毒避之唯恐不及的特殊時期,除了醫護人員、特警公安、政府及社區工作人員外...還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自發地集結在一起,戴好口罩做好防護,走向街道、鄉村,他們逆風而行,只為守護一方安穩。

而生活在南溪的我們,正在被他們努力保護著。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但卻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南溪志願者。



你所不知道的南溪志願者

2020年1月底,南溪區青年志願者協會陳會長在接到相關部門請求協助抗擊疫情的電話後,便立即在工作群里發布召集通知。一時之間群內志願者們爭相報名,並絕對服從指揮,按需分配在抗疫的崗位上配合著相關部門的工作。


他們有的在監測點協助交警、運管、路政開展測量體溫、登記工作;有的受區政務中心邀請在大門口開展測量體溫、登記工作;有的協助衛健局每周一、四為一線工作人員送溫暖;還有的在南溪臨時醫學隔離觀察點整理房間、分發生活用品...


而除了來自南溪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們,還有許多通過鎮上招募村上招募而自發報名的志願者們,他們分布在南溪各個角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從開始投入抗疫情志願工作到現在,他們中最久的已經連續工作了近20天,且每天的執勤時間遠遠超過12個小時...即使很累很苦,但卻沒有一個人退縮,他們夜以繼日的堅守在本不應該是自己的崗位上,他們不計報酬,只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抗疫成功,讓南溪早日恢復之前的樣子。



願盡微薄之力 守一方平安

這些志願者們他們來自於各行各業,他們有的是校大學生,有的是教師,有的是農民工,也有的是鄉村醫生...但就在疫情發生後,穿上志願服的那一刻起,他們都有了一個神聖的身份:志願者。

當問及他們為何會不顧被病毒感染的危險,選擇當一名默默無聞的志願者時,他們的回答竟出其的一致:願貢獻微薄的力量,守護南溪一方平安。


陳哥 男 個體商戶

「國難當頭匹夫有責,人活著就要做有意義的事」

陳哥在南溪經營著一家裝飾公司和3家專賣店,雇有10多名員工。一天不營業,單是店鋪租金等剛性支出就達1000多塊。在疫情時期,他卻義無反顧的響應號召,在店門貼上「暫停營業」的告示,並加入了一線抗疫隊伍。

為了方便宣傳,他把自家鋪子的業務用的麵包車車頂加裝了一個四向擴音的喇叭,為了保證續電,他又鼓搗了一個蓄電池單獨供電。他每天8點到村辦公室,把辦公區域打掃、消毒後,便開著那輛宣傳麵包車逐社逐社的跑...只為了將疫情防護知識宣傳到位。


(該圖來源於劉家先鋒)

陳哥說國難當頭匹夫有責,為自己的家鄉出點力是應該的,人活著就是要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而在工作中最讓他深刻的就是看到開元村的村民們紛紛捐款、款贈物資的時候。100元、200元、一箱牛奶、幾袋餅乾、幾件礦泉水...這些都是鄉親們善良淳樸的心啊。


鍾妹妹 女 在校大學生

「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我覺得我應該做點什麼」

鍾妹妹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為疫情影響開學延後了。在家呆了幾天後,她覺得身為一名退伍軍人,應該做點什麼了。於是便去到了南溪退役軍人事務中心詢問,可因為是周末沒有人上班,當時她有些失落,但並沒有立刻離開。


突然她看見了牆上衛健局張貼的公告,便想著可以直接去找衛健局。到了衛健局後給工作人員說明了來意後,便拿到了南溪區青年志願者協會陳會長的電話,並與其取得了聯繫。之後便以一名志願者的身份,每天在政務中心負責登記與測量體溫。

鍾妹妹說,雖然看起來工作並不複雜,但一天下來其實也挺辛苦的,但我一想到那些在高速路口的抗疫工作人員更辛苦,那些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更艱苦...便更加覺得自己做的事情不算什麼。國家設立了退伍軍人事務部,是為了讓退役軍人有依靠,國家在為我們著想,我想在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做點什麼。


建哥 男 農民/農民工

「只要保住一方平安,我們不辛苦」

建哥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平時也會在工地上做鋼構、焊工,如今卻有了「志願者」這個新的身份。

建哥說本來他是想去武漢參加志願者,但是一方面因為家裡有小孩需要照顧,另一方面自己的父親也是在抗疫一線奮戰的工作人員,看著父親年紀那麼大了,還每天熬夜打電話作登記,走村串戶...也想為他減輕點負擔,所以選擇在家鄉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建哥說他最佩服的就是鄰村的張爺爺。張爺爺也是一名抗疫監測點的志願者,同時也是一名黨員。雖然爺爺已70多歲了的年紀,但卻從未在執勤時缺勤過。他每天2頓飯都是在監測點與大家一起吃方便麵等乾糧。

有時候在吃著飯,遇到有人來也會趕緊放下筷子上前仔細詢問對方登記信息,建哥跟我們說和張爺爺相比他做的真的太少了,如果我們要採訪一名志願者的話,張爺爺更值得。

當我們說起,投身志願者不計報酬為大家無私奉獻,他們辛苦了的時候。建哥說了一句話,讓我十分感動,他說:「只要能保住一方平安,我們不覺得辛苦。」


除了建哥、鍾妹妹、陳哥這3位我採訪到的志願者外,還有許許多多堅守在防疫一線的志願者。

一名持有救護員證書的人民教師,走下講台,身著志願服在高速上為路過車輛測量體溫;

一名90後村醫生,在每天晚上6點下班後,依然堅持騎著電動車到志願服務崗,完成醫生到志願者的身份轉變;

60後的謝娘娘,是南溪區青年志願者協會中年紀最大的一名志願者,在疫情時得知政務中心需要志願者便積極報名並參與服務,連續工作10來天從未間斷。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




他們不計報酬 卻被人誤解

志願者這個身份沒有薪資報酬,但卻讓他們身上多了份原本不屬於自己的責任。他們將這份責任毫不猶豫地扛在了肩上,衝上抗疫一線,卻不曾想過會承受被人誤解的委屈。


不聽勸導,強行沖關;

不被理解,言語辱罵;

一絲不苟,卻被嘲諷拿著雞毛當令箭;

......

2020年2月15日,裴石鎮新建村疫情防控點志願者劉某在執勤時,與一肖姓男子發生爭執,被其毆打並致面部受傷;(目前肖某已被嚴格依法處理)

2020年2月13日,劉家鎮開元村疫情防控點一開著小車的男子,非本村村民且無相關出入證明,強行沖關致防控點欄杆被撞倒。事後非但不道歉,還在群里嘲諷志願者們拿著雞毛當令箭...


雖然這樣的事情並不是每天都會發生,但難免不會讓人覺得有些心寒。志願者們不計報酬,甘願衝上抗疫一線無私奉獻,卻受到這樣的不理解,確實有些委屈。

抗擊疫情,人人責任。在此希望大家能給予包含南溪志願者們在內的抗疫工作人員們多一些理解,並積極配合他們的工作...這樣才能早日擊敗疫情,讓南溪恢復往日的繁華與熱鬧。


志願者們面對疫情,全力以赴,默默維持著南溪這座城市的運轉與生機,他們在抗疫一線抵抗疫情,令人敬佩!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感謝你們這一群「凡人」為守護南溪而默默付出著,謝謝你們守護著我們!

最後,我們想說:戰「疫」還未結束,南溪人請一定要堅持到底!

相信這座城市一定會早日恢復原樣

南溪加油!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I LOVE NANXI


圖:南溪區青年志願者協會陳會長

來源:大南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KTea3ABjYh_GJGVFUl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