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穀老師: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媽味」好像變成了一個貶義詞,有人說:
媽味=不停地嘮叨與關切。媽味=「都是為了你好」的道德綁架。媽味=「媽媽覺得你冷」式的不容拒絕。
在你各種挑剔的行為背後,「媽」所承受的,你真的知道嗎?
在《成為母親》中,有這樣一句話:「沒有女人天生是母親。」
事實上,當媽的,本來就有萬千種樣子。
「媽味」不應該承受這樣的偏見,她是一個帶著痛苦,掙扎、糾結,卻在慢慢蛻變地更堅強、更耐打、更成熟的「味道」。
最近,熱播劇《三十而已》中的5句台詞,著實揭穿了」媽「的人生真相。
一、
「出了月子的第一天,我突然感覺到顧佳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
這句話扎哭了多少媽媽,因為太感同身受!
每位從女孩蛻變成媽媽的女性,都是她這一生中一個質的改變,不管你承不承認,孩子的到來,都會讓你的生活發生一些變化。
因為孩子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是怎樣都無法平衡的。
如果要做自己,就不能管孩子;
如果要管孩子,就無法很好地做自己。
就像顧佳說的那樣:
生孩子是件特別糟糕的事,身材走樣,情緒變壞,害怕病,更害怕死……
的確,「媽媽」的頭銜,禁錮了女人的時間、理想,甚至生命,以及一切與自由有關的東西。
但是,在我們嚷嚷著要做自己的時候,事實上,孩子也悄然走進了我們的生命。
「我經常看著許子言我就在想,他什麼時候能快點長大,能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吃飯,能把我還給我,可事實上是我離不開他。」
這句話,倔強中帶著與自己的和解,只有真正接受了媽媽這個角色,才能在養育孩子的同時,也能找回自己。
二、
"你得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因為得趕上娃碎鈔的速度。"
或許娃碎鈔只是一個藉口,比起這個理由,真相是,我們的孩子是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的動力。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里的一句台詞:
小時候,誰都覺得自己的未來閃閃發光,但是一旦長大,沒有一件事能遂自己的心意。
即便沒有成為預想中的自己,我們的每一天,也都有努力去生活。
所謂的歲月靜好,不是讓人生定格在某一個姿態。
而是不斷打磨自己,時刻跟上時代節奏,內心強大而自由,活出篤定而踏實的模樣。
三、
「三十歲了,第一次打人,因為比起體面,有了更寶貴的事,和想保護的人。」
沒有什麼比暴打「霸凌」自己娃的家長更解氣。
小時候在外面受了欺負,開口第一句便是:
「我要回家告訴我媽。」
長大後才發現,是媽媽,也只有媽媽,能給我們這樣的底氣。
她真的會拼盡一切保護孩子。
顧佳說:「女人三十的隱忍,是接得住打擊,也放得下面子。」
面對被反鎖在屋裡,嚎啕大哭的兒子,先是霸氣地讓霸凌家長開門,隨後滿臉溫柔地安慰兒子,讓兒子在門口稍微等自己一會兒。
一個轉身,溫柔的目光轉瞬即逝,脫掉高跟鞋,摘下手錶,反手就把兩個霸凌家長一起鎖在屋裡,一陣慘叫聲之後門再打開,兩個家長被揍得梨花帶雨,顧佳則一臉冷漠的優雅帶娃離去。
你可以做一個善良的媽媽,但善良不等於軟弱,當有人侵犯你的孩子的時候,你會全力以赴保護你的孩子!
為母則剛,再柔弱的女人有了想要保護的人,也能爆發出巨大的潛力。
四、
「這是我當媽的修行,不需要靠別人,就靠我自己。」
顧佳那麼颯,那麼美,永遠是一副優雅從容的模樣。
但其實背地裡,她也不過是在生活的一地雞毛中,遇山劈山,遇海跨海,用一句「這是我當媽的修行」總結她的一切努力。
育兒是一場修行,養的是孩子,修的卻是我們自己。
這是一條艱辛漫長的取經路,也是一條通往幸福的修行路,只能媽媽自己走完,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真相是,這是養孩子最動人的地方,你養育了他,他也在引領你前進。
五、
「不管處在什麼情況下的女人,都應該擁有夢想的權力。」
很多人說,「全職媽媽」根本不算獨立女性吧!
不,女性即使做了「全職媽媽」,也不意味著就是放棄了自我。
全職媽媽不是寄生蟲,也不是無知婦女,她們跟職場女性一樣,同樣獨立強大,魅力無邊。
不管處在什麼情況下的女人,都照樣可以活得興高采烈,照樣可以來勢洶洶,照樣可以活出自己模樣。
「媽媽」最真實的狀態,育兒問題、職場問題、婚戀問題、人生道路選擇都是女人的必經之路。
但請記得,不管處在什麼情況下的女人,都應該擁有夢想的權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里也有這樣一段話:
從現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里。
我心中已經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後的種種是非和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
婚姻和孩子,都應該是給生活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碳。
《三十而已》真的太真實了,它揭穿了「媽」的人生真相。
就像一面照妖鏡,每位媽媽都可以看看鏡子裡:
你是誰?你要做怎樣的自己?
你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