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陳凱歌給淘汰的明道鞠的一躬,我確定這新國綜要爆

2019-10-12     票房俠

一開場,就把爆款兩個字寫在了臉上。

不拐彎抹角,我說的是開播前就被許多業內人士看好的《演員請就位》,首播沒讓大家失望,播完「明道沒被陳凱歌選中」、「郭敬明回懟老戲骨」就上了熱門話題。目測,這只是個開始。

這是一款騰訊視頻新出的一檔真人秀節目。

標題說的是演員請就位,從節目內容看,是導師選演員。

四位都是知名導演: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

我知道你想說啥,郭敬明?別急,第一期最顛覆許多人觀感的,就是他。

再看演員,上來一大群,很多都是有名有姓,烏泱泱坐滿,演員選擇自己想要的導師,也接受導師挑選,仿佛重回試鏡現場。

參加的50位演員根據戲齡被劃分為:祝緒丹、董力、沈夢辰、彭小苒等0到5年戲齡的青年演員為主;宋芸樺、周奇、陳小紜等6到10年戲齡的演員;11到15年以上戲齡的成熟演員。

不過可能對於大眾來說會有一套通俗劃分法:一類是有知名度,還不夠紅。

比如《新喜劇之王》女主鄂靖文,《九州縹緲錄》男二陳若軒,很多人替她著急怎麼還不紅的《無心法師》系列的陳瑤。

一類是少年成名,等待突破。比如《趙氏孤兒》里少年趙孤的趙文浩。《17歲的單車》、《青紅》男主角李濱。

第三類,是成名的戰將,比如阿嬌、炎亞綸。

以及第一期戳中很多人、也包括我的淚點的——一代人的偶像劇回憶明道。

為什麼說節目會爆?第一期就能看出來——

一、 導師自帶爆點。剛開場,助演嘉賓李誠儒就和郭敬明來了一場導師大辯論。結果呢,簡單說,這一次,輿論出人意料地,沒站在老戲骨這邊。

四位導師,個個有貨,光是他們在觀點上的碰撞和對演員的點評指導,就相當有看頭。

二、節目真材實料。不跟你來虛的,上來就演技對剛。

帶來的感受,或感動,或刺激,或厚重,或悲傷……

但更重要的,是導師帶著觀眾一起,去審視我們的國劇演員的表演。

節目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回答了一個觀眾纏繞多年的疑問:我們的國劇演員,尤其是新一代演員,到底會不會演?

所以這款新國綜的爆款密碼是什麼?兩個字,專注。

專注什麼?專注於回答一個問題——我們的演員,真的準備好了嗎?

有意思了。

導師之爭:陳凱歌太穩、趙薇太暖、李少紅太准,但首期最圈粉的是郭敬明?

必須說,節目名起的真好——「演員請就位」。

其實就是影視拍攝現場非常常見的一句話,意思是:準備開拍。

而整個綜藝給人的感覺,也是導演們幫演員準備開拍的意思。

從形式上看,它可以算得上一部綜藝影視大片——舞台被布置成一個完整的經典戲劇場景,演員需要在場景中一氣呵成地完成指定表演。

但它又與話劇舞台不同。因為同時有多機位在同時進行拍攝,實時進行場景切換,然後在舞台上方的大熒幕上放出來。

什麼意思?一場極具電影質感的試鏡,也是一出導演為演員試戲的全程,這實感,前所未見。

節目流程,是導師和演員雙向選擇,演員選擇導師陣營,導師也可以進行搶人。

更前所未見的,是四個導師的互動與點評。

四個字——真刀真槍。

每個導演都是一針見血,不玩虛的。

一個個來。

陳凱歌,果然是大導演的范兒。

許多人還記得陳凱歌上《我就是演員》第二季的驚鴻一瞥。這一次,凱歌依舊。

他一上來,表現出的,就是大導演的犀利眼光與調教演員的功力。

舉個例子,明道和陳若軒演的《破冰行動》。

他首先點評說:「我從這場戲沒有感受到情感上的震撼,這個情感上的震撼就是:對面是我父親,你們是兩個兒子,這場戲最核心的東西」。

對明道的表演,陳凱歌給予肯定:「當明道說:『對不起了爹』,你此刻眼淚流下來了,讓我感覺到了這個對面是你的父親。」

一轉身,他又對陳若軒的表演重點進行了指導,

「若軒,對方手裡是你的父親,但我從你的眼睛裡,感覺不到對方是你的父親。」

在受到陳凱歌點撥之後,他茅塞頓開,一滴眼淚落下,演出了糾結的情緒。

這段加場表演,陳若軒明顯比上一次表現更好。

一針見血指出表演中存在的不足,讓表演者立馬明白癥結所在,這就是陳凱歌。 後台其他選手都驚呼:這就是一個導演的功力。

陳凱歌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演戲,演的其實是個人物關係。又說葛優常說一句話是:你這麼演,我接不住。這世上哪有葛大爺接不住的戲?接不住的是年輕一代。

而陳凱歌一點評,把演員的表演,都接住了。

再說李少紅,她的特定就是一針見血。

對於明道的表演,趙薇點評情緒飽滿,郭敬明點評些許過火,兩人還就舞台表演和鏡頭表演產生了些許爭執。

李少紅呢,一上來說了一個細節,她指明道持槍的姿勢很外行,這一細節也暴露出明道並沒有對人物進行設計,也並不懂得舞台語言。

一句話就把人鎮住了。

這就是資深導演的過人處。

至於趙薇呢?給人的感覺一是美,顏值真的是完全回來了。

二是真的有種直率的魅力。

比如郭敬明是認為明道和陳若軒表演都過於注重舞台本身,表演的痕跡很重,但很快就被趙薇打斷,趙薇認為除了陳若軒面對父親去世的嘶吼有點過了,其他都好。

整期節目論導演專業可能趙薇未必是陳凱歌李少紅的對手,但論在演員中的人氣趙薇簡直是沒法擋。

「懟」郭敬明也特別有趣。

《演員請就位》的花絮里,曾放出一段郭敬明與趙薇對嗆的畫面,就是兩人互搶演員的時候,郭敬明說:你今天選擇趙薇導演是三分之一進組的機會,你選擇我是百分百進組的機會,趙薇的話絕了:進了郭敬明組有可能也是空歡喜一場。

當然從現場情況看,真正的導師之爭大戲爆發在了別處。

還是郭敬明,但辯論對手是在《重案六組》中飾演曾克強的老戲骨李誠儒。

先說結論吧——

輿論風向,郭敬明完勝。

發生了什麼呢?

郭敬明組的郭俊辰、董力演繹的是《悲傷逆流成河》中的片段,結束時,李成儒給出了「如坐針氈」「如芒刺背」的評價,批評演員台詞聽不清。這部分專業點評完全沒問題。

可是接著他把矛頭指向《悲傷逆流成河》作品本身,說,家國情懷忠仁義士等等,有太多可以寫的東西,怎麼可能總是寫男女生談戀愛,或者男生抱了女生,台下觀眾就尖叫、喝彩!

他說話的時候郭敬明就臉色鐵青。

說完之後主持人沙溢尬到說不出話,想讓最德高望重的陳凱歌說幾句,沒想到郭敬明搶話說:「我先講幾句。」

接下來這一段可以作為辯論選手的學習教材。

先是以退為進,說不是演員的問題,是自己指導的不好,都是他的責任。這一段非常圈粉了。

然後上核心論點——「《悲傷逆流成河》是講校園霸凌,李老師明顯沒看過就DISS,人還是要先了解再發言。」

後來李老師事後在補充採訪里找補回來了,說不是不能拍校園言情,而是不能用廉價的方式去表現。看樣子還是沒看小說。

最後是上金句——「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自己討厭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對它的喜歡。」

「請允許別人有選擇自己喜歡電影的權利,這樣才能造就萬千迷人的電影世界。」

很亮眼了。

另一個影響觀眾觀感的是兩個人的不同姿態——

李誠儒在質疑郭敬明時,郭敬明時不時地在低頭,但並沒有出現不耐煩的舉動。

但從演員表演到郭敬明反駁,李老師始終雙手抱胸、眼睛眯著,從觀眾第一印象上已經輸了。

加上郭敬明保護演員很暖心,反駁邏輯完全在線,金句很精彩,本來打算圍觀撕戰的吃瓜群眾,最後都成了小四的牆頭。

是的,也包括我。

演員之證:鄂靖文表現證明了星爺的眼光,明道戳中所有人淚點

但節目當然不止是導師的實力展示和郭敬明的辯論演示,還是演員演技的展示場。

但節目的精彩在於,並不是把現場變成了一個角斗場,而更注重導演調教演員能力表演課。

而且,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演員們一個比一個炸,果然面對面的對決,才能釋放表演者的潛力。

在頭一期的幾組表演中,選手的表現大概分為三類,一類是對角色與劇情理解有基本偏差,台詞基本功出現一定問題的,比如董力是這樣的非專業演員;

一類是表演到位,但想像力、細膩程度稍遜一籌的;

第三類是能夠完成任務,表演出色,而且完成了重要的演員自我證明的。

比如鄂靖文。

《新喜劇之王》她被罵得多慘,很多人還記得,所以她原本也不是特別被觀眾看好。

而且她那一組表現得都很好。

包文婧演《天下無賊》劉若英著名的吃烤鴨片段完全超出了預期。

鄂靖文演的還是個硬骨頭——《無名之輩》里癱瘓的任素汐。而且是任素汐和劫匪分離前喊話的重頭戲。

真的不好演。

可是三個人表演完,李少紅選了包文婧,郭敬明直接起來給鄂靖文鼓掌,說她今晚最佳,並且從趙薇手裡把她搶走了。

郭敬明的眼光,應該可以代表大多數觀眾的觀感。

鄂靖文的表演,不僅形似,而且有神。

一句話——她沒有完全按照任素汐的樣子演,而是帶出了自己的味道。

因為怎麼演,她也不是任素汐,但人物關係建立起來了,附加之上的情緒和情感自然也就真了,也就能讓觀眾相信了,她,也可以成為角色。

這就是表演的藝術。

而且眾所周知鄂靖文不是漂亮的星女郎,郭敬明的電影里一直充滿了美貌的女演員,所以能夠打動郭敬明,更說明她的表演實在是出挑。

現在觀眾應該明白了,一個周星馳千挑萬選選中的女演員,可能是無名之輩,但怎麼可能真的是平庸之輩呢?

但有人自證,就有人令觀眾唏噓。

我說的是前文已經多次提到的明道。

當得知對手是明道之時,陳若軒第一句就是「他負責顏值和帥,我來負責演技」,這樣的話什麼意思?

明道不能演?

但在談及自己的近況時,明道也不避諱地講出:「這是自己今年演的第一場戲」。

明道今年演的第一場戲好不好?很好。

優點一,趙薇說的——「明道很穩」。

優點二, 陳凱歌說的,「明道演出了人物關係,讓他相信明道的對面就是父親的角色。」

缺點一,郭敬明說的,稍有過火。

缺點二,李少紅點評的——「不像殺手,人物是混亂的」。

都有理。

台偶劇那波偶像派演員,演技大多還是在線的,而且經驗豐富,但往往缺乏細節感,尤其缺乏內地導演強調的人物總體設計,表演容易過火,這些優點和瑕疵,都完整反映到了舞台上。

最終李少紅、趙薇和郭敬明三位導演都沒有進行搶人,這就意味著明道和陳若軒最後會有一個人暫時離開這個舞台。

陳凱歌選擇了放棄明道。

為什麼呢?

他自己也說明道表演從結果上更好,可是陳若軒經過調教後進步更大。

看了陳凱歌給淘汰的明道鞠的一躬,我確定這新國綜要爆

公平嗎?不公平,可是綜藝也好演藝圈也好,並無絕對的公平。

在離場之際,陳凱歌也表示,希望明道能夠通過大眾的票選重回舞台。

這肯定是本場最大的爭議。

但一檔演技節目,除了向大眾呈現表演的藝術,最重要的是能為演員這個工種以及表演這個行業帶來一些改變。當所有演員放下曾經的成就榮譽歸零,站在同一個舞台上,就必須接受被pass掉的命運。

殘酷嗎?殘酷,但殘酷,才能讓節目散發表演的魅力;

讓表演沒那麼輕鬆,才能讓演員真正成長。無論是晉級但被部分觀眾質疑的陳若軒,還是沒被選中卻被全網心疼的道明。

演技之辯:陳凱歌給敗者明道鞠的一躬,讓我確定這新國綜要爆

對觀眾而言,《演員請就位》就像是一場演員陣容的「神仙打架」,不少網友對接下來的表演充滿期待:「想看炎亞綸版的靖王」、「坐等成熟演員阿嬌」,還有人打趣稱:「想看『遊樂王子』認真演戲的亞子」。

而演員很多人卻是衝著接受再教育來的,就像于小彤說,花再多錢都請不來這四個老師給你上一節表演課。如果我是經紀人,不收酬勞也想把自己的藝人送去進修。

表演課的意思是什麼?是批評,是指正,是重新來。

這正是這款綜藝最大的意義:它給了一次導演、演員和觀眾,一起重新審視我們的演員的機會。

演戲,是需要辯論的。

很多觀眾提到一個花絮,李少紅、趙薇、郭敬明三位導演分別找沙溢演一場戲,郭敬明是惟一和沙溢有爭執的導演。

但我反倒從中看到了節目的價值——若表演無爭議,則彩虹屁無意義。

正是在這樣的爭辯、質辯中,整檔節目下來,可以明顯看到演員的成長和進步。

換個角度說,演員也需要一個自我證明的舞台。

比如演技滿堂彩的鄂靖文。

輿論口中,她的標籤曾經是最丑星女郎。

她來參加了《演員請就位》,試完戲,笑著說了段話:除了面對外界的指指點點,演員更難面對的,是自己。

說的真好。

李少紅的一段話對這段話做出了另一種注釋:演戲,是需要大量自我消耗的。尤其是演些生離死別、情感極致的戲,你得把自己沉浸到那裡面去了,甚至真成了那個角色,才能感染到觀眾。

今天當紅的許多國內流量明星,自我消耗了嗎?

一方面觀眾渴望看到演技,一方面確實也沒那麼在乎演技,甜劇腐劇一上來,演技就可以靠邊。顏值橫掃宇宙。

但,終歸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看演技了。

凱歌導演本場兩個問題我認為問得非常好,第一個問題是:「你們哪位認為,你們是祖師爺賞飯吃,天生就是干演員的料?」

只有明道敢果斷第一個舉手。

陳凱歌的第二個問題是:「你們哪位想過放棄?」

包括明道、鍾欣潼幾位戲齡比較長的都舉了手,反而站在後面幾位資歷較淺的演員沒舉。

陳凱歌后來解釋了,當演員是一條艱難的路,沒有想過放棄反而是一件奇怪的事。

沒有錯,表演就是苦旅。真正好的表演,需要演員不斷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地質疑、思考。

中國影視行業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有些片酬很高人氣很旺的演員,過得太過輕鬆。不那麼紅的,反倒更能認清演員的崎嶇曲折。

而這檔節目,終於可以讓那麼多演員和觀眾,回到行業的根本——這是一個表演行業。是有人在聚光燈外埋頭雕琢,才有了我們猝不及防的靈魂一擊。

真的期待這個節目讓來的演員覺得不虛此行,也讓觀眾們在觀看中懂得如何鑑賞好的表演。

因為擋我們都看懂了「美」,表演之美,才能真正綻放。

節目有一個鏡頭最讓我動容。

陳凱歌淘汰明道之後,輕輕彎下腰,向敗者鞠躬。

這是安慰明道嗎?我反倒認為,這是對表演者的致意,因為明道的表演,配得上陳凱歌鞠的這一躬。

比起成敗本身,這個時刻,更加寶貴。

表演本身應該是出於一種熱愛,其它的東西,沒那麼重要,只是很多時候,這個行業的很多人,把這個道理忘了。

節目如果最終成為爆款,肯定會有無數總結,但我的總結就一句——

把表演的,還給表演。

那麼,演員請就位,演一齣好戲,給觀眾看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HRevm0BMH2_cNUgmkg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