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新鄉11月29日電(牛旭強 張瑞玲)地處河南省北部、太行山東麓,古黃河北岸的衛輝市。有這樣一位平凡的基層司法所所長,他在維護穩定的「第一道防線」上,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當著多種角色,在無數個為民排憂解難的日日夜夜裡默默堅守、奉獻著。
史進嶺同志自參加工作以來,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入黨後更是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認真按照上級的要求和部署,紮根基層,擔當奉獻。先後擔任龐寨司法所所長和獅豹頭司法所長,十幾年來奮力奔走紮根在農村基層一線,扮演著「法官」「老師」「律師」等多種角色,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普及法律知識、防控處置各類群體事件。2016年被新鄉市委政法委評為「全市政法系統十佳青年崗位標兵」榮譽稱號,他紮實的工作、突出的貢獻羸得了領導的肯定和當地群眾的好評。
化解民間矛盾糾紛,築牢第一道防線
史進嶺同志工作十幾年以來,憑著對黨的事業的無比忠誠,憑著對司法行政工作的執著和熱愛,憑著對山區百姓的滿腔熱情,始終腳踏實地的堅守人民調解的第一道防線。調解工作是「沒權沒錢跑斷腿,不吃不喝磨破嘴」的苦差事。但他認為:「辛苦我一人,幸福千萬家」。人民調解工作,雖然在物質方面是清貧的,但在精神方面卻是富有的,是用金錢買不到的,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品出其中甘甜。他調解的每一起糾紛,都是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結合「搬梯子、潑冷水、解疙瘩」的調解工作方法,調解千家事,溫暖萬人心,使雙方當事人橫眉怒目來,攜手並肩去,收到了化干戈為玉帛之良效,使矛盾雙方當事人心悅誠服。
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質
在山區工作的這些年中,史進嶺同志總結出山區普法難度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山區面積大,人員居住分散難集中;二是農村作息時間特殊,時間難統一;三是各類人群法律需求差距大,效果難保證。針對這三大難題,他積極與新鄉市司法局宣教科聯繫,組織律師、公證、法律援助等科室,出動宣傳車輛,展出宣傳版面,發放宣傳單、宣傳手冊等形式,開展「送法律書籍進山區學校」「進村入戶」「送法進山區」等宣傳活動,把「平安創建」、「掃黑除惡」、「禁毒反邪」「致廣大人民群眾的一封信」宣傳資料發放給山區每家每戶,使法律知識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讓山區人民群眾知法、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做好安置幫教工作,預防重新犯罪發生
史進嶺同志作為獅豹頭社區矯正工作的組織者和直接參與者,他切身處地關心社區矯正對象的生活、工作,並運用朋友式的個別談心,提倡見面談、經常談,通過個別談話來掌握矯正對象的思想動態,從而幫助其糾正錯誤認識,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在日常工作中,他始終堅持做到熱心、耐心、細心,對每個回歸人員都非常熱情接待,積極安置,讓他們深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從而加快他們自我改造,重新成為社會有用之材。
紮根基層接地氣 巧搭橋樑通民情
史進嶺同志積極學習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認識到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重心不僅是處理矛盾糾紛及治安工作,還在於預防和幫扶。在多次排解糾紛的實踐工作中,史進嶺同志發現,如果能在第一時間處理糾紛,那麼就可以把一些不好的影響、後果控制在最低程度。為了更好的服務群眾,及時解決群眾的困難與糾紛,他主動對接、走訪轄區的行政村,積極與村幹部建立工作聯繫,與群眾談心,了解群眾之間存在的糾紛及群眾所關心的問題和建議,並定時回訪群眾進行反饋。
心繫群眾、情牽司法、勤懇樸實的史進嶺同志,雖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也沒有身披七彩的光環,但他用一心為民的真心和最樸實、最誠信、最實在的工作,讓獅豹頭這片熱土充滿了安寧、祥和;用誠心和汗水,換取了群眾的滿意和讚賞,用以身作則、勤勤懇懇的「正能量」為司法所作出了表率,樹立了基層司法幹部的良好形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Bz2tm4BMH2_cNUgHM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