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大維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如果我說「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想必你不會有疑問。但是,很多人莫名其妙會產生一種無力感:和領導談話緊張,和客戶交流也緊張,更別說站在台上講話了。
該怎麼克服呢?你得學會「裝」。也就是從動作上開始改變自己。
良叔剛進平安時,公司有個晨會制度,每天都要有人站在台上給大家做個小分享。我永遠記得自己第一次上台時的場景。
雖然台詞也就那麼幾句,而且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但是一看台下,烏泱泱的一片人群。於是,大腦一片空白,講話結結巴巴,眼睛盯著天花板,腿還打著哆嗦......
如果那時,有誰說我將來能成為一名培訓講師,我應該會掐死對方吧。
請教了一位演講高手,他說:上台你就得「裝」,把自己當成很牛逼的人,抬頭挺胸,目光盯著觀眾。不管你心理狀態如何,一定要先這麼做。
後來試了試,驚喜地發現,還真是管用。當這麼做時,聲音變大了,表達也更自如,甚至對演講也有點享受了。
這是因為不緊張了嗎?還真不是。無論是誰,上台一定會緊張,就連羅振宇也承認每次自己演講時,都很緊張。真正的原因是:緊張發生了轉化,變成了激情。
緊張變成了激情?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聽我解釋一下,你大概就能明白了。
其實無論面對的是客戶、領導,或者演講,都有一個共同點:讓你感到威脅的存在。
人在威脅之下,會釋放荷爾蒙。而荷爾蒙分為兩種:一種叫「睪丸酮」,會讓你戰鬥;一種叫「皮質醇」,會讓你逃跑。
研究顯示,卓越的領導者都擁有含量較高的睪丸酮,和含量較低的皮質醇。這也是為什麼在公眾演講時,你看到的那些商業領袖往往激情澎湃,而多數人則會慫掉。
你想克服威脅帶來的逃避感,解決方案也不複雜,那就是先讓自己在行為上得到改變。
哈佛美女教授 Amy Cuddy 在TED論壇上,曾做過一次主題為《肢體語言能帶給你巨大的改變》的分享。
這次分享在TED排名第二,一個主要觀點是:你想變成一個強人,就要使用強勢的肢體語言。
Amy Cuddy 和團隊還做了一項實驗:讓一個人以強勢的坐姿坐20分鐘,隨後進行測試。結果發現,睪丸酮含量明顯上升,而皮質醇含量明顯下降。
這個實驗所展示的現象也許你並不陌生。想想你身邊那些比較成功的人吧。
是不是姿勢都特別OPEN?他們往往雙臂打開,腰背挺直,目光直視你,給人一種壓迫感。
強勢姿勢
而普通人呢?往往雙臂緊貼,肩膀不自然的內扣,給人一種不自信的感覺。
弱勢姿勢
你再想想動物界,但凡動物擺出進攻姿態時,會把毛炸起,那樣會顯得自己的個頭足夠大,給對方足夠的威懾力。
而動物一旦慫掉,馬上夾起尾巴,將自己縮的很小,以便逃跑。
Amy Cuddy 教授就是在這個現象中提出的一個洞見。
我看過一些材料,對於Amy Cuddy 教授的觀點提出了質疑,尤其是20分鐘的坐姿,讓荷爾蒙含量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但是,幾乎沒人否認,一個強勢的動作,確實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自信。「具身認知」理論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而對於外部而言,卡尼曼提出的「光環效應」,證明了一個強勢姿態可以讓別人對你更為信服。
他的研究指出:
我們對一個人性格觀察是隨機的。但是順序很重要。你給人的視覺印象,會被定義為你是什麼樣的人。而此後的其他信息都會被消解掉。
換成與本文更為貼切的說法是:開放而強勢的姿勢,會讓人產生一種「強者光環」,這會讓對方在其他方面給你加分。
你看,無論對於內心發展,還是外部評價,你的肢體語言確實能帶來不少好處。更重要的是,這些改變並不難,隨時隨地都可以。
你可以將背挺直,屁股緊貼靠背,而不是只坐前沿;
你的雙腳可以站得更開些,哪怕雙手掐腰,也不要交叉抱臂;
你要看著對方的雙眼,那會顯得你很有信心;(為了沒有冒犯感,良叔建議看著對方眼睛和鼻子之間的部分)
和別人說話時,千萬不要用手去摸自己後腦和後頸,那是不自信的下意識表現......
好了,良叔就給你總結這麼多。你還能想到什麼強勢的姿勢?歡迎留言告訴大家。良叔小隨筆,每天和你相見,再堅持98天。
-END-
湖邊餐廳 ——攝於2019年8月29日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點擊了解更多,跟良叔學多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