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邊是建設在鄉鎮的樓盤項目,多部門共同推進建設;一邊是企業後期資金斷裂,業主們辦不了房產證。
5月7日,湖口縣的廖先生向九江報業融媒記者反映,2012年,他的姐夫在該縣流泗鎮一新開的樓盤全款購買了一間店面,交完契稅等辦證費用後,一直未拿到房產證。9年間,他不斷地向當地多部門反映,可是都被踢皮球,最後不了了之。
反映:
全款交錢購買門面,卻拿不到房產證
接到廖先生的投訴後,九江報業融媒記者一行來到湖口縣見到其愛人。她告訴記者,門面是姐夫的,因其一直在外務工,讓她和丈夫代理辦理房產證。
在廖先生愛人提供的商品房購買合同上,記者看到購買的是名為「君清嘉園」樓盤的一間門面,面積為56平方米,價格為4000元每平方米,合同上寫明於「2012年12月31日」交付。「當時,我姐夫看到不少人購買,就全款將這套門面買下,隨後就出去務工。」廖先生愛人介紹,錢交給開發商後,卻沒有辦證的意向,姐夫找了多次無果,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務工,辦理房產證事宜交由她和丈夫。
氣憤:
向多部門反映討說法竟均無果
廖先生告訴記者,2012年5月24日交錢簽訂合同,2013至2015年又將相關辦理產權證的費用上交給了開發商,催促開發商辦理產權證時,被對方不斷地忽悠,一直拖到現在。
看到找開發商無望,廖先生與姐夫只得向當地有關部門反映,得到答覆均是讓他們找開發商或者「等等看」。「我實在沒有辦法了,這幾年為了逼開發商辦理產權證,我和姐夫不停地在網上發帖求助。」廖先生表示,在多部門的踢皮球當中,問題又回到起點,最後連開發商及其公司都找不到了。
廖先生稱,他之前的舉報讓他和家人受到了威脅。一名聶姓男子打他電話,言語中充滿了恐嚇。「今天你們記者過來,我和愛人都怕是開發商在釣魚,所以遲遲不敢見你們記者。」說出心中的顧慮後,廖先生希望此事能有一個圓滿的解決,畢竟都9年了,房子都成了舊房。
探究:
開發商後期資金鍊斷裂
隨後,記者一行來到湖口縣住建局。
據該局房地產市場監管股股長劉毅介紹,廖先生姐夫購買的門面位於「君清嘉園」,是由九江強能實業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項目,坐落在流泗集鎮牛湖公路與農民街交匯處。該項目於2010年開工建設,共建有房屋10棟,住宅272套。目前該樓盤銷售166套,已辦理產權證123戶,剩餘43戶未辦理;商鋪127間,銷售72戶,已辦理20戶,未辦理52戶。
劉毅解釋,造成部分業主未辦理產權證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開發企業到後期資金鍊斷裂,公司應交稅收未交清,業主契稅不能繳納,無法辦理產權證;一是有些業主辦理不動產證的積極性不高,造成辦理產權證延後。
進展:
縣住建和鎮政府協調在8月前解決
在劉毅的帶領下,記者一行來到位於流泗鎮的「君清嘉園」小區。記者看到,整個小區沿著一條主路而建,是一處敞開式小區,一樓是門面,上面是商品住宅。整個小區因無人管理,已經變得非常老舊。
據生活在小區的村民介紹,入住的村民都辦理了證件,還有部分未辦理,聽說是開發商銷售出現問題,最後都走了。「我們小區開始有物業,因入住率不高,物業都撤場了,現在小區這麼落敗,不知道有沒有人管一管理。」村民們表示,這個小區有不少銀沙灣工業園的工人,多數是萍鄉人。
處理此事的流泗鎮一餘姓領導表示,該樓盤開發商也是本地人,2015年,為辦理房產證,小區二三十餘戶業主集體維權,流泗鎮政府和縣住建局等部門積極協調,最終為這一批業主辦理了產權證。
余某表示,經過多方協調,目前廖先生姐夫所購買的門面產權證將在今年8月前辦理下來。
產權證久久辦不下來,內部是否有其他原因。記者電話採訪了開發商聶總。據其介紹,公司一直以來都在積極解決業主產權證問題,等公司錢到位後,8月左右解決廖先生姐夫的問題。
一紙產權證,9年艱辛路。廖先生姐夫及其他業主房產證是否真的能辦理下來,九江報業融媒將繼續跟蹤。
(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汪東平 吳業園./文 許欽 李君儒/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