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競爭的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教育方式,有的提倡溫柔,有的提倡個性,有的提倡嚴厲……各執一詞,各有道理。
對於採用嚴厲甚至嚴苛的教育方式來說,火了「狼爸」「虎媽」「鷹爸」,這些用兇猛動物的名字按在了父母的名字前,可想而知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是多麼的嚴厲!
今天,我們一起來談談「鷹爸」,這位有名的「鷹爸」真名叫何勝烈,他的兒子還有一個綽號叫「裸跑弟」,真名叫何宜德(小名多多)。
最初這對父子進入大家的視野是在2012年的除夕,在美國紐約零下13度的暴雪中,爸爸何勝烈讓當時只有四歲的多多全身上下只穿一條短褲在雪地中裸跑,隨後爸爸被冠以「鷹爸」的稱呼,多多也被叫成「裸跑弟」。
慢慢的這對父母逐漸淡出了大家的視野,但是「鷹爸」式教育卻隨之興起,期間「鷹爸」還與人開辦鷹爸公學,將這種比較另類的教育複製到更多孩子身上。
我仔細的在網絡上搜集了多多的11年的人生經歷:
- 4歲獨自駕駛帆船出海、爬富士山;
- 5歲開飛機;
- 6歲給50多個國家元首寫信;
- 7歲出版自傳;
- 8歲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報名參加南京大學的成人自考;
- 9歲奪得多項機器人比賽大獎;
- 11歲通過南京大學銷售管理專業18門課程的考試,圓滿畢業。
- 如此耀眼的成績,可是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還在繼續……
11年的人生經歷幾乎是很多人一輩子不曾經歷過的,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看到此處是不是有些家長已經開始羨慕「鷹爸」的教育理念了呢?
鷹式教育的可取之處和不可取之處?
那麼此時此刻是不是有的家長已經摩拳擦掌要躍躍欲試了呢?在多多的身上我們確實見到了鷹式教育的可取之處和成功點,但是鷹式教育真的適合所有的家庭和孩子嗎?
什麼是鷹式教育?何勝烈給出的解釋就是:當幼鷹到一定年齡時,鷹媽媽就會狠心地將幼鷹趕下山崖。幼鷹面臨突如其來的墜落時,它們為了活命,內在的本能就會讓自己拚命地拍打翅膀來阻止墜落,這樣才能學會飛翔,才能翱翔於藍天。
其實當初何勝烈之所以給孩子採用「鷹式教育」這種方式,初衷是因為多多是一個早產兒,醫生甚至告誡他們說孩子將來有可能會腦癱痴呆。
曾經從事過教師的何勝烈為了兒子的健康制定了一系列在我們看來特別「狠」的教育規劃,希望通過鍛鍊能讓孩子的身體恢復健康。
而今來看孩子的發展勢頭,那麼「鷹式教育」的理解在何勝烈的家庭中可以說是成功的、有效的。
但是對於何勝烈這個家庭來說,應該是一種個例,採取「鷹式教育」是不得已的選擇,如果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個健康的寶寶,可能他面臨的另外一種教育模式吧。
另外一個,採取「鷹式教育」的家長,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黃聖依,前一段時間她帶著兒子參加了一檔真人秀——《媽媽是超人》。從片段中我們能看到黃聖依對兒子安迪的教育就屬於「鷹式教育」。
我們看到的安迪是一個既冷靜又獨立的小男孩,生活自理能力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的就是讓很多家長都羨慕的那種孩子。
但是我們也不難看出安迪這個孩子表面看似高冷,內心其實是一個很敏感的孩子,可能是缺少父母的陪伴,不太喜歡錶達甚至是隱忍,這種情緒的存在其實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有一定的影響。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一個人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通常與他的童年經歷有關。如果在「鷹式教育」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自身感受的話,很容易在童年其實產生心理陰影。
每一種教育理念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也不一定就沒有弊端的存在,也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家庭。其實無論何種教育,它們最初的理念幾乎都是著眼於孩子的未來。
所以我們家長在複製別人的教育模式的同時,我們一定要取其長避其短。
如何因人而異的進行鷹式教育?
溫柔有溫柔的好處,嚴厲有嚴厲的益處。
鷹式教育最明顯的就是給孩子營造的一個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和經歷,那麼既然被稱為鷹式教育,那麼環境必然是艱苦的、困難的,不是短時期內看到成績的,更多的是一個磨鍊的過程。
現今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心肝寶貝,沒經歷過什麼風雨,在溫室里長大的小幼苗,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心理承受力不強,內心缺少一種硬氣,這是鷹式教育的實施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孩子的身心都會得到不同層次的提高,進而獲得成就感,內心充滿了力量,能承受挫折,多一分擔當,這些都是鷹式教育帶給我們的好處。
有這樣一位「鷹爸」,他讓上二年級的孩子同時還學六年級的課程,每周一、三、五上二年級的課程,每周二、四、六學習六年級的課程。
可想而知,孩子在學習二年級的課程時是快樂的,但是在學習六年級的課程一定是倍感挫敗的。在這種兩級分化的情況下,孩子同時經歷著快樂和挫敗不同的體會,那麼這個孩子的情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定會得到提升。
我們看待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要辯證的去了解,每一個人的世界觀不同,看待問題和了解事物的角度也不盡相同。
這裡提到的鷹式教育也是如此,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適當的加入一些鷹式教育的優勢,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著積極的作用的。幼苗只有去經歷風雨,飽經滄桑才能磨鍊出鋼筋鐵骨和堅強的意志。
作為父母一定要懂得這樣一個道理:每一種教育模式都不能完全複製的,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最好的途徑,我們的目的都是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強、樂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