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屋主@大苗兄是一位執迷於「極簡風格」的室內設計師,她以一種溫和的「極簡」思路,重新改造了自家這個典型的上海老房。她對於自家的再構造,單看硬裝材料和色調都很簡單,但卻有一系列看似不起眼卻極為實用的設計細節來支撐起家的品質。衛生間便是一個典型,僅僅 2㎡ 的暗衛,改造之後清晰地劃分為洗漱、馬桶、淋浴三個區域,搭配風暖機等利器,每個區域都有著許多很新鮮的做法與值得咂摸的設計細節,無論功能還是視覺,在半年的真實居住之後,她始終很是滿意。
房子位置 上海長寧
房型 1 室
使用面積 50㎡
裝修花費 18 萬
所有圖片/描述均選自
好好住APP用戶「大苗兄」
這是一個典型的上海老小區小戶型,除了暗衛洗手間特別小之外,戶型較為方正。設計師自己有兩大需求——喜歡做飯和經常在家辦公。於是,便對原戶型進行了如下改造:
(1)打掉廚房與客廳之間的隔牆,打造開放廚房;
(2)把陽台與客廳之間的牆垛敲掉,用半牆書架與收納櫃隔開客廳與陽台,陽台成為集合了「辦公區+陽台+洗衣區」的多功能空間。
因為敲掉了原戶型中的兩道牆,客廳、餐廳、陽台成為一個整體,十分通透明亮。站在陽台便可一眼看到入口的玄關區域。
玄關一側的通天鞋櫃既解決放鞋收納,也能稍微遮擋視線,避免進門時直接看到廚房。
另一側,全身鏡、換鞋凳、上牆掛衣架三位一體,滿足基本的玄關功能,同時,牆上小櫃的凹槽里還能擺上各種裝飾畫擋住電箱。
廚房改造前侷促封閉,改造後位置擴大,成為開放式空間,不僅是料理功能空間,也是享受空間。
全定製櫥櫃,自己設計畫圖再交由廠家定製。白色啞光烤漆門板、灰色石英石台面、斜槽暗拉手,簡潔實用又與家電顏色相互匹配。下櫃設計時,儘量都做了抽屜,並預留好嵌入式烤箱和洗碗機的位置,上櫃設計時,最低高度 1m5,從而女生不用吃力就能取到下排的東西,上櫃也預留了微波爐、抽油煙機、冰箱擺放的位子。
950mm 高的開放廚房吧檯,是@大苗兄眼裡家裡最重要的空間——「既可以當做餐桌用餐,也能在做大菜或者烘焙時作為超大工作檯,偶爾想換個地方工作還可以泡杯咖啡,搬著筆記本在這裡做設計,假裝自己在咖啡館,甚至還招待過 10 個人的爬梯,也是我的做手工工作檯,總之是非常靈活多用的空間。」
冰箱左側吧檯牆上做了一組擱架,打破這面牆都為上櫃的死板,台牆上的擱架搭配 S 型掛鉤用來展示與收納咖啡、茶等器具。
廚房小窗是面向樓里的公共過道,因此做了長虹玻璃窗,虛化窗外走動的人也能不阻擋光線。大單槽台盆實用,而由於空間有限,刀具、烹飪用具等全部上牆收納。
改造前,客廳與廚房都封閉灰暗,改造後,豁然開朗。
從客廳看向開放式廚房。廚房和客廳之間除了用吧檯隔開以外,也用吊頂、牆面和地面材料的變化來暗示空間的分區:廚房地面是淺灰色水磨石,而客廳鋪了淺橡木地板。廚房牆面鋪了馬賽克小白磚,與客廳的白牆自然過渡又有區分。
客廳沒有顯眼的硬裝設計,家具以各種材質的木頭為主,但不刻意強調統一。較有設計感的二黑木作電視櫃和大理收來的古樸老木茶几毫不違和,靠墊、懶人沙發和地毯等選了色彩鮮艷或是不同材質的款式,從而讓空間更活潑豐富。
Karimoku 雙人沙發,1m3 的寬度非常適合小戶型不大的客廳,宜家圓凳充當邊幾,有客人時也能當凳子用。
牆上掛畫是自己的拼貼創作,客廳吊燈是日本藝術家戶田祐希利的作品,燈罩用傳統的銅變色工藝處理過,形成天然泛舊的藍色。
改造前的陽台沒有好好利用,淪為堆放雜物的雞肋空間,敲掉牆垛後,陽台變身為「半獨立的工作區+陽台花架+洗衣區」的多功能區域。
客廳與陽台的隔斷分為左右兩邊:
(1)一側打掉了牆垛,擺了一個 1m 高的隔板式書架分隔出客廳的起居區域和陽台的辦公區域;
(2)另一側牆垛不能動,挨著牆垛做了一個 500 厚的柜子,給不大的房子擠壓出一個有效又不顯壓抑的收納空間。
柜子設計也很巧妙,上面柜子朝客廳一側開門,而下面的柜子則朝過道一側開門,使用極其方便。
辦公區
宜家大書桌搭配薑黃色滾輪收納櫃,辦公椅是經典的 Kevi chair,一側靠窗,另一側靠著書架,辦公起來順手也順眼。
陽台花架區
用「鐵架+皮帶+木板」搭建了小小花架區,迷迭香有驅蟲功效,也能充當做菜香料,算是滿分室內植物。
洗衣區
陽台的第三個功能,洗衣機和乾衣機疊放,乾衣機在大苗兄看來,是很提升生活品質的投資,從此洗衣服不用看天氣。
同時,洗衣區還利用邊角做了一個抽拉式置物架,上部擱架用來放洗衣液。抽拉置物架主要放偶爾晾曬毛衣等不適合烘乾的衣物的晾杆和衣架、Dyson 手持吸塵器、掃帚拖把等不適合放柜子里悶灰的清掃工具。這段牆面為了讓置物櫃和牆完全對齊,做了一段跟牆面對齊的隱藏式踢腳線。
原本的臥室十分擁擠,床尾大架子和床側的大衣櫃讓過道尤其狹窄。改造後,去除床尾的置物架,衣櫃區則是宜家的艾格特擱架系統搭配 MUJI 的半透光棉麻窗簾。
拉開門帘就是頂替通天衣櫃的衣服收納區,靈活性大,艾格特擱架之外還搭配 MUJI 的亞克力抽屜幫助收納和整理,也能避免乾淨衣服落灰。以門帘代替櫃門,擴大了空間感受。
因為臥室是不需要被打擾的私密空間,因此設計的存在感也被降到最低,只在細節上下功夫。打破床頭死板的對稱設計套路,床頭燈兩邊不同,一邊吊燈另一邊壁燈;兩邊床頭櫃也不一樣,一邊是宜家圓凳,另一邊是一組 L 型的半開放置物櫃。
臥室窗用了立川日夜百葉簾,百葉材質是布料,沒有常規窗簾的拖沓感,又比普通的鋁製百葉更溫馨,可以在透光和全遮光模式無縫切換,除了貴簡直完美。
衛生間是個沒有窗的暗衛,僅僅 2㎡ 出頭,之前的布局乾濕不分離,洗個手還要跨門檻;改造後做了簡單的乾濕分離,很舒服地布置了洗手台、智能馬桶和淋浴區。搭配風暖機使用,洗完澡開十五分鐘乾燥功能,夏天冷風冬天暖風,入住半年洗手間乾爽如新。
淋浴區
浴簾圍合出淋浴的濕區,並且用水磨石的石材厚度做出一個自然高差,省去了難看的擋水石,避免視覺上的擁擠和使用上的不便。同時,選了 KVK 的白色塑料材質龍頭和花灑,好看又免除了水垢問題。
馬桶區
伊奈的智能馬桶,帶可上牆的單獨控制面板,省出了馬桶邊上的空間,馬桶與牆之間有寬裕的空間放下馬桶刷與垃圾桶,牆上安裝了帶擱板的廁紙架。
馬桶上做了擱板與毛巾架,主要選擇木質與黃銅材質,讓白色為主的空間更顯質感。
洗漱區
宜家的迷你鏡櫃+台盆櫃組合,平時的護膚用品、電動牙刷、吹風機、備用廁紙等都被妥帖收納在鏡櫃與台盆櫃中。為了給這個暗衛足夠的光線,除了集成吊頂專用頂燈外,還在鏡櫃邊設計了類似舞台化妝間的燈泡串燈。
看完這個家,我們也和屋主也是設計師@大苗兄聊了聊她入住半年多來的真實居住體驗,關於榨乾小空間的最顯著方式,關於達到不經意的極簡必須要做的細節,意料之外的舒適設計等等,有許多值得借鑑的地方,不妨參考
Q & A
好好住 vs. @大苗兄
Q1
你家最能體現「充分利用小空間」的 3 個地方是哪裡呢?
A1
(1)充分利用小空間首先肯定是衛生間,通過合理的規劃把不到 3㎡ 的衛生間做得舒適好用;
(2)把起居空間打通,再用吧檯和書架來做空間分隔,營造出相對獨立又不閉塞的三個區域:帶就餐區的廚房,客廳和工作區;
(3)洗衣區利用剩餘二十幾公分的寬度設計的洞洞板推拉架,開放但隱蔽,可以放不太美觀的清潔打掃用品,靈感來自住友。
洗衣區的角落可推拉洞洞板設計,推進去拉出來如上圖,非常實用。
Q2
你能具體說下,你家是如何從各種細節來實現「看似不花功夫的極簡」嗎?
A2
我家那些不仔細看不會注意到的細節包括:
(1)洗手間淋浴區做低一塊石材的高差,確保淋浴不會溢水,也省去了凸起的擋水石,免得讓這個迷你衛生間感覺更加侷促擁擠;
(2)開放廚房和客廳之間視覺上的切割——牆頂和牆面的瓷磚與塗料分隔對齊,再跟地面水磨石和地板的分隔對齊,也跟吧檯的邊緣對齊。 地板和石材沒有用標準的T字型壓條,而是做了很細的一道黃銅分隔。這些看起來簡單,其實實現需要櫥櫃廠家,鋪裝地板廠家,泥工,木工每個工種的無縫配合。
(3)充當客廳與陽台的一個隔斷的落地櫃——柜子跟牆面齊平,櫃門選了跟牆面相近的白色,拉手跟櫃體齊平,這讓這個收納功能很強大的柜子看起來很不起眼。同時,那一小段牆面做了一段「隱藏踢腳」,讓踢腳線裝完是跟牆面對齊的 ,材質也是白色。所以,那個角落雖然有很多材料但視覺感受就是一個平整的面。
廚房和客廳之間,用吊頂、牆面和地面材料的變化來暗示空間的分區——
(1)廚房有吊頂,客廳沒有;
(2)廚房地面是淺灰色水磨石,而客廳鋪了淺橡木地板;
(3)廚房牆面鋪了馬賽克小白磚,客廳為大白牆。
Q3
入住了半年多,你覺得家裡最意想不到的舒服設計是哪裡呢?
A3
臥室的半開放衣櫃。最早產生這個想法就是在好好住上看到好多住友花樣使用宜家的艾格特擱板,感覺這是一個環保性價比高又有很多玩法的家具系統。但一直到真正安裝之前內心對它的效果還是有些忐忑。收納真的好用嗎?不做櫃門做帘子會不會積灰?直到布置好以後開始使用以後才覺得,真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好用設計。首先沒有一整排櫃門讓空間感覺大了很多,每個來我家的朋友都感嘆我家臥室很大,因為少了落地衣櫃這個讓空間變小和壓抑的龐然大物。其次用帘子真的讓臥室更有溫馨感。最重要的是,艾格特擱架系統可以按照現實情況隨時調整,而且超級能裝!
重點:宜家艾格特擱板 + 窗簾!!!
Q4
推薦 3 件你家裡的好物吧!
A4
(1)臥室的立川日夜百葉簾——百葉材質是布料,比鋁百葉溫馨,比普通布料窗簾乾淨利落,同時可以在透光和全遮光模式無縫切換,除了貴簡直完美;
(2)博世熱泵乾衣機——從此洗衣服不用看天氣,還是很提升生活品質的投資;
(3)NASTA隱形晾衣杆——兩個掛鉤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配合橫杆使用,並且不用時候都可以卸下來,很適合包了陽台的小戶型,用來晾羊毛製品。
還有更多想知道的?
直接和她聯繫哦!
還有這些熱文可以回顧 !
版權聲明
好好住出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轉載本文或商業合作,請郵件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