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啟功是一位傳統文人,那麼,沈鵬就是一位現代文人。他有良好的傳
統文化功底,對西方文化藝術又有所研究,故思想活躍,有強烈的創新慾望,這就是我眼裡的現代文人——沈鵬。
沈鵬是歷屆書協中最有權威的主席,用一言九鼎、一呼百應來形容他在書協的地位,一點也不誇張。原因有三:
一是他從任副主席、代主席、主席到名譽主席,長達三十多年。2007年又在中國畫院開創「精英班」,設壇收徒。故其屬下與門徒不計其數,積累了深厚的人脈資源。
二是他詩書兼修,藝高一籌, 趙朴初贊其詩作「清新挺健」 ,「書法大作不讓名賢」 ; 啟功稱他「所做行草,無一舊時窠臼,藝貴創新,先生得之」 。所以,沈鵬無疑是中國書法界的一面旗幟。
三是他致力於書法理論的研究,提出書法的「形式即內容」 的新說 (以下簡稱」新說」) , 迎合了改革開放創新的大勢,受到書界年輕一代的熱烈追捧與崇拜。
我對沈鵬的詩詞書法也是十分欽佩與讚賞的,但是我對他的「新說」 卻是十分不理解。如果說他的「新說」是以前衛的精神探索中國書法未來的一家之言,那也無可厚非,但是,現實是他的「新說」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書法的方向,成為年輕一代的經典。雖然歐陽中石的書法理念與沈鵬存在著根本的分歧,但輿論上幾乎完全倒向沈鵬一邊。如果說書界也存有山頭的話,那麼沈鵬無疑就是第一山頭的山大王。
我認為沈鵬的「新說」 有以下幾個值得關注並加以澄清的問題:
一,「新說」違背辯證法關於「世界上不存在沒有形式的內容,也沒有無內容的形式」 ,「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不僅是對立統一的關係,而且是互相作用的關係」 的辯證論斷。
二,「新說」顛覆了書法的傳統理念。書法是中國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魯迅說中國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 形美以感目,三也。」 所以中國人看書法作品的傳統習慣是:邊看邊讀!他們在讀什麼呢?一讀文意蘊含的情感,二讀抑揚頓挫的音律感, 三讀抒情達意的筆墨形式感,這正是中國書法文化博大精深的妙諦之所在。如果說中國書法只是一種沒有文化內涵的純形式, 那還能稱的上「博大精深」嗎? 還能稱的上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化藝術嗎? 雖然說不同的人有不同欣賞需求, 如喜歡書法的人,還有不識漢字的外國人,他們側重在欣賞書法的形式美,這是很正常的。然而沈鵬卻藉此發揮,提出「書法是純形式的」,「書寫文詞不是書法的內容」, 徹底顛覆了「文以載道, 書以煥彩」的傳統理念。如果他的說法能夠成立的話,那麼豈不是也可以說: 京劇的唱詞也不是京劇的內容了嗎 ?
三,「新說」與其行為不一,難以自圓其說。沈鵬一方面振振有詞地宣揚他的「新說」,說「書法與書寫的文字無關」 ,「書法形式即書法的全部」。但是, 他自己在創作中,尤其是對自書詩詞的內容卻十分講究,深耕細作, 一絲不苟。還深有感觸地寫有:「閱讀《祭侄稿》受到深度的感染,文詞的表意作用與書法的形式美感,在欣賞過程中都獲得共鳴。」也十分得意地說過自己的創作經驗, 叫做「我從詩意悟書魂」,有其詩《筆殞》為證:「五色令人目眩昏,我從詩意悟書魂。真情所寄斯為美,疑似窮途又一村。」不僅將文詞與書寫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而且還把詩意視為書法創作的靈魂。可見他說給別人聽的是西方的「新一套」,而自己行的卻是傳統的「老一套」, 言行不一,莫衷一是, 不知道葫蘆里裝的什麼藥?
四,「新說」以西方的「純藝術」嫁接中國書法,閹割中國書法的文化精髓。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是幾千年留下來難以相容的歷史慣性使然。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這是中國文化對於藝術的最簡單深刻的高度概括。而沈鵬卻說「書法是獨立存在」,是「一門純形式的藝術」。試問,以「三大行書」為代表的中國書法經典作品,有哪一件不是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故事、有情節、有情感、有靈魂的作品。其豐富的文學內容與抒情達意的筆墨形式的和諧統一,是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典範。如果中國書法也淪為西方的「純藝術」, 那麼中國書法還能獨尊於世界藝術之林嗎 ? 為藝術而藝術的「純藝術」 ,不僅違背中國書法歷史的客觀事實,而且與「文藝為人民服務,文藝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政策也背道而馳。
五,「新說」帶來了不良後果。在沈鵬「新說」與「尊重個性」的影響下, 一些不安分守己在學校教書育人的教授,扛著拖把,打著中國書法的旗號,招搖過市, 大搞丑書、亂書、盲書、射書、吼書,以創新之名褻瀆糟蹋中國書法,引起國人的強烈不滿!這些「偽書法」都與「新說」的影響有一定的關係,其中就有「精英班」的「精英」、沈鵬的愛徒一一曾翔。如果中國書法淪落為沒有文化的行為藝術, 那麼, 假以時日,從量變到質變,中國書法亡矣!世界書法文化遺產亡矣!
有人贊沈鵬的「新說」是「對中國書法歷史性的貢獻」; 有人罵沈鵬是「罪人」。正是:
詩書合璧藝精深,理論新說啟後人 ? 屬下門徒成一統, 書壇定海一神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