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將過去,2020年還有一周就要到來,想到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忍不住想寫這篇文章。
我有一個同事,前幾天突然感覺心絞痛,到醫院一查,才發現自己得了比較嚴重的心臟病,當晚就在醫院做了十多個小時的手術,還住進了ICU,差點沒命。醫生說,幸虧來醫院了,不然後果不堪設想,而生病的原因,就是他長期久坐、抽煙、熬夜。
主持人華少,前段時間在某個節目中爆料,自己工作累到吐血,一次竟然就吐了 500cc,肺裡面的兩根血管都爆掉了,有正常醫學常識人都知道,這已經是身體傷害達到極限的表現,普通人捐血安全標準才 200cc 。
這只是幾個比較典型的案例,相信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現在就在有意無意做著傷害身體的事情,但其實仔細追究起來,很多人熬夜、久坐都是因為玩手機、打遊戲,戒除不會對生活產生任何負面影響。
但是壞習慣一旦積累成為習慣,它就會像魔鬼一般纏著一個人,讓人難以擺脫。因此,每個人都應該管理好自己的精力,不要臨到生病才知道後悔,給家庭甚至身邊的人都帶來負擔。
一、精力管理對一個人的影響
美國作者露西·凱拉韋曾經做過一項調查,打破了很多人的認知,一個人在精力下滑的時期不是人到50歲、60歲年老以後,而是經常出現在30多歲。
30多歲的職場人,既要養育後代,贍養父母,還是事業發展的爬坡期和關鍵期,對一個人的精力要求最為嚴格,也最容易出現疲憊、暴躁等情緒問題,日積月累,這些問題會將一個人拖垮,直到躺倒病床上。
2003年,效能方面的心理學家吉姆·洛爾(Jim Loehr)和托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提出了「精力管理」這個革命性的概念,並在其後的是多年裡,把這個改變世界的工作方式引入了諸多世界五百強公司,也真正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效能。
一個人的精力,是一個人做事情最核心、最基礎的能力保障。如果身體能量總是很頹廢,就很難發揮除正常的工作水平,就會出現,明明一個人很努力,最後卻還是在原地踏步的結果。
而掌握精力關係的核心,可以讓我們大幅度提升時間效率,提升一個人健康水平,真正幫一個人的事業和生活上取得大幅進展。
二、一個人該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
那我們應該如何優化我們的做事風格,提升自己的精力管理水平,一點點改變人生呢?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始改變:
1、 體能管理
體能,可以簡單理解為身體素質,體能是一個人做事情最核心、最基礎的能力保障。一個人的白天體能水平,決定一個人的工作是否能高度專注,做事是否能有條不紊,做出結果。所以,每個人都要管理好自己的體能。
(1)睡眠
如今很多人因為工作壓力大出現失眠的情況,而良好的睡眠狀態可以確保第二天的工作效率,我們應該如何調整睡眠狀況呢?
- 關閉干擾物。在準備睡覺時,最好關閉手機或者電腦等顯示器,因為螢幕輻射會抑制褪黑素分泌,導致沒有睡意,關閉手機後,可以通過泡澡、泡腳的方式來降低人體的溫度,人體溫度低可以促進一個人睡眠。
- 調整心態。你可以通過冥想、開窗增加白噪音,讓大腦進入疲勞狀態,如果頭腦中總有事情,清空不了大腦,可以用清單記錄頭腦中的事情,告訴自己明天總能解決。
- 關燈睡覺。關燈能夠讓屋子保持黑暗的狀態,幫助你找到睡眠的感覺,產生更多褪黑素,促進你的睡眠。
(2)飲食
飲食就是一個人精力的來源,它就像火箭的燃料一樣重要,能夠促進一個人迅速完成目標。而吃飯也不是隨便吃,隨便吃要麼會讓一個人快速肥胖,產生惰性,要麼讓一個人胃口壞掉,不想吃飯,沒有精神。
- 早餐一定要吃。很多90後年輕人,最喜歡熬夜,熬夜起床後又不吃早餐,匆匆忙忙就去工作,結果一上午沒有什麼精力做事,渾渾噩浪費一上午時間,關鍵是,還把自己的身體搞壞了,所以,早餐一定要吃,最好以高蛋白和高纖維的食物為主。
- 多喝水。最好1小時就喝一杯水,每天最好保持1.8升水,也就是大約8杯水。
- 及時補充能量。在產生飢餓感的時候,無論吃水果、蔬菜還是乾果類零食都可以,這樣能夠幫助一個人快速補充能量。
(3)運動
適當鍛鍊,是如今職場白領最應該做好的事情,很多人在辦公室一坐就是一整天,最容易把身體搞壞,而適當運動,可以給大腦提供充分的氧氣和養料,並清除代謝的廢物,讓人精力飽滿。
- 有氧運動,跑步、瑜伽、跳繩等,幫助自己改善整個身體的狀態。
- 無氧運動,深蹲、平板支撐,讓自己肌肉得到增長。
- 做輕運動,比如冥想、盤坐等,讓身體內在得到發展。
(4)呼吸
呼吸是主要是為了幫助一個人快速進入平靜狀態,讓一個人體能快速得到恢復,面對憤怒和焦慮時,不妨可以試一試:
- 首先,先深深呼出一口氣,保持30秒左右,保證排空肺部氣體。
- 其次,然後慢慢吸氣,分為2~3次,不要一下吸滿整個肺部。
- 最後,吐氣,慢慢吐氣,分成10次把氣息吐完。
試一試,現在是不是比平時更加瓶頸和專注了呢?
2、腦力管理
很多知識工作者,經常要用腦,而大腦其實和身體一樣,都需要保持一定的運行規律,動靜要結合,才能防止腦能不充沛,精力渙散。我們應該如何增強腦力的運行能力呢?
《如何向達·文西一樣思考》一書中,曾經拋出過這樣一個問題:「什麼場合你會獲得最佳的靈感?」
大家的答案有洗澡的時候、散步的時候、冥想的時候、聽音樂的時候,有意思的是,幾乎沒有人是在工作中獲得最佳的靈感。
(1)冥想
腦能恢復的關鍵,大腦運行和休息保持一定的規律。比如說,你在專注做一些腦力工作,感到疲乏時,
可以通過聽音樂、洗澡、運動、幹家務活等方式,讓腦袋處於「低耗能」階段,獲得放鬆。
如果你想要讓腦力獲得快速得到恢復, 建議可以通過冥想、跑步、休息這三件事來促進腦力恢復。
(2)鍛鍊
日本的神經科學家們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們讓一群年輕人每周進行兩到三次的慢跑,四個月後測試他們的記憶力,結果顯示他們的答題速度和正確率都要比四個月前高出了25%。
而一旦這些年輕人停止了鍛鍊,這個神奇的效果也就慢慢消失了。
做有氧運動5分鐘,養成鍛鍊的習慣,真的非常重要,每個人每天都要安排一段時間鍛鍊。
(3)休息
在大腦經過一段時間高強度的使用時,最好停下來,放鬆大腦。這裡有一個時間管理的方法很實用:番茄工作法,集中精力工作25分鐘後,停下手頭工作,看窗外或者起身站一站,然後再進行工作。
這樣能夠讓你的大腦快速切換狀態,滿足腦力的休息,確保你在高效的時間能夠充分應用腦力。
腦能精力是否充沛,決定了你能否專注和高效,可以利用上面三個方法來改善、恢復自己的腦能。
3、情緒管理
人在積極的情緒中,更容易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做事也更加有效率,成果往往也更加令人滿意,就好像車的潤滑劑,既省油,又跑得快,讓人更加輕鬆的完成事情。
(1)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首先,廣交朋友。積極參加各種社群活動,各種大小會議,多連結人脈,並且經營一個積極向上的人脈圈子。
其次,常常聚會。定期與朋友、家人聊天、聚會,共同做事,促進親密關係。
最後,聊天。聊天能夠讓人的感情變的更加深厚,不要功利心太強,做事必須出成果,與人閒聊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讓我們很快找回輕鬆愉快的狀態。
(2)反思自己情緒,不斷找到情緒的來源
很多人產生情緒,都是無緣無故的,仔細思考一下,其實都並不是基於事實,都是經過推理得出的結論,最後再根據結論發一頓脾氣。
比如同事在你旁邊竊竊私語,你就以為對方在討論你的是非,事實或許真不是討論你,最後你因為自己得出的結論是對方討論你,你因此生氣。
找到情緒的來源,就能很好的破解負面情緒,不斷思考自己的負面情緒來自哪裡,如何解決問題能更高,這樣就能越來越克制,不會再隨便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3)情感肌肉訓練
在《精力管理》這本書中,作者認為我們每個人的情感,其實和我們的肌肉一樣,如果長期讓它緊繃,它就會很快感到疲勞。
如果能按照一定模式進行訓練,讓我們的情感稍稍超出一般的壓力,之後再馬上休息,那麼我們的情感精力,就會像經常鍛鍊的肌肉一樣,越來越強壯。
為了讓情緒像肌肉一樣,變得越來越強壯,我們要不斷通過主動通過,比如唱歌、跳舞、瑜伽、讀書、聽音樂,讓自己情緒得到鍛鍊,減少焦慮,提高自己情感掌控能力,變得更自信。
4、心靈管理
維克多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中說的:人類不應該詢問生活的意義,因為他自己才是需要做出回答的人。他只能為自己的生活作答,並負起相應的責任。
找到人生的意義,挖掘人生最深層的內在驅動,屬於長期精力,一個人只有認同自己所做的事情,才會真正做到全身心投入,樂此不疲。
所以,去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多問問自己如何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把價值的不斷放大看作生活和工作的意義,你就會越來越有飽滿的精力幹事。
寫在最後
每個人補充精力的方式都不同,節奏不同,能力不同,個體不同,但都必須要掌握精力管理,讓自己能夠做到動靜有序,保持身體健康,不斷「回血」,創造更大價值,奔向更高的目標。
每個人補充精力的方式都不同,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有些人用聊天的方式、有些人選擇運動、有些人喜歡用音樂來放鬆,有些人則用獨處來放鬆。
你可能會覺得,自己都忙成狗了,哪有時間休息。但是,放鬆過後,你可能會驚喜地發現,注意力更集中了,精力更充沛了。
布朗喜歡工作一段時間後就去散步三到五分鐘。他說,散步能找到讓自己『回血』的方法,然後,將這些方法融入一天的工作中。
—— END ——
責任編輯 | 清風
- 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哦。
升職加薪有套路,職場難題有妙招,更多職場秘籍請戳下方「了解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28OW8BMH2_cNUgkb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