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唐代山水詩中的禪道境界

2019-06-07     梧桐樹邊羽


禪道意味的山水詩其實可以稍微分一下,分為道家詩和禪理詩。

道家氣質的詩

相對於大量禪理詩,道家詩作雖多,但是大都藏於文化大拿的作品之中,如大唐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道家氣質作為中國人土生土長的根底,早就潛移默化進入生活之中,所以道家唐詩多以個人逍遙,追求成仙,或者神話傳說為主。

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呤留別》,你說是道家詩吧,可更像遊記,其實是夢一場。李賀的《秋來》、《蘇小小》,你說是寫鬼吧,其實也是遊記有感。也就是山水詩中蘊藏了道家意象,只是因為這種思想虛無縹緲,氣質上超脫凡人,成為仙品,在唐詩中並不多見。李商隱的《嫦娥》:「碧海青天夜夜心」,你說寫的神話吧,其實是托神話寫愛情。所以,道家詩也因此並不好作出區分。這些人大抵是有道家氣質的詩人,而在以道教為國教的盛唐,基本上文人都有這種氣質。

李白還真是個道士,道士中寫詩的還有呂岩,也就是呂洞賓,也是唐人。再後來北宋出了個宗師白玉蟾,詩作也比較多。但是這些專業道士的詩作意境上以修仙為主,而水平就差唐朝三李遠矣。

更多的是禪理詩

佛教中有很多偈子,本身就具備了詩的潛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之類的。佛經中印度語翻譯過來就相當於文人的一次再創作,而正是佛經的翻譯讓曹植髮現了漢字音韻之間的關係,發明了「梵唄」,並以此奠定了中國漢字聲韻學的基礎,並最終發展出四聲韻和平仄來。這個過程中就自然產生大量適合吟誦、流傳的詩樣經文。但是,這並不是禪理詩。

什麼叫禪理詩?就是表現出「禪理」的詩。

那麼「禪理」是什麼?在大眾理解下,只要是與佛學義理有一點關係的,即為「禪理」。至少在定義「禪理詩」這個概念的時候,就是這麼寬泛的。

「禪理詩」所表現出來的「禪理」,也無非是「空」、「靜」、「靈」以及不染塵俗、恬淡心境、看淡生死之類,並不必有太深刻的意思。如果一首禪理詩,過於深刻地闡敘佛教義理,需要普通信眾苦修才能參透,這種詩也只能存在文獻或者大德的研究之中,在民間無法流傳起來,也就算不得簡單易懂的「禪理詩」。

除了佛學義理有關,那些在字面上體現出「寺」、「鍾」、「僧」等寺廟相關的環境、器物、人物的,並帶有空寂恬淡意味的詩,也被稱為「禪理詩」。「禪理詩」由此成為一個詩歌門類。

在這麼寬泛的分類下,能確定的一點是,這是從思想內容來進行分類的,指的是詩歌描寫的對象和表達的情感。

遊仙詩與玄言詩

而題主說的山水詩中的禪道意象,其實從根源上來說兩者並不是從屬關係。

禪理詩,也就是說理的詩,在春秋戰國就出現了,遠遠早於山水詩的誕生。

最早、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道德經》了,老子用朗朗上口的韻文給大家講了一些玄而又玄的道理——這其實就是「言理詩」。魏晉玄學的興起,「言理詩」變成了愛講道理的「玄言詩」。

而詩詞神秘學的先行者,對神仙的追逐,想像,描繪著,是寫《楚辭》的屈原,他是「遊仙詩」的祖宗,曹植繼承了遊仙詩特色並發揚光大。在魏晉亂世中,文人們辭官不受,四處求仙,在遊仙詩的基礎上,又逐漸發展出人物詩,風光詩,也就是山水田園詩派漸漸成型。

陶淵明、謝靈運時期,山水詩的寫作都逃不開玄學小尾巴,在描敘完風景、事物之後,最後總要加上幾句講點大道理,這就是「玄言詩」的後遺症。這種情況,直到謝朓,才真正發生改變。還山水本色,直抒胸中暢意,用意像去感染讀者,不再強行講大道理。進入盛唐,山水詩才真正獨當一面。

山水禪理詩

佛教在南北朝時期更發展到最高峰。由於南北朝時期的佛道合流,詩人對這些都有哲學意味的宗教思想是包容的,並沒有把佛、道思想區分對待。所以那些有玄學意味的「玄言詩」,同時包括了佛理和道家思想的表達。

當唐代信佛、研究佛學成為文化圈子一種習尚,尤其禪宗發展到新高度的時候,詩人們用詩來表達一下佛理、禪理,就成為一種自然的事情。經過了「遊仙詩」、「玄言詩」的訓練,山水詩、田園詩尤其寓情於景的手法的成熟,優秀的「禪理詩」不再像當年「玄言詩」那樣枯燥無味地說教,而是把各種禪機隱藏在山水意象之中。

​「禪理詩」實際上就是「玄言詩」的升級版,表現為思想內容上轉向禪理,而手法上更加注重藝術性。也正因為如此,「禪理詩」並不能完全脫離「山水詩」、「田園詩」而獨立存在,不像「玄言詩」和「遊仙詩」那樣涇渭分明。

在唐人的山水詩中有很強的的禪道意味,就是這個原因了。其實這種詩並不是簡單的山水詩,而是在偷偷給你講道理的禪理詩。

禪理與修行狀態的聯結,導致後來只要是描寫「空」、「靈」、「靜」這些狀態的詩也都被歸入禪理詩,同樣,只要是描寫這些意象的詩也會被認為是有著禪道意味的山水詩。

比如王維的《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其實就是一首寫景詩,可正是因為有著空靈,幽靜的意境描寫,讀起來禪味十足,你要說這是禪理詩也沒有問題,可實際上不過就是作者隱藏的人生態度通過他筆下的寫景給你的錯覺。

不過這種錯覺,是美好的,讓人沉思的。這就是好詩的存在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tqP0GwBJleJMoPMvSM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