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坐在蒙古包里,悠閒地看著電視放牧,羨慕吧?

2019-07-26     人民政協網


「『現在我在草原上,信號不太好;現在我在房頂上,信號好好地呀。』這首帶有蒙古民族音樂特點的網紅歌曲道出了草原深處、邊境牧區的『通信尷尬』。我們就是帶著解決這種『通信尷尬』的目的來到錫林郭勒草原調研的。」7月5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邊境旗市奔波了1000多公里的區政協委員王金梅感嘆道。

內蒙古地域遼闊、邊境線長,地理條件差、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守邊農牧民和駐防官兵無法享受廣播電視服務和網絡信息服務。今年自治區兩會期間,政協委員付海波和楊志明聯合向大會提交「關於提升邊境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建議」提案。

為進一步摸清目前邊境地區廣播電視接入情況及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7月3日至5日,自治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新聞出版界委員對錫林郭勒盟邊境地區「推進廣電網絡基本公共服務入戶工程、提升邊境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問題進行專題調研。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邊境地區的巴彥烏拉蘇木額爾敦錫力嘎查,距蘇尼特左旗150公里。牧民額爾登蘇乙拉家wifi直連,刷微信、聊語音,瀏覽新聞、觀看視頻,各種網絡體驗全都沒有問題。

與此同時,在幾十公里外的洪格爾蘇木新阿米都日勒嘎查,牧民蘇·乙拉圖正坐在蒙古包里,悠閒地看著電視放牧。隨著廣播電視有線無線融合網在這裡的覆蓋延伸,當地牧民只要在牛羊棚圈、草場等處安裝視頻監控裝置,就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視機,隨時隨地監控自家牲畜的活動及周邊草場環境。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務,讓放牧變得簡單高效,牧民們再也不用追著牛羊跑來跑去了。

這兩個場景的出現,正是內蒙古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新時代強邊固防政策開展的廣電網絡基本公共服務入戶工程的一個縮影。

記者通過內蒙古廣播電視網絡集團公司了解到,2017年,通遼市扎魯特旗政府在自治區範圍內第一個通過政府購買全部農牧民基礎服務的形式與內蒙古廣播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公共文化服務和信息化建設協議,截至今年5月,內蒙古的廣電網絡基本公共服務入戶工程已與25個旗縣市(區)簽約,15項工程立項。

「有線無線融合網絡覆蓋可以打通延伸至農村牧區的信息通道,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廣電網絡基本公共服務入戶工程已初見成效,成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在蘇尼特左旗進行調研小結座談時,付海波說。

「2018年,內蒙古廣電網絡集團公司以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為試點,與當地黨委政府合作,利用廣播電視有線無線融合網技術和4K智能機頂盒,實現了全旗5 個蘇木、27 個嘎查、約 11179 人的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有效覆蓋和寬頻上網的綜合服務,有效打通了基本公共服務到群眾家門口的『最後一公里』。」楊志明介紹了蘇尼特左旗試點項目的進展情況。

自治區政協調研組在基層調研時也看到,

邊境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供給力的發展不充分、不平衡。許多邊境地區手機信號網絡不暢通,甚至是沒有信號;絕大多數地區不通寬頻,也無法收到有線電視信號,群眾文化生活匱乏;邊境地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邊防哨所等地點分散,聯網困難,缺乏統一的信息化平台,影響運行效率。

對此,自治區政協常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魏軍認為,

「對比廣電網絡覆蓋和未覆蓋地區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廣電網絡基本公共服務入戶工程對於彌補偏遠邊境地區公共基礎設施供給不足、提升邊境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改善信息化水平滯後現狀等起到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電信運營商應以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服務對象和內容承載方面加大力度。」


「當前,全國各地都在深入開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通過實施廣電網絡基本公共服務入戶工程,可以有效改善旗縣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解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在網絡覆蓋方面的問題。同時,利用廣電網絡的公信力和網絡優勢,通過與各級黨政機關的政務服務對接,能夠協助黨委政府建立健全服務體系,解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在內容覆蓋方面的問題。」自治區政協常委關方方建議。

記者:常歌

通訊員:烏雲高娃

編輯:劉聰

責編:周佳佳

審核:趙彤 李木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tWYMmwB8g2yegNDZK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