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大智慧:在職場,這四句話千萬別說,不然死定了

2019-11-18     權謀網

職場上最講究城府,主要原因就是不能直抒胸臆,不然,你認為是說的很對,是為了領導好,但是,領導卻不這麼認為,領導會認為你在內心輕視他,這段通鑑材料中,蕭復就是一個犯錯的集大成者,四句話涵蓋了職場犯忌的主要內容:

【原文】蕭復嘗言於上曰:「宦官自艱難以來,多為監軍,恃恩縱橫。此屬但應掌宮掖之事,不宜委以兵權國政。」上不悅。又嘗言:「陛下踐祚之初,聖德光被,自楊炎、盧杞黷亂朝政,以致今日。陛下誠能變更睿志,臣敢不竭力。儻使臣依阿苟免,臣實不能!」又嘗與盧杞同奏事,杞順上旨,復正色曰:「盧杞言不正!」上愕然,退,謂左右曰:「蕭復輕朕!」戊子,命復充山南東·西、荊湖、淮南、江西、鄂岳、浙江東西、福建、嶺南等道宣尉、安撫使,實疏之也。

【譯文】蕭復曾經對唐德宗說:「自從國步艱難以來,宦官往往擔任監軍,仗恃著陛下的恩寵任意而為。這種人只應該掌管皇宮的事情,不適於把兵權和國政委託給他們。」德宗不高興。蕭復還曾說:「陛下即位之初,聖德光輝照耀。自從楊炎、盧杞侮亂朝廷大政,因而導致今天的結局。如果陛下能夠改變過去的作法,我怎敢不盡力效勞。倘若讓臣阿諛依附,苟且求生,我實在難以做到!」蕭復又曾經與盧杞一起奏議朝事,盧杞順承皇上的旨意,蕭復面色嚴正地說:「盧杞講話不正直!」德宗感到吃驚,退朝後對親近的人說:「蕭復對朕太輕視了!」戊子(十六日),德宗命令蕭復擔當山南東西、荊湖、淮南、江西、鄂岳、浙江東西、福建、嶺南等道宣慰、安撫使,實際上是疏遠蕭復。

【解析】

一、對已經發生的事

1、指責做事不當

「宦官自艱難以來,多為監軍,恃恩縱橫。此屬但應掌宮掖之事,不宜委以兵權國政。」蕭復上去就指責皇帝做事不當,把兵權國政給了宦官。這是對皇帝做事的否定,儘管蕭復覺得自己言之有理,但是皇帝會認為他站著說話不腰疼。宦官掌權是因為周邊的朝臣、軍官,不值得信任,是一步步的演變成這個局面的,否定的事誰都會說,關鍵是如何解決。

2、指責用人不當

「陛下踐祚之初,聖德光被,自楊炎、盧杞黷亂朝政,以致今日。」這是蕭復指責皇帝的用人政策,啟用了楊炎和盧杞。其實這是指責皇帝的識人不明,用人無術,說白了,就是你沒領導力。但是對皇帝而言,楊炎提出的兩稅法,為皇帝解決了財政困難,而盧杞替皇帝除掉了很多權臣,為皇帝解決了集權問題,在皇帝眼裡這是人才。而你蕭復做了什麼?皇帝心理極度不爽。

二、對未來要做的事

1、談條件

「陛下誠能變更睿志,臣敢不竭力。儻使臣依阿苟免,臣實不能!」你要是好好乾,我就跟著你干,你要是還是使用小人,我就不奉陪了。表面上毫無問題,這就是蕭復的態度,其實這個問題大了。在皇帝眼裡,這就是和他談條件。權力心思認為,凡是談條件的,都是忘了自己的身份,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作為下屬,你沒有平等的討價還價的資格。

2、搞對抗

「又嘗與盧杞同奏事,杞順上旨,復正色曰:『盧杞言不正!』」一起和皇帝討論問題,盧杞已經摸清楚了皇帝的意思,直接順從,表面蕭復是指責盧杞,其實這是對抗皇帝的心思,其實無論古今中外,別說領導,任何人被人對抗,心理都會非常的不爽,何況是有權力的皇帝。一個不順從權力意圖的下屬,領導是不會給他晉升,以及更多的授權,不然,對抗的豈不更厲害?

三、我們的職場啟示

1、不評價

很多人會想,為什麼自己的表達,本來是對領導好,但是為什麼卻被誤解,這麼難說話,都不敢開口了,其實很簡單,首要的原則就是不要評價領導的任何行為,無論對錯,因為你沒這個資格,對於領導的對錯是有他的上級來評價的,而不是你這個下屬。如果領導就是老闆,那就更不用評價了,別人對自己錢會比你上心,人家虧自己的和你關係更不大。

2、不忤逆

沒有人喜歡,有人忤逆自己,權力更是講究順從,所以,我們在職場重要的工作,就是揣摩領導的心思,只有什麼明白了權力的心思,才能夠更好的迎合,只有迎合了領導的想法,才能夠得到領導的認同,他才會覺得你在支持他的工作,你是他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只有讓領導對你有這個認識,才能夠在接下來的工作上重用你,否則都是受打擊對象。

蕭復自己認為自己很有才華,指責了唐德宗,做事不行,用人失敗,自己做事和領導談條件,做人和領導搞對抗,這唐德宗立即就認定,你蕭復是小看我啊,為什麼會形成小看的這個認知呢,原因就是,評價權,是上對下的權力,談判權是平級間的權力,對抗是敵人的標誌。所以,一句話,你沒認識到自己比領導位置低,所以就有了小看的想法。唐德宗的做法很官僚,也很正確,那就是,讓你蕭復走人即可!本文源自「權謀智慧」 微 信 公 眾 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stIgG4BMH2_cNUgCw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