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考拉小哥哥
來源:我愛考啦
原標題:銀行櫃員和資產幾億的董事長,哪個更傲慢?
這是前幾天的新聞了。
事件的主角叫張小波,北京鳳凰聯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裁。
他發微博陳述了一件被銀行櫃員「鄙夷」的事情,說去一家銀行上調借記卡轉帳額度,原來是500萬,諮詢「最高可調到多少」,一名櫃員回答說「一億」,並追加了一句:「夠麼?」
這讓張小波很生氣,指控櫃員是「假聲關心」,並且是「鄙夷的眼神」,微博中直接罵櫃員「你奶奶個腿毛」。
張表示迅速將幾個億的結構性存款轉走了。
有網友問及沒有私人銀行服務嗎?張小波表示「行長正在趕來的路上」。
行長有沒有來,咱不知道。但張小波的帖子火了。
媒體幾乎一邊倒的指摘銀行櫃員「傲慢與偏見」,並有網友去安貞附近搜集了下,共有工商、建設、農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浦發、興業、郵儲,基本齊了。
網友的評論也都炸了鍋,遠比事情本身更精彩。
考拉一直在思考,這件事的真實性,也有諸多的疑問,給各位總結一二。
張小波,作家,知名文化商人。最早策劃《中國可以說不》系列而崛起於中國出版界,前北京共和聯動圖書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小波能文能商,對於他有幾個億的存款,銀行的同學們意見大啦,「不是VIP客戶嗎?現在銀行存款任務那麼重,別說幾個億存款,就是幾千萬幾百萬,都算大客戶,至少給辦個VIP鑽石卡白金卡,而這個董事長還用普通的借記卡?」
另外,轉走幾個億結構性存款,也有點誇張。結構性存款不是我們平常說的存款,它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加入一定比例的金融衍生品組成結構性的金融理財產品。
那是和銀行有約定,不能隨便動的,你聽說過哪家銀行理財產品隨時能取?至少要到到期日才能取。
考拉覺得張小波可能文章寫多了,應該是個段子,或者在銀行受到了怠慢,誇大其詞了。當然了,還有網友調侃,張總裁顯擺自己的幾個億,還挖苦說行長正在趕來(求情)的路上,豈不也是對銀行、對櫃員、對行長的鄙夷?
當然了,別出心裁的網友也調侃張小波,病毒之下,癱瘓的公司、跑路的企業家特別多,張小波是用此招顯示他有錢,很有錢,現金流槓槓的。
就算張小波說的是真實發生的事兒,那麼銀行的員工是故意怠慢嗎?
我們都知道,現在銀行櫃員禮儀考核太多啦,主動問候,來有問聲,走有送聲,禁止無聲服務,銀行員工會對一個轉帳額度到了500萬的巨頭客戶冷眼相對嗎?
微笑服務也是銀行工作者起碼的禮儀,一旦被「督查」或者「神秘人」挑出毛病就要扣績效扣獎金,在這種情況下,真不敢相信哪個櫃員敢用鄙夷的眼光看客戶?也許只是櫃員隨意問了一句。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董事長為何要針對銀行櫃員?
一來,說明銀行服務確實參差不齊。
有的沒有使用文明用語,有的對客戶缺乏敬畏之心,有的缺乏對職業的尊重。只是,這次碰到了一個較真兒的企業家。
二嘛,張小波本人性格使然。
比起商人,張小波最為知名的就是作家了,曾是1980年代時第三代詩歌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上海"城市詩派"的旗手。他的書籍《中國可以說不》傳達了,對滿大街的廣告牌說不,對洋奴文化說不,對卑賤心態說不。
但是,咱們櫃員又不是廣告牌,都有一顆火熱的、充滿熱情的心,雖然財產比不上張小波,但都不卑不亢,靠著自己的微笑為客戶服好務。
說到銀行櫃員這個工種,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工作穩定,工資高,還很體面,基本都是靚男俊女,那麼,銀行里的櫃員都是怎麼看待自己的工作呢?
考拉根據《小小桂圓》給大家做個簡單整理:
經常有客戶問我,一臉誠懇:
「小伙子,我們單位的工資發了嗎?」
「我身份證沒帶,能取多少錢?」
「為什麼存錢還需要身份證?」
「你們銀行存款利率怎們這麼低?」
經常有領導找我,一臉期待:
「月底的存款拉得怎麼樣了?」
「信用卡指標完成了嗎?」
「晚上有個視頻培訓,準時參加」
「神秘人要來檢查了,做好文優」
經常有親戚朋友找我:
「我那信用卡額度你能給我批高點嗎?」
「貸款找你可以有優惠?」
「在你這存款有禮品嗎?」
「我直接去辦了,不用叫號吧」
小小櫃員時常面對著這些簡單又充滿複雜人性的問題,不是弄得我手忙腳亂,急火攻心,就是誠惶誠懇,冷汗直冒。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句「夠嗎」,讓我走到了聚光燈下。
感謝張小波,感謝行領導,我一定不辜負神秘人的期望,下次打死都不說了,直接告訴他,行長泡好了茶,在等著您呢。
END
各位小夥伴們,
對於銀行櫃員和資產幾億的董事長,
你覺得哪個更傲慢?
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