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旺鄉凈河村:緊扣產業發展助推脫貧致富

2020-04-08     銅仁新聞網

4月1日,筆者走進江口縣德旺鄉凈河村,只見壩區的蔬菜基地里農用拖拉機來回穿梭,西瓜基地里工人們在為瓜棚覆膜,烤煙基地的負責人在查看煙苗的出苗情況……

聚焦發展

群策群力謀劃集體產業

「蔬菜基地的翻耕機與平地山組的吊瓜基地都是我們村合作社今年新增的集體產業。」江口縣凈河生態農業發展扶貧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豐國忠向筆者介紹道。說起新增的集體經濟產業,豐國忠臉上顯得神采奕奕,講起了產業發展背後的故事。

此前,凈河村在選擇產業時,村裡面有兩種備選方案,發展梵凈山下特有的山麻魚養殖項目和種植吊瓜。

1月6日,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就這兩種產業發展選擇方案展開了討論,一方認為山麻魚是梵凈山下的特色,能用好本村的優質水資源,另一方則認為村裡面前期有種植吊瓜的經驗,市場、技術都有保障,是個「穩鋪子」項目,風險小。雙方你來我往,爭執不下,通過前前後後5次的集體討論和民意調查之後,最終在1月20日的支委會上,決定發展吊瓜種植。於是,由村兩」成員各投入10萬元作為項目啟動資金,項目盈利後按比例分紅,並利益聯結全村建檔立卡戶。

這個決定就像是一把「金鑰匙」,開啟了集體智慧的「馬達」。此時,致富帶頭人王長付發現了該鄉耕作的市場缺口,整個鄉3000多畝的壩區目前只有一台翻耕機,市場根本供不應求。「我們還可以在吊瓜基地里套種觀賞苗木,供應給春暉社成員公司,增加土地附加值。」村委委員蘭應陽也提出了好點子。

說干就干,在接到有序復工復產的指令之後,該村便緊鑼密鼓地推進村集體產業。「我們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搭建吊瓜支架,栽種吊瓜苗。」村黨支部書記劉國海對筆者說。

聚焦服務

用心用情破解企業難題

走進該村西瓜基地,基地負責人莫錦軍正和工人們交代瓜棚覆膜的注意事項,談起今年的西瓜種植,他心裡滿是感慨:「今年疫情對我們搞農業產業的影響很大,耽誤了農時,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與時間賽跑。」

在復工復產初期,由於人員和物資都難以進村,莫錦軍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基地干著急。村兩委、駐村工作隊了解到莫錦軍的難處,主動聯繫到他,幫助他在本村尋找工人,免費為基地復工復產提供口罩,並通過村合作社的渠道聯繫到農資商,解決了莫錦軍的困難。

類似的問題還存在於該村冷水魚養殖基地,有次,養殖基地的魚苗瀕臨斷糧,幫扶幹部和村幹部們積極與德旺鄉政府對接,最終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

凈河村今年開建的20萬羽蛋雞養殖場是鄉里的重點項目,也是地處偏遠的核桃坪組脫貧致富支撐產業。環境好、相對封閉是企業相中核桃坪的原因,但是,由於地處高山、道路彎度大,導致企業大型的運輸車輛無法直接通行,過高的二次轉運費成了養殖場無法承受之重。

「我們向村裡面反映了這個問題後,他們及時和縣、鄉兩級政府溝通協調,最後為我們把彎道擴寬,解決了道路彎度大、大型的運輸車輛無法通行的問題,為我們大大降低了成本。」養殖場場長蒲智成說。

聚焦技術

請師進村護航產業發展

凈河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黎曉華是鄉農業服務中心的負責人,也是一位服務農村20餘年的農業老專家。提起「隊長」這個稱呼,他頗有些自豪,說是村裡面「請我來的」。2019年,凈河村在駐村工作隊員輪換之際主動向鄉裡面申請派黎曉華到凈河村駐村,目的是為村級集體經濟產業更好的保駕護航。駐村以來,黎曉華發揮自己的專長,隔三差五就到村裡面的產業基地指導育苗、除蟲、施肥等工作,還現場為基地工人示範培訓,提升工人勞作質量。駐村一年來,村裡的群眾都親切的稱呼他為「黎專家」。

自脫貧攻堅以來,江口縣委、縣政府為每個村都配備了2到3名農技專家定點幫扶產業發展。聯繫凈河村的高級農技師陸才雲便是因此與凈河村結緣。

作為蔬菜、瓜果領域的專家,陸才雲平時忙著本單位的業務,但只要村裡有需要便立馬趕來為村裡解決難題。「今年多虧了陸技師,要不是他,不知道我們的菜苗成活率能有多少。」蔬菜基地負責人張彪說。

為了培育好蔬菜,陸才雲一直是自己動手、親自示範。天氣炎熱的時候,陸才雲往往在育苗棚里一呆就是一天,時刻關注著棚里溫度計的變化,生怕氣溫高了菜苗被燒壞根。

一直以來,凈河村緊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產業發展「八要素」,凝心聚力,著力推進本村產業革命,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助推群眾更好的脫貧致富。(呂勝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ndmW3EBnkjnB-0z679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