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桂協作:全家支教顯真情,扶貧幫困暖人心

2019-12-07     馬山廣播電視台

一邊是將近八十歲的父親,需要照顧;

一邊是大山深處的學子,需要教師。

一邊是富庶的故鄉,衣食無憂;

一邊是貧困的山區,偏僻閉塞。

面對這樣的選擇,

侯瑞良、溫華芬夫婦選擇了支教。

侯瑞良和溫華芬夫婦是廣東茂名市電白區城春中學的教師。2018年3月,侯瑞良、溫華芬夫婦響應組織號召,參加粵桂兩地「攜手奔小康」教育扶貧支教隊,並帶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

這個決定遭到了侯瑞良姐姐的強烈反對,「你們把孩子帶到教育水平相對落後的廣西,這不是耽誤孩子嗎?」

姐姐的話讓夫妻兩陷入了苦惱,但當他們把想法告訴孩子時,孩子一臉堅定又憧憬地說:「我很期待。」這句話打消了他們最後的顧慮。

來到南寧市馬山縣之後,侯瑞良被安排在馬山縣合群初中擔任地理老師。溫華芬安排在馬山縣同富小學,先後擔任英語和語文老師,兒子就讀於同富小學二年級。

在侯瑞良到來之前,合群初中只有一個地理老師,負責全校的地理課程,忙不過來之時,只能由其他科目老師組織自習,侯瑞良的到來有效緩解了學校地理教師極度缺乏的局面。

學生缺少外界知識是侯瑞良對合群初中學生的第一印象。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侯瑞良經常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讓學生了解馬山的地理環境,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不同。此外,侯瑞良還經常在課堂上將自己旅遊時的見聞、各地的風土人群、生活習慣講給學生。

「侯老師沒來之前,我們上課的積極性不高,侯老師來了之後,經常帶我們參加課外活動,他上課的方式也非常幽默,經常講述一些課本外的知識,激發了我們學地理的興趣。」合群初中初三學生蘇銀告訴記者。

經過不懈努力,侯瑞良2018年所任教科目,期考成績從原來全縣第十幾名提升到全縣第二名、年級第一名,上學期期末考試,平均分全校最高、優秀率也是全校最高。2019年1月,侯瑞良分別獲得馬山縣公開課、教學設計、德育論文、教學論文一等獎。

溫華芬把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曉之以理、持之以恆作為關心學生的座右銘。2018年秋季期末考試,她所帶的班級成績排名全縣第二名,年級第一名,及格率100%,受到學校表揚。2018年11月,溫華芬榮獲馬山縣第六屆中小學生體育節優秀教練員榮譽稱號,2018年被電白區評為「優秀班主任」。

由於馬山縣的飲食、氣候、交通和課文版本與廣東電白那邊有較大差別,剛來的時候,兒子非常地不適應。「但一個學期下來,他已經和同學們打成了一片,在成績方面也保持得很好。」溫華芬開心地說。

「這裡民風淳樸,學生好學,來這裡非常開心,以後有機會還會來支教。」侯瑞良表示。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據了解,馬山縣以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育水平為抓手,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縣裡將粵桂幫扶資金56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教育領域,分別建設了馬山電白小學、紅旗湖小學、幼兒園、同步課堂、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等項目。目前,電白小學、紅旗湖小學和東風電白幼兒園已投入使用,受益貧困人口將近兩萬人。

來源:央廣網

編輯:竹 溪

審核:韋紹群

監製:王宏璇

馬山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lmO5W4BMH2_cNUgV2x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