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天熱搜Top1,今年最大「黑馬」就是它

2020-05-09     五殺電影

原標題:連續幾天熱搜Top1,今年最大「黑馬」就是它

伍思薇。

一個被譽為堪比「李安」的華裔導演。

中間為導演伍思薇

2004年,她首次執導的長片處女作《面子》。

輕鬆拿下了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被媒體稱為「女同版《喜宴》」。

沉寂了16年,她帶著新作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

無明星,無宣傳。

僅靠口碑,這部影片連續幾天豆瓣熱搜Top1。

將近三萬人打出了8.1的高分。

可以說是目前為止今年最大黑馬。

但就是這麼一部值得自來水的愛情輕喜劇,卻常常因為「譯名」被錯過。

《校園情聖》

2020-05-01(美國)

《校園情聖》。

真是一個糟糕的譯名。

看影片之前,殺姐還以為這是一個很俗套的愛情故事。

看完電影,我覺得粵語版譯名《真心半解》明明更合適。

故事開始於《柏拉圖對話錄》中的一段闡釋:

古希臘人認為人曾有四隻手,四條腿,一個頭,兩張臉。當時人很快樂,很圓滿。以至於諸神,害怕人類過於圓滿,不需再敬拜神,於是將人一分為二。讓分裂的我們在世上痛苦的遊蕩,永生渴望,我們另一半的靈魂。

01

艾莉楚,一個害羞內向、成績全A的美籍華裔高中生。

6歲的時候,便和爸爸搬來了這個有點偏僻的清教徒式的小鎮。

她習慣獨來獨往,不太融入集體。

唯一和同學的交流是幫他們代寫論文,來賺些外快補貼家用。

這天,一個善良但不善言辭的運動員男孩保羅找到她,請她代寫一份情書。

保羅期待以這種浪漫的方式,獲得學校里最受歡迎的女神艾斯特的青睞。

第一封情書,保羅寫了個草稿:

親愛的艾斯特,我覺得你很美,就算很醜我也想認識你,因為你也很聰明善良。女生很少兼備這些特質,就算你只有兩項,我也喜歡。但我要講清楚,你三項都有……

艾莉楚滿臉不可思議。

思慮萬千,最終她選擇在情書中加一句電影台詞。

順著女神的興趣,果然得到了她的回應:

我也喜歡文溫德斯,但我不會抄襲他。

於是,在這場「追逐」的愛情中,兩人從書籍聊到了繪畫,從生活聊到了態度。

漸漸的,彼此也從書信的來往換到了簡訊的互發。

最終,換取了一個個保羅和艾斯特約會的機會。

在這場情書的「代寫」中,艾莉楚也漸漸和保羅成了好友。

但劇情,也開始走向「狗血」—

在請艾莉楚追艾斯特的過程中,保羅發現自己愛上了艾莉楚。

但信奉上帝的他同時也發現,艾莉楚愛上了艾斯特。

事情變得複雜了起來…

但這真的只是一個俗套的「三角戀+同性戀」的故事嗎?

讓我們回到電影開頭引用的《柏拉圖對話錄》的那段話。

「諸神害怕人類過於圓滿,不需再敬拜神,於是將人一分為二。讓分裂的我們在世上痛苦的遊蕩,永生渴望,我們另一半的靈魂。」

而另一半的靈魂,不指異性伴侶,而是指另一半自己。

翻譯成白話就是:知己,靈魂伴侶或者懂自己的人。

就像我們常說的「柏拉圖式愛情」。

柏拉圖式的愛情,原指超越肉體的精神式戀愛,相戀的過程中彼此追求的更多是靈交、神交,而非性交。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這種超越肉體的柏拉圖式愛情是那麼的不可思議。

但它存在嗎?很少,但依舊有。

在艾莉楚幫保羅追求艾斯特的過程中,保羅不止一次的問艾莉楚:

我們什麼時候可以約會?

艾楚莉微微一笑:已經在約會了。

保羅不解,他所理解的約會是:面對面坐在一起吃漢堡薯條喝飲料,或者在黑暗中牽著手看電影。

但艾楚莉卻說,兩個人已經在約會了。

但這兩個人,指的是艾斯特和艾楚莉,而非保羅和艾斯特。

或許艾莉楚自己都沒意識到,她在借保羅的名義,追求著艾斯特。

她們會徹夜長談,談書籍,談詩歌,談某個作者,談對某件事的看法,談要不要突破自己不再循規蹈矩…

她們會一起「遊戲」,在牆上塗鴉,輪流畫著最大膽的一筆…

而無論是態度還是興趣,兩個人都出奇的一致。

不太愛說話的艾莉楚甚至興奮的對著老師大喊:

你知道終於找到了一個和你同齡而且懂你的人是什麼感受嗎。

02

「出格」的一筆。

好的畫作跟一流的畫作…兩者的差別…通常在於五個筆觸。

通常是畫作里最大膽的五筆。

辛辛苦苦畫完一幅畫後,最不想要的就是,放膽畫下一筆,可能因此…毀掉整副畫作。

艾斯特說:所以我放棄畫畫,但我還是想知道,這就是我生活的方式。

艾莉楚回她:但如果你不畫出那一筆,就永遠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畫出一流的作品。

電影最後,艾斯特也終於畫出了那「出格的一筆」,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去追求熱愛的藝術。

艾莉楚也從起初小心翼翼的偷望,到扔掉自行車奔過去吻別。

最終,她們都畫出了這齣格的一筆。

也就是那一刻,他們終於找到了「自己」。

就像一位網友說的:

並不是我有多勇敢,畫出這看似出格的一筆,而是因為這本就是我的一部分。

03

追火車。

比起《校園情聖》,我更喜歡《真心半解》這個名字。

愛情是什麼?以及如何追尋它?

答案是:

用真心,換半解。

故事中有一段保羅和艾莉楚看愛情電影的場景。

當看到影片中女主離開,男主在後面追火車時,艾莉楚大失所望:

哦,太俗套了,不知道電影為什麼安排這種情節,簡直像個傻子,火車怎麼可能追的上…

保羅:可是那個女孩依舊很難過啊。

艾莉楚不以為意:那她也是個傻子。

然而,艾莉楚沒想到:在她自己的故事中,結局是如此相似。

故事最後,當艾楚莉坐上火車暫時離開這個生活了多年的小鎮時。

已經深深愛上了艾莉楚的保羅,在火車後面拚命的奔跑著…

那一刻,她也哭了。

她很難過。

曾經,在艾莉楚眼裡,保羅就像個愛情白痴。

但就是這麼一個「愛情白痴」,常常讓她驚訝。

他說,愛不就是這樣嗎,為了愛人而努力。

他說,愛會讓人意亂情迷。

或許此時此刻那個追火車的男生保羅:也意亂情迷了吧。

他甚至都忘了,無論跑的再快也還是追不上火車的,他依舊會和她分開。

他只記得,想努力再多看她一眼。

這是保羅的愛情,真誠努力而又沉迷。

但在艾斯特和艾莉楚面前,愛情似乎又是另一種樣子。

殺姐最喜歡的是艾莉楚和艾斯特一起泡溫泉的一個場景。

當她們仰面望著天空時,水下映出了她們各自的倒影。

那一幕,仿佛是在回應電影開頭的那一段話:

她們渴望的「自己」,找到了。

找到了那個「一知半解」的自己,每個人才成了一個「完整的人」。

愛情於她們,是追尋。

追尋那個在世界中也在尋找著自己的「自己」。

似乎,在保羅和艾斯特的故事中,愛情各不相同。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愛情究竟是什麼?

或許影片中的這段台詞是對「愛情」最好的註解:

愛不是恆久忍耐,不是恩賜和謙卑

愛是......

混亂又複雜

可怕又自私

還要足夠大膽

愛不是要找到你完美的另一半,愛是…

不斷嘗試…

並且…

勇於靠近…

然後失敗

愛是…

甘願毀掉自己的好畫…

只求換得擁有偉大作品的機會

愛是找到你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kEPFXIBd4Bm1__YAX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