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養老金,大部分人肯定都表示:「知道自己每個月都要繳,但不知道為啥要交那麼多。」
的確,按照社保的規定,個人繳納的養老金部分,根據自己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的8%進行繳納,單位更是要繳納22%的大頭,但是這筆錢對繳納的人來說,更像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尤其是前幾年的「養老金斷供」的消息甚囂塵上,更是讓更多的人對這筆錢產生了疑惑。
養老金到底為啥要繳納?我交的養老金歸我自己所有嗎?等我老了我的養老金能讓我養老嗎?
其實,養老金和你我息息相關。
正如阿福提到的,我們每一個人從剛開始工作,就要開始繳納養老金,按照現有的養老金繳納比例,幾十年工作下來,其實已經算是一筆非常可觀的積蓄,按照道理來說,足可以保障一個人的養老生活。但是事實上,在2019年年初,我國的東北地區已經出現了養老金延遲發放的現象。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主要是歸咎於養老金的現收現付制度。就是說,用年輕人繳納的錢去養老年人。而東北地區,由於常年老齡化嚴重,年輕人持續外流,從而導致養老金「入不敷出」,差點兒「斷供」。
為了能夠實現養老金的「不斷供」,我們國家也在積極地尋求新方法,其實,早在2012年,中國各界的專家們就針對這個話題進行了廣泛地討論,最終得出結論,還是需要「節流」。
啥叫「節流」?
簡單來說,就是減少國家的壓力,進而言之,就是減少國家發放養老金部分的額度。
之前曾一度引起網絡熱議的「延遲退休年齡」其實就是「節流」的一種體現,同時,還有「養老金並軌」的提出,也是一種形式。
我們國家對於養老金的重視程度一直是非常高的,養老金作為大部分退休人員的主要收入來源,為了完善我國的養老體系,國家也在不斷地根據社會發展水平對養老金做出調整。
為了不斷滿足養老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截止到去年,我們國家的養老金已經實現十六連漲,只要你在2019年底前辦好退休手續,就可以享受養老金的利好了。
不過想要領取養老金,除了需要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之外,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社保繳費年限達到15年。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如果社保繳費未滿15年的話,即便你已經達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也是無法按月領取養老金的。
那麼,是不是退休前社保未滿15年,繳納的養老金就白交了呢?
為了對大家的養老權益提高保障,國家針對這種情況也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案。2020年開始,社保未滿15年的,也可以一律按照規定「照辦」了。
01 一次性補繳
雖然適合大多數人,但是這種方式國家已經在逐漸取消了。目前為止,能夠一次性補繳的也就只剩下這三類人:
1)2011年以前退休的國企或者事業單位職工;
2)1961-1982年下鄉青年;
3)2011年以前已經繳納社保的退休人員,且男性需要滿足65歲,女性滿足60歲。
02 延遲退休
不滿15年社保繳納,那就試試延遲退休繼續繳納滿15年為止。延遲退休相對來說也是一種選擇,但是這種方式也是有限制的,那就是最多只能申請5年。
同時,對於個人來說,這個選擇可能不太現實,畢竟為了養老金多工作五年,多少有點兒「捨本逐末」的意思了。
03 按年補繳
每年進行補繳社保,其實是很多人的選擇,但這種選擇唯一的不足就是需要支付一定的滯納金,而這些滯納金需要個人進行承擔。
04 轉為居民社保
我國的社保分為職工社保和居民社保兩種,前者由企業強制性繳納,個人只需承擔部分社保金,而後者是只要沒有公切且年滿18歲以上的都可以繳納,如果職工社保未繳納滿15年,且社保繳費年限比較少的人群,這種方式相對來說則更為合適,雖然轉為居民社保的待遇不如職工社保,按月領取的養老金相對較少,但整體來說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05 放棄繳納
當然了,最後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放棄繳納。放棄繳納的話,可以直接拿到個人帳戶中的社保基金,但相對的,後續的福利也就無法享受了。想想年年上漲的養老金,不到萬不得已,實在是不建議使用這種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點擊關注第一時間獲取房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