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匠將在7月2日19:00直播,
各種美食福利抽獎環節,
搬好小板凳準時來看我哦~
《山海經西山經》中說: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有鳥焉,
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
沒想到,神話中的千百種幻想,
有一天竟幻化為人形,遊歷人間。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異獸維度中,
九尾狐雲中高掛,
是人是仙兩不知。
鳳凰枝上高舞,
長尾赤如丹火。
鮫人浮沉於水,泣淚滾珍珠。
這些如夢似幻的山海幻想,
來自一位95後成都女孩——煥煥。
她親手編織出一個,
常人難以想像的唯美世界。
畢業於美術專業的煥煥,
在大學時期就熱衷攝影。
「我腦海里的所有畫面,
都可以通過攝影實現。」
對《山海經》的記憶,
是源於小時候奶奶講的枕邊故事。
溫柔潔凈的神獸夫諸;
「鳥首而魚翼魚尾」的怪魚;
額頭生出鹿角的精靈美人……
像顆小小的種子,
種在煥煥心頭。
長大後接觸到《山海經》才發現,
那些縹緲的故事其實都有源頭。
煥煥決定重現:
「我要拍《山海經》,
拍屬於自己的《山海經》」。
可「重現」二字談何容易?
什麼造型,什麼服飾,什麼妝容……
在煥煥這裡都得從零開始。
她唯一能藉助的,
就是無限想像,
和沒日沒夜的練習。
對比書籍、請教專業老師,
僅僅是妝容,
也要耗費幾個日夜來研磨。
「我儘量以非常嚴格的標準,
去了解每一個神獸,
不單只是造型,
它的生活狀態,
也都意在去真實的呈現出來,
再加以創作。」
在想法誕生以前,
研磨是一個很枯燥的過程。
煥煥憑著一股韌勁,
與一腔熱愛,往前走。
每一件衣服,每一款頭飾,
都是她親手製作。
服裝的上萬根羽毛,
也是她一根根貼上去的。
驚艷的作品背後,
是女孩用每一個日夜熬出來的。
只要提起某些神獸的特徵,
煥煥就能將書中的相關記載倒背如流。
「我們用人物的方式展現神獸,
讓它們多了靈性、思想和情感。
同時也注入了時尚元素,
讓它更符合現代的審美。」
這個95後女孩,
什麼都想做到最好。
拍攝《山海經》的四年來,
為了儘可能還原角色形象,
煥煥一行人走遍中國十幾個城市。
從敦煌、胡楊林、甘孜到額濟納旗……
拍攝是辛苦的,
有一次因為拍得太晚,
車子拋錨在戈壁灘上進退兩難。
零下十幾度的天氣,
每個人凍得直打顫。
呈現《南海蝴蝶》時,
為了想要實現「有玻璃還有沙漠」的拍攝構想,
她帶了一塊玻璃走入荒漠。
等走到一半的時候,
她才意識到,
自己這個完美構想有多麼殘酷。
為了讓自己不留遺憾,
她咬著牙繼續往前走。
幸好,作品誕生,驚艷四座。
她堅持下來了。
拍攝《山海經》成本之高,
每一套衣服都需要上萬元,
還不算車旅費。
作為單純的興趣來說,
它負擔太大,
可煥煥卻從未想過停下來。
她有一個願望:
「我做這個作品的唯一目的,
就是想要展示給大家一個,
屬於中國的神獸世界,
更希望其能走出國門,
被更多的人看到。
傳統文化,也可以很驚艷。」
她總能忽略每一次舟車勞頓的辛苦,
一遍遍說起那些辛苦換來的收穫。
談論到作品,眼睛亮亮的冒著光。
她說:
「每個神獸都是我的『孩子』,
看著他們,就像心中的異獸,
被自己親手復活一樣。」
除了《山海經》的研究,
煥煥也熱衷於漢服拍攝、
舞台劇造型設計等等。
傳統文化為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每走一步,就更加深一些。
「我現在幾乎已經沉溺在裡面了」。
那些原本只能出現在書中的人物,
忽然出現在我們眼前。
熱烈,純白,盛放,收斂。
就像煥煥的理想世界,變化萬千。
一襲敦煌飛天仙子,
風姿綽約,餘音裊裊。
心懷純粹,才能走得更遠。
煥煥的作品一度在網絡走紅,
《中國日報》等媒體報道了,
這個特別的女孩,
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她做到了。
煥煥說:
「沒有我的朋友和家人的支持,
就沒有現在這麼多作品。」
對每個陪伴在自己身邊的朋友,
她始終心懷感恩,始終告訴自己,
要不顧一切,走下去!
「優秀的傳統文化,
需要我們每個人將它展示出來。
重新賦予生命。」
在煥煥身上,
我們看到了當代年輕人最好的樣子。
這個95後姑娘,絕了!
內容來源:煥煥
圖片來源:微博@愛攝影的煥煥
感謝煥煥接受採訪並授權發布
— END —
最後介紹下我們的同名視頻號,
每天分享傳奇又平凡的匠人故事,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把一輩子獻給手藝,
這是我所理解的匠人匠心。
大家好,
我是匠心之城的主編匠匠,
現在我開始拍短視頻啦!
這是我的個人視頻號「國風小嫻」,
希望大家關注我。
遇見理想的中式慢生活,
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只生歡喜不生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h473751810_53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