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有無數普通人挺身而出、勇敢逆行、無私奉獻,為戰勝疫情作出了突出貢獻。
3月4日下午,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記者見面會(第三十二場新聞發布活動),現場請來了在抗疫一線的6位普通工作者,同時視頻連線了援鄂醫療隊的一位醫務人員,請他們分享抗疫故事。
問:在這次戰「疫」中,各行各業都在履職盡責、堅守擔當,為保障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奉獻力量。請問各位在抗疫一線工作時,有沒有什么小故事特別感動你們的?
張傑
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西苑社區網格員
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我見過很多人,也碰到很多事。要說自己感觸最深的是什麼,匯成一句話,那就是「平凡之中見偉大」。
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天下午,一個姓李的小伙子來到社區報名參加社區志願者。而剛剛在半小時之前,他還在小區門口與值守人員爭吵。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因為疫情形勢嚴峻、防控升級,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每戶每兩天只能進出一人。因為小李當天已經出去過一次,所以門崗沒有放行。小李大為不解,認為自己只是去小區對面買包煙。經過社工耐心細緻的溝通,小李最終表示理解。同時在溝通中,小李也了解到小區大、隔離戶多,但是社工少且女同志多,導致隔離戶的物資配送效率有時不是很高。小李覺得自己身強力壯,原本就從事配送工作,就想當志願者貢獻自己的力量。小李自當志願者以來,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不圖任何回報。走在人群里很普通的一個人,卻能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平凡人的身上也有著不平凡的力量。
像這樣感人的事還有很多。比如,一些熱心的年輕業主積極主動支持社區工作,自發組織隊伍,自備置物架,實現小區快遞分類分散、快拿快取,減少人員聚集,減少交叉感染和降低傳播風險。再比如,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愛心居民得知我們防疫物資短缺,多方籌措購買了8000隻口罩,免費捐贈給社區。還有一些老黨員主動找到社區,表示想儘自己的一點力量,與黨和祖國共渡難關,老人不光自己捐款,還讓家裡所有人都帶頭捐款。在管控升級、小區封閉式管理、社區人手緊缺的情況下,一些熱心的叔叔阿姨主動協助社區與物業,在小區內執勤巡邏,讓防疫不留「空白」。
這些感人的事,像一股股暖流,流進我們的心間。也讓我們有更大的決心和毅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堅決保護社區每一名居民的健康安全。
朱麗平
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我每天都被我們公司的員工感動著。
因為準備放假,所有設備經過保養、維護都進入暫存狀態,為了讓設備儘快恢復生產,設備科5名成員爭分奪秒、滿負荷工作,安裝、調試恢復一台台設備,投入生產。設備科汪高劍左手有傷,仍然堅持一隻右手加入設備調試,而左手因為工作發力傷口破裂,血從包紮紗布中滲出。
車間主任鄧小君,主要負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的三個車間的生產,從1月21日開始至今,每天在車間中協調工作,每天的步數最少一天也有35000多步,最多一天在車間走了近5萬步。
我親眼所見,那些坐下來就睡著的後勤保障人員,一天只吃上一餐飯的工作人員,還有我們董事長,前期為了讓設備、讓我們的生產快速地提升,每天只睡2、3個小時。他身體疲倦了,聲音也沙啞了,但他還每天堅持在一線,指揮戰鬥。
諸如這樣的故事有很多,我感覺他們很辛苦,但是到目前為止我沒聽到他們一句怨言。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為了多做一隻口罩,給前方多一份物資。
姚權剛
外賣騎手
2月5日,我因為出租房管控的原因回到了位於杭州丁蘭街道的家。之後丁蘭街道因疫情的關係調整了管控措施,鄰居們出門買菜不方便。當時我就想,我沒錢沒資源也沒什麼特長,但是專業送貨送菜還行,而且我有美團的工作證明,能每天出去。所以就在業主群里發消息,幫大家代購物資。採購好後,我會將物資送到鄰居們的單元樓下。居家隔離的、或者腿腳不方便的就會送到門口,做到無接觸配送,有些不方便的訂單我會交給社區,由社區轉交。
剛開始我說幫大家跑腿,大家還以為我是要賺錢的,直到後面才有人找我幫忙,結果發現真的不收錢,一次兩次以後大家都在微信裡面傳開了,開始相信我了。被人信任,被人需要讓我覺得很值得。
要說感動的事情其實還是挺多的,我每天去給鄰居送,大家都會送一些口罩、消毒水,還有水果,挺不好意思的。還有一些鄰居、網友加我微信,就為了跟我說一句謝謝,叫我注意安全。我真的挺感動的,比賺錢還開心。
余斐
浙大一院檢驗科分子診斷室組長
家人、單位和各行各業的支持、鼓勵,以及心意的表達,讓我對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自豪感和更強的責任感。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6歲、小女兒3歲,年二十五那天,小女兒就和奶奶一起回湖北老家過年,當時我和她說:「你和奶奶先回去,我和媽媽、姐姐隨後就回來陪你」。後來,疫情發展迅速,我和我愛人都是醫生,只能失約了,小女兒到現在還經常問我,「你們什麼時候回來啊」。我和我父親解釋不能回家過年,他就回了一句「關鍵時刻你肯定要堅守崗位,注意安全」。
因為我經常住在醫院,我愛人上班就帶著大女兒去醫院,把她放在辦公室,如果她也夜班,就會送到朋友家。最近大女兒的幼兒園主動聯繫我,他們了解到我們夫妻倆都是醫生,都要上班加班,說幼兒園安排了黨員老師值班專門帶她。目前已經兩個星期了,幼兒園一個大團隊為了我女兒每天正常上班,我們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但他們反覆和我們說「應該的、應該的」。我大女兒現在每天很開心地去上學,感覺最近獨立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