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人身上有「八疵四患」,馬上在自己身上找找!

2019-09-29     紫薇居士Crapemertle

莊子說人身上有「八疵四患」,馬上在自己身上找找!

莊子擅長說話,想像力甚是豐富,理解力尤其可觀。在他看來,一般人是什麼樣子呢?

《莊子.齊物論》如此描述:人們睡覺時心思紛擾,醒來後形體不安,與外界事物糾纏不清,每天勾心鬥角。有人善於偽裝,有人心機深沉,有人思慮細密。小恐懼提心弔膽,大恐懼失魂落魄。

他們發動攻擊時,好像射出利箭,專門針對別人的是非來下手;他們按兵不動時,好像賭咒發誓,要求每一次都非勝不可。他們精神衰頹,好像季節步入秋冬,一天天地消沉下去。

他們耽溺於自己的所作所為,沒有辦法回複本性。他們頭腦閉塞,好像被箱子封住,愈來愈老朽枯竭。像這種接近死亡的心態,是無法讓它恢復生機了。

接著,莊子一口氣列出人們的十二種情緒反應,「他們時而欣喜,時而憤怒,時而悲哀,時而快樂,時而憂慮,時而嘆息,時而反覆,時而恐懼,時而輕浮,時而放縱,時而張狂,時而作態。」

依此描述我們及周圍人的表現,實在不能不佩服莊子入微的觀察。

人的情緒起伏波動,利害糾纏不清,這個世界還有救嗎?在開出藥方之前,先要作客觀周全的診斷。在《莊子.漁父》一文中,孔子向漁父請教,漁父指示他要先去除「八疵四患」,亦即世間紛亂的困擾所在。

一、八疵

所謂「八疵」,是指人的八種毛病,內容有:

不是自己工作範圍內的事卻要去管,叫做包攬;

沒有人理會卻要進言,叫做逞舌;

揣摩別人的心意來說話,叫做諂媚;

不分辨是非就說話,叫做阿諛;

喜歡說別人的壞話,叫做讒言;

挑撥朋友,離間親人,叫做賊害;

稱讚出於狡詐虛偽,藉此詆毀別人,叫做邪惡;

不分辨善惡,兩邊都討好,暗中獲取自己的利益,叫做陰險。

這八種毛病中,除了包攬與陰險之外,其餘六種都與「說話」有關,可見口舌是非多。人若管不好自己的一張嘴,還能談什麼人生價值觀?

孔子認為「剛毅木訥,近仁」,其中強調「木訥」(即說話謹慎,好像口才很差似的),與莊子所見略同。因此,修養的第一步,就是每當自己要張口說話時,都要先反省自己有無「逞舌、諂媚、阿諛、讒言、賊害、邪惡」的嫌疑,即要先檢討自己的心術是否正直。

漁父在講完這「八疵」之後,加上一句結語,他說:「這八種毛病,對外會擾亂別人,對內會傷害自己,君子不與這樣的人做朋友,明君不用這樣的人做臣子。」

二、四患

何謂「四患」?是指處事時的四種禍患,內容包括:

喜歡辦理大事,改變常理常情,以此謀求功名,叫做放肆;

仗恃聰明而擅自行事,侵害別人而師心自用,叫做貪婪;

有了過錯卻不肯改正,聽人勸諫則變本加厲,叫做固執;

別人與自己意見相同就認可,與自己意見不同但是正確的也說是錯的,叫做傲慢。

「放肆、貪婪、固執、傲慢」這四患,其根源都是以自我中心與自我膨脹。天主教在中世紀時有「七宗罪」之說,所指為「驕傲、貪財、貪吃、好色、憤怒、嫉、懶惰」,這些「死罪」的根源也是盲目的自我觀念,為了自己的需求而不顧別人的權益,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S1He20BJleJMoPMsl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