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覺得三歲前孩子不記事,幼年時期那些不記得的事情,有可能才是對人影響最深的。都說「三歲看大」,三歲的孩子已經養成了許多習慣和自己的小情緒,想讓孩子身心健康發育,養成樂觀、積極的性格,家長可要做好處理好下面三件重要的事!
一、及時回應孩子的哭鬧
三歲前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階段,而安全感的主要來源是父母的陪伴。如果三歲前孩子缺乏父母關懷,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導致缺乏安全感,養成敏感、自卑的性格。
孩子哭鬧,說明他需要父母在身邊了,家長要及時回應,不用擔心會把孩子給慣壞了。因為剛開始的時候,這個世界對孩子來說太陌生,他會時常感到焦慮,需要父母在身邊才能安撫他。但如果是用哭鬧來「要挾」父母達到他的目的,那家長就可以先置之不理,等他平靜下來後,告訴他應當如何正確發泄自己的情緒。
二、理解孩子的敏感期
三歲前是孩子身體及心理的快速發育期,他會經歷許多敏感期。比如口腔敏感期、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物權意識敏感期等。
在這些敏感期中,孩子會有愛吃手、執拗、不肯分享玩具等表現,這都是孩子發育過程中的正常表現,別急著給他貼上「熊孩子」的標籤,耐心守護孩子長大。
三、以身作則,教給孩子基本的禮貌
三歲內的孩子就像一塊海綿,日常生活的一切都會滲透到他的行為習慣中。此時家長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除了嘴巴上告訴孩子外,還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榜樣。比如見人打招呼這件事,孩子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會了。如果你強行去讓孩子打招呼,反倒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十分排斥這件事。
孩子三歲前最重要的事情,你都做到了嗎?
芸芸高級育嬰師,專注於孩子早教、幼兒護理、寶寶心理發育、親子成長等多領域。從備孕到孕期,到寶寶平安降落,芸芸一路伴您和寶貝一起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HUWg28BMH2_cNUgTc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