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閉症離孩子還很遠嗎?有這些早期跡象需警惕

2019-12-08   兒科醫生王東記

據數據統計,我國自閉症發病率高達0.7%,自閉症患者數量已突破1000萬大關,而兒童患自閉症的數量就已經超過200萬了,這些數字背後隱藏的是更多沉重的家庭,和患兒無盡的孤獨......

孤獨症幾歲能辨別?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性發育障礙,也就是說,它自寶寶出生就一直存在。其實半歲左右的寶貝可能就開始反映出某些孤獨症的徵兆了,但這個時候的寶貝還不會說話表達,可以展現的行為範圍有限,就容易造成某些信號被父母忽略。而且對自閉症行為類型和發育狀況進行決定性的診斷依據不足,也沒有有效的儀器測查。因此自閉症最常在出生後第2年被發現。

早期識別小兒腦癱的徵兆

孤獨症譜系障礙是終生的,目前暫無治癒的療法。但早發現早干預是可以較為明顯的改善自閉症患兒病情,自閉症兒童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教與不教,教的是否得當,他們的發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1.睡眠時間平均過長或不睡覺

2.哭的時候沒有聲音或哭聲低沉發直

3.喂養困難,吞咽不好

4.運動時手腳不協調,偏側運動較多

5.撒尿時把不開雙腿

6.發育遲緩,如三個月還不能抬頭,六個月還不能翻身,八個月還不會坐

7.與父母無眼神交流,經常驚厥

如何應對自閉症?

1.接受現實

時間是治癒一切傷口的良藥,家長在得知孩子患有孤獨症後,要放下包袱、放下埋怨、放下幻想,正視問題,調整心態,建立信心,以健康的身心去迎接挑戰,孤獨症兒童的康復教育才能順利地開展。

2.學得知識

儘可能多地了解孤獨症,以便對兒童的預後有一個比較現實的期望,對兒童所需要的醫療、教育和培訓等有較全面的了解,能夠正確地尋求各種資源,用於自閉症兒童的治療和培訓。

3.早期干預以教育訓練為主

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的核心症狀是缺乏社會溝通能力,或與溝通相關的言語或非言語交流能力降低。

教育培訓的目的可以概括為:改善核心症狀,即促進社會交際能力、言語交際能力和非言語交際能力的發展,減少刻板、重複的行為。

在這一過程中,它還可以促進智力發展,培養自我保護和獨立的生活能力,減少不適應行為,減少殘疾程度,提高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在精神、經濟和護理壓力,努力使一些患兒有能力獨自學習、工作和獨立生活。

4.尋求指導

尋求教育訓練等方面的指導,掌握照管、教育訓練孤獨症兒童及行為矯正的基本方法,與醫生、老師積極配合,使孤獨症兒童在家庭中得到教育訓練和行為矯正。

5.邁向社會

在自閉症康復道路上有一個支持團體是十分有益的,盡一切努力爭取家人及社會在精神和物質上的支持,不要選擇孤軍奮戰,閉門苦撐。

6.發揮長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盲目地做你不能做的事情,肯定會使你的心態崩潰,從而不敢挑戰任何東西。所以,如果孩子自卑,儘量嘗試讓他做自己擅長的事,避免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如果孩子們能利用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就能增強自信,消除內心的自卑,並為他們提供發揮自己優勢的條件。

7.增強親子關係,給孩子愛的陪伴

自閉症是貫穿終生的精神障礙疾病,持之以恆的康復教育對提升孩子的能力和生活質量非常重要。理論和實踐證明,家長的觀念、態度和對相關技能的掌握,對自閉症人士的康復和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