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眾所周知的「泉城」,因泉而生、因泉而美。
在濟南,有「七十二名泉」,而最為壯觀的五大泉群: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百脈泉,你去過幾個?其實,濟南的泉水遠不止72處,僅在市區就有大小泉池百餘處。只是追溯歷史的齒輪,曾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舉了濟南名泉七十二個,如此濟南城內泉水爭涌,享有名泉七十二之說。
除了「七十二名泉」,濟南更是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美譽。泉城濟南,鑲嵌在黃河之濱、泰山之陰。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擁有眾多泉水,引許多人慕名而來。
濟南的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曾乾隆皇帝南巡時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而得此讚譽。它東臨泉城廣場,北望五龍潭,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趵突泉的門票40元,其實不貴,畢竟可以一觀泉水的噴涌,也是來濟必打卡的一處景點。
你或許不知,有一處泉比趵突泉的門票還要貴10元,它也是五大泉群中的一個,不過它不在濟南市區,而是位於濟南東部的章丘區匯泉路2017號,被叫做「百脈泉」的地方。或許你會疑問,它到底有何優勢之處,門票都要比天下第一泉還貴呢?不妨跟著我走近這個「百脈泉公園」一探究竟。
百脈泉的歷史脈絡
古時的百脈泉,只是一個方圓半畝多的大方池,四周石砌,豎有雕工精緻的石欄,泉周石牆上鐫有名人題句。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稱:「百脈水出土谷(鼓)縣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謂之百脈水」。清代乾隆年間,章丘知縣張萬青倡修百脈泉,在大池的南邊修砌東西對稱的兩個小池,號「張公池」。再到1958年,政府對泉池進行全面整修,將南面二池擴為一個與北池般大的方池,中架拱橋相通,較原來面貌更加壯觀。2000年又將北池重砌,南大池又分為兩池,恢復了百脈泉「品」型原貌。如此,到了今日我們所見的百脈泉之景。
百脈泉為何為此名?
清道光《章丘縣誌》稱:「百脈泉位於縣(繡惠鎮)城南25里,明水鎮東,繡江源也。方圓半畝許,其源直上湧出,百脈沸騰,狀如貫珠,歷落可數,故名。」如此可見曾經百脈泉的壯觀之處,而今時今日去百脈泉一覽,實屬遜色了許多,也未能想像得出曾經的「百脈沸騰」。
百脈泉值得一探的泉
百脈泉公園內,不乏大大小小的泉眼,雖位於「龍泉寺」內的百脈泉已不復曾經的盛況,但也有一些泉值得我們去一觀。
龍泉,在一入百脈泉公園的第一處泉眼,泉涌如柱、雪濤四散。是一個鑽孔噴泉,孔深200米,孔口高出明水湖底2米。此泉稱之為龍泉,是因為泉眼在湖灣的上源,南岸巨石嶙峋,蜿蜒崎嶇就像一條橫臥的長龍,泉水從臥龍巨石下噴出,如巨龍吐水。
在龍泉寺外一側的「墨泉」,是一個鑽孔噴泉,孔深150米,泉口因鑄鐵管黑色,水清透明,望去泉水黝深,故名「墨泉」。泉水出自深部奧陶紀石灰岩裂隙,是濟南地區單泉涌水量之冠。泉池石砌方形,護欄皆漢白玉雕刻,前後刻有「墨泉」二字,為現代著名書法家舒同題寫。
金鏡泉,在墨泉不遠處的百脈泉賓館院內。泉池圓形,池水清澈,在陽光照耀下,金輝閃爍,如同明鏡,故名。也是一處鑽孔噴泉,孔深150米。
最後來到百脈泉公園的「清照園」內,有一「漱玉泉」,泉池如盤,池底鵝卵石色勻如玉,泉水漫過池南壁流入梅花泉池中。這個鑽孔噴泉孔深200米,取李清照《漱玉集》之意命名。
百脈泉公園內的這些大大小小的泉,雖大都是鑽孔噴泉,但每一個泉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龍泉、梅花泉、墨泉、漱玉泉等等群泉竟涌、儀態萬千。景區內也是溪流縱橫、綠蔭匝地、花木婆娑,亭台樓閣映水生輝,庭深院幽意蘊深遠,優美的自然風光宛若一軸巨幅畫卷次第展開。
百脈泉的靈魂之處——清照詞園
百脈泉公園的精華之處,便是清照詞園,占地18000平方米,為紀念絕代女詞人李清照而興建,建築有吟風榭、碑廊、漱玉堂、燕寢凝香、金石苑……是一座集中國南北園林風格於一體的園中之園。詞園內有孟兆禎院士親自設計、全國體量最大的「秀眉清照」假山,可謂映襯了李清照的一生,表現出庭院幽深和氣勢恢宏兩種富於詩意的景象。
清照園中的「梅花泉」,為五股清泉噴涌,宛若梅花,故名梅花泉。泉水五峰直上,如盛開的花瓣,中心花蕊涌動,時波時漣。泉邊李清照紀念館內,碑廊多刻名人名句,漱玉堂展有才女生平。整座清照園內可謂步步有奇景,院院有文化,李清照坎坷的一生在其故居內完整的展現,為梅花泉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百脈泉公園是鑲嵌在章丘大地上的一顆明珠。這裡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一代詞宗李清照的故里。
小貼士: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匯泉路2017號。
交通:濟南火車站/東站坐BRT-5路車到甸柳莊下車到濟南汽車東站,然後轉乘濟南到明水客車;章丘明水汽車站乘5路、6路、8路公交車,在解放橋乘63路車可直達百脈泉公園。
門票:50元(建議提前一天網上預訂40元)
優惠信息:五十人以上九折、一百人以上八折優惠;1.2米以下兒童免票,老年證、殘疾證、軍人證持證免票
周圍景點:百脈泉廣場、眼明泉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