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殺活禽,不僅影響公共衛生環境,還是病菌傳播的有利途徑。2020年,我市將「農貿市場活禽宰殺管理不到位問題」納入了整治 「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此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疫情防控工作為契機,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不斷強化管理,並進一步加強了後期排查,鞏固了整治成效。
我市農貿市場活禽交易和違規宰殺問題
是否得到了有效管控?
近日,記者對市城區多個農貿市場
進行了走訪調查
調查:總體情況較好
極個別商販仍在「頂風作案」
10月20日上午,市城區川中大市場內已是人來人往,在肉類售賣區,一些攤位上已整齊地擺放著白條雞、鴨、鵝等家禽肉類供市民選購。不遠處,一面印有「禁止活禽交易宰殺」的標語格外醒目,上面還附有舉報投訴電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售賣家禽白條的攤位周邊都顯得整潔有序,並未發現有商家存在宰殺活禽的現象。隨後,記者來到了市城區南津橋農貿市場,此時鮮肉售賣區的各個攤位上掛上了不少家禽白條,期間幾名市場管理人員不時在市場內來回巡查。
市城區支渠巷臨時市場中,仍有個別商家在售賣活禽並提供宰殺服務
當日,記者還走訪了市城區油房街農貿市場、藕園農貿市場等區域,發現總體情況較好,但記者來到市城區支渠巷臨時市場時,卻發現了「例外」。記者通過觀察發現,該臨時市場內的幾家售賣家禽白條的門店前,雖然掛著「禁止活禽交易宰殺」的提示牌,但私下卻售賣著活雞活鴨,並且還提供宰殺服務。
聲音:市場環境和衛生得以改善
杜絕活禽宰殺是阻止病菌的有效途徑
「之前窗戶都不敢開,一開窗不是噪聲就是臭味, 我們舉雙手贊成這次活禽宰殺整治。」家住市城區 藕園農貿市場附近的居民王女士稱,在活禽宰殺還未嚴管時,每天天還未亮,樓下市場的雞、鴨便不斷「叫喚」,隨著一陣陣剁肉聲此起彼伏,血腥味和家禽排泄物的臭味便撲鼻而來,這讓周邊居民苦不堪言。自從部門對活禽宰殺現象開展整治後,附近的環境和衛生都得到了很大改善,窗戶也打開了,一家人的生活也恢復了正常。
仁河農貿市場的家禽白條攤位
「以前走到市場的家禽售賣區就傳來一股惡臭,地上全是家禽的排泄物、血和內臟,不堪入目。」市民吳先生告訴記者,他每天都要來油房街農貿市場買菜,每次經過家禽售賣區都忍不住發乾嘔。自從整治後,市場環境變好了,地上乾淨了,臭味沒了,買菜也舒心了不少。
「活禽宰殺容易傳播疾病,好在這一現象已及時得到管控。」 市民何女士稱,在沒有規範的防護措施下,私自宰殺活禽容易滋生病菌,如今疫情防控工作尚未結束,活禽宰殺行為更應杜絕。
部門: 對準問題點位立查立辦
多措並舉嚴查活禽交易和違規宰殺行為
「通過前期整治,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難免有個別商家為了一己之利,還在偷偷交易或宰殺活禽,影響市場環境和秩序。近期,部門將再次展開大排查,將『漏網之魚』及時清除。」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此次記者暗訪所發現問題的點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立即組織執法人員展開整治,同時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深入排查,確保活禽交易和違規宰殺現象得到全面管控。
南津橋農貿市場的家禽白條攤位
該負責人稱,自我市將「農貿市場活禽宰殺管理不到位問題」納入了整治 「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執法局等部門成立了專項整治小組,並制定了專項治理方案。各轄區根據實際情況,以定時巡查、聯合檢查等多種方式,重點清理了市城區未在定點宰殺場進行的活禽宰殺活動,嚴厲打擊銷售未經檢驗檢疫或檢驗檢疫不合格家禽產品的違法行為,形成了「定點宰殺、白條上市、冷鏈配送」的禽肉產品經營模式,提高了禽類產品質量安全,有效防止了禽類疫病在交易、宰殺加工環節傳播。截至9月底,已排查農貿市場3800餘個,關閉農貿市場內宰殺戶292戶,張貼警示標語500餘份,發現及整改市場內及其他城市區域活禽交易及宰殺問題560餘起,屠宰及檢疫活禽420000餘羽,無害化處理病死禽1000餘公斤。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繼續結合《遂寧市規範農貿市場活禽宰殺管理實施方案》,持續加大對農貿市場活禽交易和違規宰殺的排查力度,進一步完善點位管理,加大宣傳引導,嚴防活禽交易和違規宰殺現象「反彈」。
來源:全媒體記者 呂苗
編輯:張霽雯 孫 各
責編:林 敏
審核:冉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