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群雄逐鹿,北非風暴將至

2019-10-23     霂霖清看世界

我對我的將軍們說,我們為什麼要為敘利亞和阿薩德而戰,難道是為了保護我們的敵人?不管是誰想幫助庫爾德人,我都不在乎,無論是俄羅斯、中國,還是拿破崙。我希望他們都很好,我們有7000英里遠呢。

——美國總統 唐納德·特朗普


近期的中東,可謂是異常火熱,先是土耳其大打出手,後有美國撤軍,對土耳其發起制裁!

就在中東局勢異常緊張之時,中東來了一個一同尋常的客人——俄羅斯總統普京。

10月14日,普京到沙烏地阿拉伯訪問,這是12年來,普京第一次訪問沙特。


普京在沙特受到了盛大的歡迎。沙特騎兵護送普京的座駕,極盡豪華的會見場面,當然,還有,沉甸甸的大單。

俄羅斯與沙特簽署了超過20項合作協議和諒解備忘錄,內容涉及能源、通訊、投資、民航、媒體、軍事、稅務和太空探索領域,總價值接近百億美元。

「今日俄羅斯」還透露稱,協議還包括一項由「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聯盟產油公司之間的合作章程,除此之外兩國還簽訂了一項關於能源合作的協議。

值得一提的是,普京還贈送了沙特國王薩勒曼一隻鷹隼……


15日,普京又去了阿聯,又與阿聯簽訂了十幾億美元的大訂單。

在這個敏感的時刻,普京突然到訪沙特,中東的局勢更加撲朔迷離!

群雄逐鹿的中東


眾所周知,沙特和阿聯一直是美國的鐵桿盟友,沙特一直是美國軍事武器的重要買家,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後。在特朗就職後的幾個月內,沙特就承諾從美國購入110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

但是上個月,沙特兩處重要石油設施遇襲,葉門胡塞武裝隨即宣布負責,但美國始終將矛頭直指伊朗。



沙特石油設施遇襲


這次襲擊也引起了國際社會對沙特安保能力的懷疑——花了數千億美元從美國購入的武器在關鍵時刻卻沒能發揮作用。

在沙特遇襲後,普京就曾向沙特積極推銷俄制S-300或S-400防空飛彈系統。在一個公開場合,普京就表示:

沙特可以作出一個聰明的決定,就像伊朗一樣,從俄羅斯購買S-300飛彈防禦系統,或者像土耳其一樣,購買最先進的俄羅斯S-400飛彈防禦系統。這些武器能夠有效保護沙特的所有基礎設施。


普京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這一次,普京的出訪也選擇了一個微妙的時間點。

上周特朗普宣布撤出駐紮在敘利亞東北部的美軍,再一次背叛了庫爾德人,美國與伊朗的關係也毫無破冰跡象,這讓美國的中東協友們都繃緊了神經。


俄羅斯這個時候插手,一方面使他們繃緊的神經得到鬆懈,另一方面也使得美國和中東國家間的盟友關係打開了一絲縫隙,地區的局勢更加緊張。

如今,在中東這片土地上,有美國、俄羅斯、伊朗、土耳其、以色列、敘利亞、沙特等多個國家的武裝力量,國家利益衝突、民族衝突、宗教衝突也充斥在這片土地上,整個中東地區都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一直以來,中東就是美國全球戰略的核心,一方面是因為其特殊的戰略位置,攜中東以遏全球;另一方面,中東盛產石油,是美國維繫石油美元霸權的手段。

二戰後,美國為了控制中東,扶持了以色列建國。以色列建國後,與周邊的阿拉伯國家先後發動了五次中東戰爭,將中東地區攪得天翻地覆。

與此同時,與產油大國進行商業合作,牢牢控制以美元結算石油的通道,為美國霸權提供了保障。

1971年,隨著美元與黃金脫鉤,為了保障美元作為國際通用貨幣使用,美國與沙特達成協議,美國向沙特提供軍火和保護,條件是沙特所有的石油交易都要用美元結算。

由於沙特是OPEC中最大的產油國和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其他國家也很快採用美元進行石油貿易,石油美元體系由此確立。

石油,是20世紀最寶貴的自然資源,工業化的進程中石油必不可少。如果石油不能自給自足,就必須要從外購買石油,而購買石油就必須要用到美元。


美元哪裡有?

美元只有美國有,世界各國想要獲得美元,就必須與美國進行交易,以此來獲得美元,這就造成了市場對美元的需求。如果不是為了進口石油,這些國家可能不會想要大量購買美元。因此,石油美元體系人為製造市場對美元的額外需求。

由此,美國可以不用生產任何商品就能獲取大量資源,在全球貿易中占據有利地位。

同時,當美國經濟不景氣時,美國通過增發美元,稀釋本國債務壓力,將經濟危機轉嫁給全球;當經濟景氣時,美國再通過貨幣收緊,造成資金回流,薅別國的羊毛。

對於美國來說,石油美元是他們霸權的根基。

海灣戰爭與其說為了科威特,不如說是美國為了海灣地區的石油,保障以美元結算石油的根基。

伊拉克戰爭與其說為了石油,不如說是美國為了通過戰爭造成石油恐慌而導致的石油價格上漲,擴大石油美元的結算需求。

科索沃戰爭與其說為了人權,不如說是美國為了點燃巴爾幹半島的火藥桶,組織歐元對中東的滲透。


為了石油美元,這是美國近30年來一切對外戰爭和利益訴求的根本!

中東,一方面盛產石油,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占全球探明石油總儲量的61.5%。另一方面,由於中東獨特的地緣位置,中東處於三洲五海兩洋之地,是全球地緣位置的核心。與美國而言,控制中東等同於控制了世界。

中東,是美國利益訴求的核心!

從美國的角度出發,想要控制中東,就必須消滅以伊朗為首的中東反美集團。所以,一方面,鐵桶一般的伊朗由美國自己對付,而同處伊朗陣營的敘利亞,由於俄羅斯的出手,不得不尋找替代品,扶持庫爾德人獨立建國,以此來達到美國控制中東的目的。

但是,被美國扶持的庫爾德,日子似乎並不好過,在俄土伊三國在戰場上取得勝利之後,美國不得不下令撤軍。

10月15日,敘利亞政府軍在曼比季接管了一個美軍基地,美軍撤退的十分匆忙,僅僅帶走了車輛和武器,有些美軍連飯都沒吃完就跑了。

據敘利亞本地媒體報道,在敘利亞阿拉伯陸軍和俄羅斯私營軍事承包商(PMC)進入時,美軍已經全部撤出了營地,只有狗還留在原地。


美軍飯都沒吃完就跑了,只有狗還留在原地,做美國的走狗還會有好下場嗎?

不難想像,隨著美軍的撤退,謀求從分裂他國領土而獨立建國的庫爾德武裝遲早會被分食殆盡,美國在敘利亞的計劃必將隨之破產。

與此同時,美國從敘利亞撤軍,拋棄了庫爾德武裝,導致庫爾德隨時可能滅亡。那麼極具政治敏感力的沙特從中至少看到了兩個問題:

第一、美國不靠譜,戰友可以隨時拋棄,還有什麼不能拋棄的呢?沙特對美國有用時,美國會全力榨取剩餘價值,一旦沙特沒用了,那麼必然會被美國拋棄。

第二,美國放棄庫爾德武裝,引爆中東戰火,不僅讓庫爾德和敘利亞感到不安,也讓包括沙特在內的中東國家感到不安。

於是,普京此次訪問沙特,給沙特提供一道安全保障,二者自然一拍即合。

對於俄羅斯來說,隨著美國在中東協友中的信譽及影響力下降,俄羅斯抓住機遇發展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對於提升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直觀重要。

對於沙特等阿拉伯國家來說,美國並不是一個可靠的盟友,他們需要重新找一個幫手,一個能夠在中東能說的上話的幫手,俄羅斯當然是不二人選。


特朗普撤軍後,美媒稱:普京「贏了」


對於美國來說,從敘利亞撤軍,無異於是美國從中東勢力的一次大撤退。有撤必有進,美國在撤退,俄羅斯在進軍,這對於美國利益訴求的核心中東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

特朗普雖然說不管誰去保護庫爾德人,但是特朗普可不敢說不管誰去保護沙特,任由俄羅斯在中東一家獨大。

可以預想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美俄勢力的此消彼長,未來的爭奪會更加激烈。

中東,這潭水,會越來越渾濁!

風暴將至的北非


在這個世界上,不平靜的可不僅僅只是中東,在與中東一海之隔的東北非同樣如此。

據埃及《每日新聞》報道:埃及、蘇丹、衣索比亞於9月16日進行的關於衣索比亞復興大壩三方會談無果。




埃及、蘇丹、衣索比亞已經就此進行了近八年的談判,依舊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一個大壩爭論八年之久?

這事首先得從尼羅河說起。尼羅河,是一條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有兩個源頭,一個位於中非山區,叫白尼羅河,另一個源頭在衣索比亞,叫青尼羅河。白尼羅河與青尼羅河在蘇丹相互,才成為尼羅河。

流經埃及境內的尼羅河河段雖只有1350千米,但卻是自然條件最好的一段,平均河寬800-1000米,深10-12米,且水流平緩。

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線,是埃及的「母親河」。幾千年來,尼羅河定期泛濫,帶來了肥沃的淤泥,使尼羅河谷地和尼羅河三角洲變成了沙漠中一條生機勃勃的「綠色走廊」 ,在尼羅河的衝擊平原上,生活著埃及99%的人口。




在尼羅河的滋養下,地區的人口出現了爆炸式增長。1959年,埃及有3500萬居民,蘇丹有1100萬,衣索比亞有2700萬。到2018年,他們各自的人口為9840萬,4180萬和1.09億。

一方面是人口的不斷激增,需要更多的水,另一方面,是國家要發展,就必須消耗更多的水源。

因此,在整個非洲之角的沙漠中,水正在變成一種稀缺而日益昂貴的資源。

但是目前,分配尼羅河水的依據仍然是幾十年前的協議。

1929年,在當時英國殖民者的提議下,9個尼羅河流域國家達成一項賦予埃及和蘇丹對尼羅河水擁有優先使用權的協議,衣索比亞沒有加入該協議。1959年,協議進行了部分修改,埃及每年享有555億立方米的尼羅河水,而蘇丹的份額為185億立方米,兩國合計擁有尼羅水資源的90%,這樣的協議顯然不能被其他國家接受。

而衣索比亞,被稱為是非洲「水塔」,青尼羅河的源頭就來自衣索比亞,每年從埃塞境內注入尼羅河的水量占尼羅河總水量的86%。


儘管衣索比亞有著豐富的水資源,但是埃塞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衣索比亞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僅為200萬千瓦,僅有17%的人口能用上電,農村地區幾乎沒有電力供應,即使是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僅有33%的居民獲得了電力供給,農村地區的總電氣化率只有6%。

復興大壩,是埃塞人關乎國運的一場豪賭。

這是一個類似三峽大壩的宏偉計劃,建成後的大壩將擁有525萬千萬發電能力,是埃塞全國發電量翻5翻,將使數千萬埃塞人和鄰國用上清潔的水電能源,是衣索比亞經濟增長的保障。


對於埃塞人來說,復興大壩的政治意義更為深遠,這是他們走向復興的標誌,儘管尚未建成,它已經同古人類露西、貢德爾古堡、拉里貝拉石頭教堂一起,成為衣索比亞的新「四大驕傲」。

大壩建成後,將成為非洲最大的人工湖,從大壩完工到蓄滿水,整整需要三年。

因此,雙方的爭論由此而來,一方面是埃塞,迫切想要發展,想用三年時間蓄滿水,以最快的速度投入發電設施;另一方面是埃及,想讓埃塞7年完成蓄水,以保障下游的水源供應。

由於嚴重缺水,埃及前總統薩達特曾經說過:

埃及將對任何可能危及青尼羅河水流的行動作出強硬反應,哪怕訴諸戰爭!


水,永遠都是最重要的資源,人的生存一天都離不開水,這可比石油重要的多!

為了爭奪石油,人類尚且敢於發動戰爭,為了水,發動戰爭絕對不是玩笑話!

從目前來看,衣索比亞的復興大壩確實是會影響下游的水源供應,主要是蘇丹和埃及兩國。但是埃塞以向蘇丹提供一部分水電作為交換,使蘇丹接受了埃塞的復興大壩。

但是埃及,埃及怎麼辦?本身就最下游,水源驟減,前面還有一個蘇丹,近1億埃及人沒有水怎麼生存?


沒有糧食,埃及尚可用外匯買糧為民眾發大餅,沒有水,難道也要讓埃及從國外買水分分配嗎?不現實!

如果衣索比亞以強硬的態勢以最大速度蓄水,那麼,擺在埃及人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條——戰爭!以武裝力量摧毀復興大壩,保障水源供應!

戰爭,是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法,戰爭,也是解決問題最難的方法。

對於埃及來說,沒有了水源,他們可以破釜沉舟,和衣索比亞打上一仗,打贏了就可以獲得水源。但是一個現實問題擺在他們面前,他們如何跨過蘇丹和衣索比亞打仗?

其次就算是蘇丹借道給他們,他們能不能打得過衣索比亞?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一個問題,一旦戰爭開打,便會產生數以萬計的難民,這些難民如何處理?

2011年,埃及阿拉伯之春運動爆發,隨後迅速演變成阿拉伯之冬運動。政局動盪,民生凋敝,無數難民被迫逃往歐洲。


一旦戰爭爆發,恐怕又會產生無數難民,這些難民恐怕會湧入福利待遇好的歐洲,畢竟此前逃難到歐洲的災民日子過得並不錯!

對於東北非來說,戰爭的陰影籠罩在這片土地上方,隨著復興大壩修繕,一個巨大的火藥桶正在逐漸完型!

在戎評看來,引爆埃及的火藥桶也不僅僅只是復興大壩,水源只是一個方面,埃及仍然面臨著很多挑戰。

例如,埃及的大餅政策。埃及政府為了滿足人民的糧食需求,每年投入大量資金從外購買小麥,將其製作成大餅,低價出售給居民,人民不會因為沒有大餅吃而餓死。從政治角度來看,大餅已經成為了埃及維繫國家安穩的粘合劑。


但是就是這種價格低廉的大餅政策,導致埃及人口激增,在尼羅河三角洲這一小片土地上,生存著近1億人口,而且還在不斷激增,人口越來越多,政府的經濟壓力必然越來越大。

其次,低廉和無償的大餅政策催生了大批的懶漢,縱觀整個埃及,失業率居高不下,很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也不願出去工作。

一個水源,一個糧食,這都是埃及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近1億人,沒有工業化,農業先天條件就不行,還面臨著水源與糧食的安全問題,真的不敢想像,這些問題一旦爆發,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過去,人們談起埃及,想到的是是金字塔,是獅身人面像,是四大文明古國;

未來,恐怕人們談起埃及,向外輸出的未必是金字塔,而是難民了吧!

到時,數千萬難民湧入歐洲,那畫面,不敢想像!

這是一個暗流涌動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文章最後,戎評有話說


2019年10月15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確認,第十三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達成了實質性的第一階段協議。

中美貿易戰暫時告一段落,幾乎就在同時,美國便將槍口對準歐洲。

10月14日,世界貿易組織(WTO)在裁決歐盟對空客進行補貼後,其爭端解決機構正式授權美國對歐盟輸入美國的價值75億美元產品徵收關稅。


美國,可真是一刻都未曾停歇,中國這塊硬骨頭啃不下來,轉頭就啃向了歐洲。

哪裡有動亂,哪裡就有美國,哪裡有美國,哪裡就有動亂。這不是美國最真實的寫照嗎?

不過如今,以美國在中東的尷尬局面,美國又會如何解局呢?

對於中國來說,中美貿易戰雖然告一段落,但並不意味著結束,美國的回馬槍隨時可能刺回來。

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發展、發展、發展。


這是一個不平靜的世界,戰爭、衝突、矛盾隨時都在發生,對於世界來說,這是最壞的時代!

但對於我們而言,這確實一個最好的時代,一個絕佳發展機遇的時代,一個不斷走向強大、富裕的時代!

就像金庸在武俠小說中所言: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93N9m0BMH2_cNUghk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