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附奸黨、陷害同僚。貪污腐敗、斂財成山。可後世卻稱他為忠臣。他是大明朝的東南屏障,一代名臣胡宗憲。
01
為政實幹,單騎平亂
胡宗憲是進士出身, 嘉靖十九年,任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縣令,曾組織全縣百姓撲滅百年不遇的蝗災。又勸降盤踞當地多年的強盜,並將其中一部分收編為義軍。
後擢升為巡按御史。當時朝廷令大同的軍隊移防,引起士卒聚眾譁變。胡宗憲一人一馬進入軍營撫慰勸解,並告訴他們不用移防,成功將可能發生的兵變消滅於萌芽階段。
官兵移防是朝廷下令,而胡宗憲為平息譁變敢於做出與朝廷政策相悖的承諾,可見其只顧結果而不管過程的性格特點。
02
曲意逢迎,勾結奸黨
嘉靖三十三年,倭患嚴重,朝廷命浙江總督張經、巡撫李天寵主管抗倭事務。而負責督查軍務的是嚴嵩的義子趙文華。趙文華仗著乾爹的勢力,驕縱貪婪,索要賄賂,哪知張經根本不買他的帳。
正當趙文華倍感窩火之時,擔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的胡宗憲卻有了自己的盤算。上任之前,他便立下宏志:不擒獲汪直、徐海,安定東南,誓不回京!然而,要想抗倭成功,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首要卻是處理好與嚴嵩一黨的關係,使他們不會對自己掣肘。
張經、李天寵雖有才有節操,卻為人桀驁,過於清高,缺乏權變。抗倭事業在他們手中,一定走不遠。而他,比張經他們要更適合干這件事。
於是,他對趙文華曲意逢迎,刻意結交。碰了一鼻子灰的趙文華在胡宗憲這兒找回了被人捧的感覺。便想著法兒讓胡宗憲胡頂替張經的位置。
03
奪人功勞,陷害同僚
同年,張經指揮了王江涇大捷,斬殺倭寇近兩千人。本該封賞,沒想到被趙文華夥同胡宗憲誣陷,王江涇大捷的功勞歸了趙文華和胡宗憲,而自己卻鋃鐺入獄。
隨後,趙文華又誣陷李天寵,上表推薦胡宗憲為右僉都御史,代替李天寵。
當時,蘇松巡撫曹邦輔在滸墅大敗倭寇,趙文華趕到時,戰鬥已結束。搶功不成,深以為恨,遂進剿駐紮在陶宅的殘留倭寇。
胡宗憲和他一起,率領精兵四千,約曹邦輔前後夾擊。倭寇困獸猶鬥,明軍大敗。倭寇乘勝又進犯浙江東邊州縣,殺了不少官員。簡直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趙文華回到京城後,將所有失敗都歸罪於總督楊宜,而盛讚胡宗憲。朝廷遂升遷胡宗憲為兵部右侍郎,代替楊宜。
04
招安汪直,害死夏正
汪直,胡宗憲老鄉,人稱老船主,倭寇中的大頭領。當時朝廷規定「片帆不得下海」,身為海盜的他,想借倭寇之威,逼迫朝廷開港通市,並非是想以劫掠為生。因此在史料中可看到他多次配合官府擊殺其他倭寇。
胡宗憲想要向其招安,將被關在監牢里的汪直母親和妻子等釋放,並派幕僚蔣洲前去勸降汪直。汪直頗為心動。便留下蔣洲充作人質,派其養子毛海峰等人去見胡宗憲。
胡宗憲很是厚待毛海峰,令其立功後,上表朝廷,給了他很多獎賞,放其歸去。毛海峰大喜,將另一股倭寇徐海等要進犯的消息告知胡宗憲。胡宗憲得此消息,精心策劃,很快消滅了以徐海為首的倭寇。
汪直在胡宗憲的一系列示好動作下,最終帶領手下歸降。但在來見胡宗憲前,汪直為自保,請其派一名高官至營中為人質。胡宗憲就令夏正隨毛海峰進入倭寇營中。汪直見此,心下大安,遂偕同心腹前來相見。
胡宗憲也很高興,令其到杭州去見浙江巡按使王本固,不想王本固直接將汪直抓捕入獄。胡宗憲連忙給朝廷上書,請求免其死罪,令其戍衛海上,以遏制其他倭寇。這本是引虎驅狼之計,奈何王本固這個豬隊友力爭處死汪直,而外界亦懷疑胡宗憲收受倭寇的賄賂,所以才為其求情。胡宗憲畏懼人言,遂同意處死汪直,結果汪直被殺。
毛海峰得知後,恨胡宗憲負約,肢解了夏正,在舟山、岑港據險而守。官軍四面圍攻,眾倭寇拚死爭鬥,最終突圍而去。
05
計除徐海,失信婦人
徐海本是汪直手下,因搶劫民船被汪直呵斥,遂帶人出走,漸漸發展成了嘉靖朝第二大倭寇團伙。
嘉靖三十五年,徐海夥同大隅、薩摩兩島的倭寇分別進犯瓜州、上海、慈溪,而自己帶領一萬多人,與陳東、麻葉進攻乍浦。胡宗憲與巡撫阮鶚互為犄角,與之對抗,先勝後敗。
胡宗憲眼看這股倭寇戰鬥力強悍,無法力敵。於是在幾個倭寇頭領之間巧用離間計,引得倭寇人人自危,相互提防。最終,徐海先抓麻葉,後擒陳東,都獻給胡宗憲以邀功,而胡宗憲則設計令陳東、麻葉的手下攻擊徐海部,最終逼得徐海投水自殺。
胡宗憲將陳東、麻葉等倭寇頭領及徐海的首級獻給了朝廷,剿滅殘餘倭寇。至此,兩浙的倭寇算是基本被消滅。
徐海妻妾很多,其中以王翠翹因樣貌、文采皆好而最為得寵。胡宗憲為促使徐海投降,曾送了她很多禮物,向她保證不傷害徐海,還許諾她為誥命夫人。為此,王翠翹極力勸說徐海接受招安。
及至徐海自殺後,王翠翹欲做尼姑不成,反被胡宗憲強配他人,最終自責加悔恨,投海自殺。此事不知真假,但後世有好幾本相關的小說,想來並不是完全空穴來風。
06
屢獻祥瑞,鞏固官位
汪直被殺後,倭寇因無人統一約束,反而更加肆無忌憚。第二年又大舉進犯。朝廷將他手下的大將俞大猷等人的官職剝奪,嚴厲要求胡宗憲定期剿滅倭寇,頗有問罪之意。
當時,趙文華已死,胡宗憲失了內援,想要繼續抗倭,就得保住官位。正巧一年內兩次尋得白鹿,便連同徐渭作的《進白鹿賦》獻給了嘉靖皇帝。嘉靖這個道士皇帝自然大喜,升其為兵部尚書,兼節制巡撫。
繼而岑港的倭寇又移駐至柯梅,官軍屢攻不克。於是李瑚彈劾胡宗憲,稱此事是由於胡宗憲誘殺汪直而起。王本固和給事中劉堯誨也彈劾他使軍隊疲於奔命而放縱倭寇,奏請追回對他的賞賜。嘉靖皇帝念他擒獲汪直有功,仍下令其官職如故。
07
移禍他省,遷怒手下
倭寇之所以移駐柯梅,是為逃跑做準備。等船做好後,胡宗憲也不阻攔,任其逃至福建的浯嶼島。倭寇大肆劫掠福建沿海州縣。福建百姓都說是胡宗憲嫁禍。御史李瑚再次上書彈劾胡宗憲。
李瑚與俞大猷都是福建人,胡宗憲以為是俞大猷將軍隊的消息告訴了李瑚,心下惱怒,彈劾俞大猷攻敵不力,俞大猷因此被逮捕下獄。
嘉靖三十八年,倭寇在溫州、台州大肆搶掠,另一股倭寇又進犯濱海各縣。給事中羅嘉賓、御史龐尚鵬奉召前去勘察。都上書皇帝,稱胡宗憲養寇自重,應當嚴懲。皇帝沒有表態。第二年加封他為太子太保。
08
搜刮斂財,總督銀山
胡宗憲為人多權術,好功名。因趙文華而搭上嚴嵩父子,送給他們的金銀財物、絲綢布帛甚至美女奴僕、奇珍異寶數不勝數。趙文華死後,越發送的勤。換來的是他在中國東南幾近於一手遮天的權力。
他的性格如戰國四公子一般,好養門客。手下不單有徐渭這等名士,亦有三教九流,一技之長之人,並且對待他們都很好,所以也能得到他們的效力。
胡宗憲創編了均徭法,在法定基礎上又增加了百姓的賦稅,民生困苦凋敝,又侵吞國庫銀兩,聚斂搜刮富人的財富也是無法估量,當時人稱「總督銀山」。
及至羅嘉賓、龐尚鵬歸朝,彈劾他貪污國庫巨款並毀壞帳目。胡宗憲上書為自己辯解:「臣為國消滅倭寇,無論是用間諜還是誘餌,沒有小恩小惠,怎能成功?」嘉靖帝也同意他的說法,下詔撫慰。
胡宗憲隨即上書,請朝廷允許其節制巡撫及兼任江都御史。嘉靖皇帝便晉升其為兵部尚書,許其所請。
09
靠山倒台,遭劾罷官
胡宗憲頗有膽略。每次臨陣,戎服督仗,從不畏縮。及至官位越高,威權越重,凡是大臣見他,都得從偏門進入,並且跪拜行禮。胡宗憲每次都不謙辭,大臣稍有違逆,便厲聲呵斥。因此恨他的人也越來越多。等到嚴嵩倒台,被標為嚴黨的他,自然成為攻擊對象。
不多久,南京給事中陸鳳儀彈劾胡宗憲是嚴嵩黨羽,並犯有奸欺貪淫等十大罪,嘉靖皇帝說:「胡宗憲並不是嚴嵩一黨。我提拔使用了八九年,沒有人有異議。自從屢次貢獻祥瑞,被群邪攻擊而遭此罪。而且當初商定擒獲汪直就給予其五等封,如果今日加罪於他,以後誰還願意為我做事?把他放了,罷官就行。」
10
膽大妄為,自殺鳴冤
很久以後,胡宗憲乘著萬壽節向嘉靖帝獻上秘術,皇帝很高興,決定重新起用他。正巧御史汪汝正奉旨查抄羅文龍家,發現有胡宗憲的手書,便陳給了皇帝。這是胡宗憲被彈劾時自己擬寫的聖旨內容,托羅文龍給嚴世蕃。假造聖旨,這罪可不小,胡宗憲被逮捕下獄。
他在獄中上表,述說自己抗擊倭寇之功勞,稱因獻祥瑞得罪言官,並攻訐汪汝正收受賄賂。皇帝最終還是憐憫他,並未下令殺他。
不想胡宗憲在獄中寫下 「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的詩句後,憤然自殺。
胡宗憲有理想、有能力、有膽魄,本是治國能臣,戚繼光、俞大猷正是因為他的提拔,才得以施展才能,消滅倭寇。但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最終因黨爭入獄,此時回想起張經,不知心中可會閃現一絲悔恨?
亦或,從未後悔!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細筆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