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科學家在《生物保護》雜誌中撰文警告稱,約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它們的消失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影響。該研究作者、自然歷史博物館生物學家佩德羅·卡多佐表示:「當前的昆蟲滅絕危機令人深為憂慮,而這只是冰山一角。現階段,所有昆蟲種群的減少和滅絕幾乎都可以歸因於人類活動。」
研究指出,昆蟲滅絕的首要原因是棲息地減少和退化,其次是污染物和入侵物種,另外還包括過度開發,當然,氣候變化也要承擔肯定責任。而在昆蟲的種群之中,人類飲食中也占據了2000種種,也就是說有2000種種昆蟲或在人類的「口中」滅絕,並且氣候變化也形成了損失,這都是多重的影響。
卡多佐說:「被威脅和滅絕的昆蟲種類的數目被嚴重低估了,因為其中有很多是稀有或未被發現的。」自200年前人類工業時代進入高速發展以來,昆蟲物種中有5%至10%已滅絕。咱們最為明顯的可以看到,蝴蝶,甲蟲,螞蟻,蜜蜂,蜂,黃蜂,蒼蠅,蜻蜓等生物的衰落,所帶來的後果遠遠超過了它們的滅亡。
卡多佐說:「隨著昆蟲不斷滅絕,我們損失的物種也越來越多。昆蟲在授粉、養分循環和害蟲防治等生態系統服務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確實,咱們以前都可以用「鳥語花香」在季節性之中習形容,然而現在咱們不說城市裡面,就算是在農村,能有多少人可以看到鳥,魚,蝴蝶等生物,基本都是沒有吧?許多昆蟲在咱們種植糧食之中,占據了一個主要的問題,那就是授粉,養分循環和害蟲防治。
根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科學小組的數據顯示,在環球範圍內,需要昆蟲授粉的作物每年的經濟價值至少為235-577億美元。這是一個環球的平均數,而根據科學報告明確指出,僅在美國,這些「生態系統服務」每年就價值570億美元。
而在全球範圍內,需要昆蟲授粉的作物每年的經濟價值至少為235億到577億美元。另外,許多動物依靠昆蟲為生。例如,在歐洲和美國,使用農藥導致昆蟲種群減少,進而導致鳥類數量急劇下降。
昆蟲消失是大規模滅絕事件的一部分,過去的五億年中僅出現六次消失。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了1000倍,地球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
在目前已知的面臨滅絕的約100萬動植物物種中,至少有50萬種是昆蟲。科學家估計,地球上約有550萬種昆蟲,其中只有五分之一被肯定並命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僅評估了已知百萬種昆蟲中的840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