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年輕化敲警鐘:學會這6招,還有機會逆轉糖尿病,不能大意

2019-12-14   養生雜誌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主要分為4大類。其中,2型糖尿病占我國糖尿病患者總數的90%。其實除了糖尿病患者以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群空腹血糖或者餐後血糖是偏高的,但尚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這個階段稱為糖尿病前期或糖耐量異常。

糖尿病年輕化敲警鐘

隨著生活和飲食方式的改變,2型糖尿病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值得人注意的是,2型糖尿病以前主要以中老年人群較為常見。近年來,2型糖尿病卻呈現「年輕化」趨勢。

2013年全國糖尿病調查發現,以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為診斷依據,18-39歲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達到5.9%,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達28.8%。這意味著18-39歲人群中,存在血糖升高(包括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已經超過1/3(達到34.7%)。

「三高」飲食、「高壓」生活成誘因

在中國年輕人中,由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長期攝入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熱量食物,超重已成為普遍現象。

此外,現代快節奏生活和高強度工作,擠壓「上班族」業餘鍛鍊的時間與精力。白天工作久坐不動,晚上加班熬夜,周末偶有空閒一心只想「宅」在家休息看劇,成了大多數白領的生活常態。作息不規律,也會影響體重。長期「高壓」生活,緊張和焦慮的情緒促使人體大量分泌出「應激激素」,使血糖升高,長此以往,極易引發糖尿病。

北京大學醫學部美年公眾健康研究院執行院長寧毅表示,超重和肥胖與2型糖尿病關係密切。

當前,我國年輕人群中超重/肥胖越來越嚴重,這也是我國糖尿病發病人群日益年輕化、低齡化的重要原因。研究發現,1991-2011年這二十年間,有46.8%(約4380萬)糖尿病患者是由超重和肥胖導致的。當前年輕人群中超重/肥胖的流行趨勢,如不進行積極的公共衛生干預,該人群在未來幾十年將面臨沉重的糖尿病負擔。

那麼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應該如何應對,以延遲或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呢?

多管齊下,逆轉糖尿病前期高血糖

針對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主要以健康教育為主,提高人群對糖尿病防治知識的知曉度與參與度。這部分人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

1.飲食控制

處於糖尿病前期首先需要從改變生活方式做起,飲食控制是首要的措施。無論是2型糖尿病患者還是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群,都應該進行低糖低脂飲食,限制熱量的攝入,以達到或維持理想體重的目標。

2.戒煙限酒

煙酒是導致2型糖尿病發生的高危因素之一,所以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應積極戒煙限酒。

3.減輕體重

對於肥胖或超重的人群,應積極減輕體重,維持理想的標準體重,也是預防2型糖尿病發生的重要方法。

4.適當運動

運動可幫助控制血糖,減輕體重和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也需要運動,特別是在餐後可進行散步或慢跑的運動。

5.情緒管理

一些糖尿病前期的人非常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等情緒障礙,這樣會加重血糖代謝紊亂,反而對預防2型糖尿病不利,其實只要進行干預,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逆轉的,完全沒有必要太過於擔心。

6.藥物

用藥如同打戰,能不用藥乃上策,但是有些人如果遲遲改善生活方式,半年多還是未能恢復血糖正常了,就可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選擇降糖藥。

一些降糖藥物也可以用於糖尿病前期人群,臨床試驗顯示,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羅格列酮、艾塞那肽等類別的降糖藥均可以降低糖尿病人群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其中又以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長期應用的安全性證據較充分,單用很少引起低血糖。

但對於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藥物並不是首選,只有在強化生活方式干預6個月效果不佳,且合併有其他危險因素如家族史、高血壓、高脂血症等時,才考慮藥物干預。

結語

總之,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加以干預,這部分人群發展為2型糖尿病的幾率非常高,只有管住嘴,邁開腿,全方位進行干預,才能逆轉糖尿病前期往糖尿病的進展,恢復血糖正常,真正遠離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