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戰「疫」——寫在春天的答卷》系列報道之二十七:
河北滄州:「紅色引擎」推動有序復工復產
【編者按】2月4日,立春。2020年的中國迎來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春季。
面對空前嚴峻的疫情大考,在確保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是當下擺在各地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大課題。連日來,河北各地各有關部門統籌兼顧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秩序恢復,顧大局,恤民生,出硬招兒,辦實事兒,全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人民網河北頻道深入採訪推出系列報道《河北戰「疫」——寫在春天的答卷》,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展示燕趙大地上黨領導人民為戰勝疫情、推動發展所付出的擔當和努力。今天請看第二十七篇: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車身車間生產線上的工業機器人。 苑立偉攝
一排排明黃色手臂式機器人靈活轉動機械臂,起起落落宛如一首春之曲的跳動音符……近日,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全面復工復產。
與此同時,位於滄州肅寧經濟開發區的「超級碗」項目也在加緊施工。「超級碗」是雄企集團肅寧科創中心項目的俗稱,因從高空俯瞰其形狀猶如一隻超級大碗而得名……
近來,河北滄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還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通過「紅色引擎」推動當地有序復工復產。在當地,重點項目建設工地上的機械聲隆隆響起,車間裡的機器也運轉了起來,田間地頭又恢復了往日的繁忙......眼下的運河古郡、渤海明珠滄州,到處一派「春的氣息」。
復工復產 「紅色引擎」作用凸顯
鹽山溫氏畜牧公司是鹽山縣域內最大的養殖企業。「企業承擔著鹽山及周邊養殖戶的飼料供應,是關係民生的行業,為了保障養殖戶的飼料供應,企業在嚴格執行防控措施流程的前提下,2月初就開始復工復產了。」鹽山經濟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黨員幹部在帶頭返崗、復工復產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
據了解,為了推進復工復產,當地陸續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間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實施辦法》《關於實行規上企業復工復產領導包聯制度的通知》等文件,發揮企業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據介紹,鹽山縣共選出93名防控幫扶特派員和171名黨建指導員,奔赴企業「一對一」幫助復工復產,幫助企業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秩序。
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先鋒作用積極推動復工復產不止是鹽山一地的選擇。在滄州任丘,當地市委組織部推出的「紅色力量」助推復工復產的舉措也頗引人矚目。
據介紹,任丘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由各基層黨(工)委對轄區內企業落實精準服務,有力推動當地復工復產;對於未建立黨組織的非公企業,當地組織部還選派61名黨建指導員深入企業開展復工復產幫扶。
最新數據顯示,在一系列創新舉措的推動下,目前滄州1898家規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1884家,復工率99.3%;301家外資企業和784家外貿企業均已全部復工復產。
工人在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總裝車間工作。苑立偉攝
線上招商 持續增強發展後勁
3月16日,一次別開生面的直播活動,在滄州拉開帷幕。當天當地54家企業的536款產品通過網絡直播平台向全世界買家零距離「面對面」售賣。這是當地政府聯手網際網路企業推出的「源頭產地復甦計劃」的一次成功嘗試。
藉助網際網路平台,解決經濟發展當中遭遇的實際難題,進而推動全面復甦,正在成為當地政府職能部門思考的一個方向。
來自滄州市商務局的信息顯示,今年以來,該市在「線上」推進了招商項目320個,總投資額2141億元。疫情防控期間,線上簽約項目80個,總投資額約146億元。
在簽約項目中10億元以上的項目就達到5個,這些項目中既有年產100萬噸植物絲紙板和一次性綠色降解餐具及副產品基地項目、也有航空發動機鈦合金部件生產項目。
據介紹,今年以來,當地圍繞壯大新動能,培育新引擎,組織各縣(市、區)精心謀劃2020年重點產業對外招商項目清單,不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相關招商受到了影響。
為增強地方經濟發展後勁,當地商務部門積極探索運用新形式、新手段,從「面對面」交流改為「屏對屏」溝通,從「上門招商」變「雲端互動」,這些創新舉措的實施,確保了防疫、招商兩不誤。
危中有機 推動科技創新再上新台階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前所未有挑戰的同時,也讓科技創新的作用日益凸顯。本網在採訪時發現,滄州在努力奪取防控、發展「雙勝利」時,提出要以科技創新為重點,推進全面創新。
滄州市委市政府認為,加強科技創新是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滄州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打造河海相濟、動能強勁重要增長極的關鍵所在。當地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帶頭抓,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實現新突破。
來自滄州市科技局的信息顯示,近年來,滄州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在滄州,科技型中小企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一批批科技「小巨人」為滄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強勁動能。截至2019年底,滄州市共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10138家,位居全省前列。
據介紹,下一步,滄州將在增加科研投入、培育創新主體和打造創新平台等方面下功夫,著力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充分發揮毗鄰京津區位優勢,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滄州轉化孵化。同時,深入實施「人才興滄」工程和「獅城精英」計劃,引進外地人才、留住本土人才、用好現有人才,打造科技人才聚集高地。
當地希望,通過推動科技創新為將滄州打造成為河海相濟、動能強勁重要增長極提供動力支撐。(袁志廣)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點擊上方「關注」按鈕可以訂閱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1gcA3EBrZ4kL1ViziX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