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流量明星的資源降級,從被嘲出圈開始?

2021-04-13     芒果媽媽

原標題:多少流量明星的資源降級,從被嘲出圈開始?

《長歌行》的廣告商跑了?

前兩天有網友爆料,《長歌行》從一開播的13個產品廣告降到了現在7個,而真正意義上算劇招商而來的只有4個。

這個4個裡面還有3個投放資金很少,逼的騰訊都拿打包廣告來湊數了。

而對比一下《錦心似玉》的廣告,好像確實有點少...

不過《長歌行》單集播放量也就3000萬左右,雖然成績也不低,但對於一個古裝巨製來說,明顯是不夠格的。

《長歌行》熱巴的第一部大女主戲,為了宣傳,熱巴幾乎每天都會營業。

甚至還在掃樓的時候和男主吳磊撒糖。

這都是在以前的劇播出是沒有出現的情況。

而熱巴粉絲也一改獨自美麗的風格,不僅下場磕cp,連日常撕男主的過程這次都沒有安排上。

這樣的成績有點對不起熱巴以及熱巴粉絲為《長歌行》一直以來的努力啊!

其實越看,芒媽越覺得熱巴在裡面的演技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或是一開始造型問題被吐槽,或是大女主戲本來就不是現在市場的喜好。

但無論什麼原因,如果《長歌行》撲了,對熱巴來說不可能沒有一點影響。

演員不怕戲沒水花,就怕有時候水花太大,撲通一聲,反而濺了一身泥。

那不怕沒水花,演員最怕的是什麼?

沒有好的戲演?演的戲不播?

或者,

其實,雖然以上對演員來說都是損耗,但並不會傷及演員的根本。

沒有好的戲演,就在爛劇里打磨角色,耐心等待機會爭取一擊即中;

演的戲不播和播的戲沒水花也都有運氣的成分在,演員無法掌控,除了繼續提升演技,最多提高一下自己看劇本的眼光。

讓芒媽說,演員最怕的其實有兩類——

一是戲撲街,撲街撲就算了,還撲的出圈,撲的轟轟烈烈,撲的人盡皆知。

有人可能要問芒媽了,沒水花和撲街不一樣嗎?

自然是不一樣的,每年能上的電視劇和電影有幾萬部,小火的就已經是兩隻手能數出來了,爆的一年也就那麼幾部。

剩下的,基本都是平淡開始,平淡結束,沒有水花。

而撲街就不一樣了,畢竟能用上「撲」這個詞來形容的,不是大製作、大導演、大IP,就是有一線演員加持。

或者同時具備。

從一開始就備受矚目,無數人在等著驗收成果,而這樣的戲撲掉,無異於摔了個大跟頭。

《上海堡壘》就是個例子。

其實要說《上海堡壘》的慘澹票房跟鹿晗關係大嗎?

還真不大。

《上海堡壘》的爛,更多的是導演的鍋。

用視聽語言講故事的能力幾乎為0,拍動作場面戲的能力幾乎為0,快慢鏡頭的把控能力幾乎為0。

簡直不像一個成熟導演做出來的東西。

鹿晗在裡面的表演不說演技多優秀,最起碼不是拉跨的存在。

但這個鍋,只能鹿晗閉著嘴背起來一大半。

導演滕華濤雖然也被吐槽了一陣,但不久後就去拍了大型抗疫劇《在一起》,現在在監製楊冪許凱的電視劇《愛的二八定律》。

而鏡頭前的鹿晗,再也沒去演過電影。

芒媽的鹿晗粉絲朋友曾說過,好在《在劫難逃》、《穿越火線》都是在《上海堡壘》上映前接的,要不然真不敢保證鹿晗還能重新站起來。

因為無論撲的源頭是什麼,對很多觀眾來說,只記住了這個戲是你演的。

而失去了觀眾的信任感,隨之而來的,就是資源持續性的降級。

楊洋也是如此。

2017年上映電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第一部他主演的電影。

2018年上映的《武動乾坤》,楊洋當時也是奔著轉型去的,張黎執導,六億投資。

可惜最後都撲了,一個甩面視頻現在粉黑大戰的時候還會拿出來被說。

楊洋現在雖不說資源多降級,上一部殺青的戲還是和熱巴這樣的一線演員搭戲,拍的也是顧漫的《你是我的榮耀》這樣的經典IP。

但對於18年就準備轉型的他,現在都21年了,轉頭又去和趙露思拍古偶,資源不升級何嘗不是另一種降級。

對於很多觀眾來說,他還是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趙麗穎曾經也是想要進入電影圈的,但最終因為《女兒國》票房不佳被卡在了門口。

即使在娛樂圈像bug一樣存在的李一桐都也沒有逃脫這個邏輯。

只演女主,在大成本古裝權謀劇《鶴唳華亭》里和羅晉搭戲演女主和在小成本甜寵劇《你的時代,我的時代》里演女主,終究是不一樣的。

不過對李一桐來說,倒是有一樣的點,都是撲。

李一桐演技有問題嗎?沒什麼大問題。

但不抗劇就等於宣布讓她演就代表提前宣布了大結局,資本不可能豪賭來等她翻盤。

除了戲撲外,第二個讓演員害怕的,就是是自己被嘲出圈。

這已經不是喪失觀眾信任感的問題了,嚴重的就直接被拉入黑名單了。

baby就不多說,摳圖不自賞直接把自己作死。

讓芒媽更意外的,其實是吳亦凡。

查資料的時候才發現,吳亦凡在15—18年的時候,電影資源是真的好啊!

《老炮兒》、《西遊伏妖記》、《致青春》、《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

大部分都是主角,即使不是主角,也是個重要人物。

票房成績也都不錯,不錯到即使他已經很多年沒演過電影了,現在和他年齡不差的演員里也基本沒有超過他的。

當然,他給觀眾留下的東西也很多。

比如,在《西遊伏妖記》他是主角,徐克、周星馳執導,票房16.52億。

他給觀眾留下了一個誇張的光頭唐僧。

還比如《致青春》里,他那句「你這裡欠我的用什麼還」!

現在芒媽想起來,還是如猶在耳,振聾發聵。

18年之後,吳亦凡就再也沒有演過電影,或者說,很少再演戲。

吳亦凡是赤手空拳的來,又氣勢洶洶的走。

可有的演員則本來是有過好的角色,但在新戲裡被嘲的,仿佛以前所有出彩的東西都成了以後遙不可及的白月光。

李蘭迪在很多人以前的印象里,李蘭迪是《你好,舊時光》里的余周周。

陽光豁達又不失小女生的乖巧靈動,性格叛逆,卻又充滿善意。

這個角色曾經讓她一躍成為新生代的標杆,給她帶來了很多機會。

可「余周周」讓她爬的有多高,胖回大清就讓她摔的有多慘。

啪,余周周不見了,只能下了胖大海。

再後面的妹妹,emmm,好像已經很久沒聽到過妹妹的消息了。

還有沈月,她和吳謹言一樣,都是因為爆劇從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變的有了姓名。

也同樣的,之後的每部劇上線,唯一的熱度就是本人被嘲。

但吳謹言背靠於正,不缺戲拍。

沈月就沒那麼好運了。

以前在《流星花園》還是上星女主,在《七月與安生》也是有電影在前自帶熱度。

後面就只能和言承旭演服化道垃圾的一匹的偶像劇。(有一說一,沈月在裡面的演技比言承旭好)

這樣看來,其實演員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有爆的作品,撲要撲的悄無聲息,最好後面還能有過硬的作品彌補回來。

不過,有時候資源降級也不一定是壞事。

就像景甜,以前成龍劉燁給其作配,國際班底也是女主想當就當。

後來資源降級成小明星,反而找對了路子。

自己放下浮躁認真拍戲,也正好遇到認真做劇的班底,這才靠《司藤》讓觀眾真正承認了她。

說到底,演員靠捧,靠運氣,但還是得靠自己爭氣。

曾經有人說,現在市場上有聲量的演員都不是吃青春飯的那一類。

比如朱一龍、李現、鄧倫...

他們很像芒媽在前面說的——沒有好的戲演?演的戲不播?播的戲沒水花?

他們幾乎都是配角出身,在娛樂圈下游蟄伏,逐漸上位。

成名雖晚,卻磨出了經得起推敲的實力。

抓住機會時,便一朝得勢。

鹿晗能因為《穿越火線》、《在劫難逃》挽回口碑,不也正是因為夠出彩?

觀眾是無情的,稍有不慎就會被觀眾拋棄。

同時觀眾也是最公平的,你夠好他們就能立馬為你打call。

至於資源降級,或者這就是敷衍了事的代價,也或者就是更進一步的台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S8y3gBDlXMa8eq1KqD.html